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dāng)前位置:主頁 > 論文百科 > 造句*成語 >

有關(guān)書的成語_書的名言_描寫書的成語

發(fā)布時(shí)間:2016-08-10 06:05

  本文關(guān)鍵詞:書的成語,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新學(xué)網(wǎng)首頁 >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分享到: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 書的成語 書成語

查詢形容人多的成語 輸入人多 頁面提示:已經(jīng)搜索到人多的成語 點(diǎn)擊下面的鏈接就能查看形容人多的成語的詳細(xì)內(nèi)容

第一個(gè)字發(fā)音為da 第三個(gè)字發(fā)音為yi的成語 在第一個(gè)框和第三個(gè)框分別輸入da yi 可用于 成語接龍

形容書的成語 關(guān)于書的成語 共收錄描寫書的成語168條

成語標(biāo)題 成語解釋

掉書袋 掉:擺動,搖動。指說話或?qū)懳恼潞靡霉艜栽~來賣弄自己的學(xué)識淵博。

出處:《南唐書·彭利用傳》:“利用對家人稚子,下逮奴隸,言必?fù)?jù)書史,斷言破句,以代常談,俗謂之‘掉書袋’!

故紙堆 指大量的古舊書籍、資料。含貶義。比喻人埋首研讀古書,不知人情世故。

出處:《五燈會元·古靈神贊禪師》:“百年鉆故紙,何日出頭時(shí)?在這些故紙堆中,有發(fā)掘不盡的知識寶藏!

一字師 指訂正一字之誤讀,即可為師。亦指更換詩文中一、二字的老師。

出處:五代·王定寶《唐摭言·切磋》載李相讀《春秋》,叔孫婼之“婼”應(yīng)讀“敕略切”,李誤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慚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禮,號曰‘一字師’”。

愛賢念舊 念:思念。愛慕賢者,懷念故舊

出處:宋·陳亮《與韓子師侍郎》:“侍郎于此講之熟矣。愛賢念舊之心,不自知其為譖也。”

安民告示 安定人心的布告,F(xiàn)也指把要商量的或要辦的事情預(yù)先通知大家。

出處:清·金念劬《避兵十日記》:“囑兩縣速出安民告示,諭令店鋪照常開張!

安若泰山 形容極其平安穩(wěn)固。同“安如泰山”。

出處:《南史·梁紀(jì)下論》:“自謂安若泰山,算無遺策!

安土樂業(yè) 安居本土,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yè)。

出處:漢揚(yáng)雄《連珠》:“吏不茍暴,役賦不重,財(cái)力不傷,安土樂業(yè),民之樂也!

案牘勞形 案牘:公文。文書勞累身體。形容公事繁忙。

出處:唐·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暗室求物 在沒有光亮的房間尋找東西。比喻讀書不得要領(lǐng),難見成效。

出處:《朱子語類輯略·總論為學(xué)之方》:“要緊只是看大底道理分明,遍處自尋得。如暗室求物,把為來便照見;若只管去摸索,……”

聱牙佶屈 聱牙:不順口;佶屈:曲折。指文章讀起來不順口。

出處:唐·韓愈《進(jìn)學(xué)解》:“周浩殷盤,佶屈聱牙!

傲賢慢士 賢:有才德的人;士:讀書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態(tài)度對待有德有才的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何期逆賊恣逞奸雄,傲賢慢士,故特來見明公。”

八百孤寒 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貧寒的讀書人。形容人數(shù)眾多,處境貧寒的讀書人。也比喻貧寒之士失去依靠。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放孤寒》:“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shí)南望李崖州!

白面儒冠 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shí)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出處: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八四:“白面儒冠已問津,生涯只羨五侯賓。蕭蕭黃葉空村畔,可有攤書閉戶人?”

白面儒生 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shí)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出處:《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溫詳之徒,皆白面儒生,烏合為群,徒恃長河以自固;若大軍濟(jì)河,必望旗震壞,不待戰(zhàn)也!

白面書郎 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shí)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出處:唐·白居易《重過秘書舊房因題長句》:“昔為白面書郎去,今作蒼顏贊善來!

白面書生 指缺乏閱歷經(jīng)驗(yàn)的讀書人。也指面孔白凈的讀書人。

出處:《宋書·沈慶之傳》:“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jì)!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為尊,北面為卑,此指學(xué)生敬師之禮。謂年老猶拜師受業(yè)。

出處:《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為人師焉,陳留王孝逸先達(dá)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豈以年乎?”

白衣秀士 指未曾獲得功名的書生。

出處:元·馬致遠(yuǎn)《岳陽樓》第二折:“至如呂巖,當(dāng)初是個(gè)白衣秀士、未遇書生,上朝求官。”

百城之富 形容藏書極多,似擁有許多城市那樣富有。

出處:語出《魏書·李謐傳》:“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

百讀不厭 厭:厭煩,厭倦。讀一百遍也不會感到厭煩。形容詩文或書籍寫得非常好,不論讀多少遍也不感到厭倦。

出處:宋·蘇軾《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詩:“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百年樹人 樹:種植,栽培。比喻培養(yǎng)人才是長期而艱巨的事。

出處:《管子·權(quán)修》:“一年之計(jì),莫如樹谷;十年之計(jì),莫如樹木,終身之計(jì),莫如樹人!

百世之師 世世代代的老師,指才德高尚而永遠(yuǎn)可為人師表的人。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下》:“圣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稗官野史 稗官:古代的一種小官,專給帝王搜集街談巷語,道聽途說,以供省覽,后稱小說或小說家為稗官。指舊時(shí)的小說和私人編撰的史書。

出處:《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伴食中書 指執(zhí)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出處:《宋史·胡銓傳》:“孫近傅會檜議,遂得參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饑渴,而近伴食中書,漫不敢可否事。”

苞苴竿牘 苞苴:蒲包,指贈送的禮物,引申為賄賂;竿牘:竹簡為書,指書信,這里特指請托信。指攜著禮物帶著書信,去探訪人。指行賄請托。

出處:《莊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

抱槧?wèi)雁U 鉛,鉛粉;槧,木簡。皆書寫用具。指勤于寫作、?薄M拔浙U抱槧”。

出處:宋·沈遵《謝兩府三啟》:“然且抱槧?wèi)雁U,出入乎承明之署;荷囊持橐,上下乎太微之廷。”

筆底超生 猶言筆下超生。超生:佛家語。為了免使他人受難,書寫時(shí),在用意和措詞方面都給予寬容或開脫。

出處:蘇雪林《閑話戰(zhàn)爭·齒患》:“嚴(yán)冷無情的法官定了你的死罪之后,就從不會有筆底超生的事。”

筆底龍蛇 猶言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三十一回:“聞公博學(xué)廣記,筆底龍蛇,真才子也!

筆伐口誅 伐:聲討,攻打;誅:痛斥,責(zé)罰。從口頭和書面上對壞人壞事進(jìn)行揭露和聲討。

出處:明·汪廷訥《三祝記·同謫》:“他捐廉棄恥,向權(quán)門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壟上璠間識者羞。

筆墨橫姿 指書畫詩文美妙多姿。

出處:清·伍崇曜《〈陶庵夢憶〉跋》:“雖間涉游戲三昧,而奇情壯采,議論風(fēng)生,筆墨橫姿,幾令讀者心目俱眩,亦異才也!

筆下超生 超生:佛家語,指人死后靈魂投生為人。為了免使他人受難,書寫時(shí),在用意和措詞方面都給予寬容或開脫。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實(shí)是不忍他含冤負(fù)屈,故此來到臺前控訴,乞老爺筆下超生!

筆走龍蛇 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出處:唐·李白《草書歌行》:“時(shí)時(shí)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旭驚電!

閉戶讀書 關(guān)著門在家里埋頭讀書。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第八》第三卷:“蓋須切磋起明也。見閉戶讀書,師心自是。”

閉門讀書 關(guān)起門來在家里讀書。原意是獨(dú)自學(xué)習(xí),而不與別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專心埋頭苦讀。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蓋須切磋相起明也。見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坐,謬誤差失者多矣。”

別風(fēng)淮雨 這是“列風(fēng)淫雨”的誤寫,因“別”和“列”、“淮”與“淫”字殂相似。后稱書籍中因錯(cuò)別字而以訛傳訛為“別風(fēng)淮雨”。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練字》:“《尚書大傳》有‘別風(fēng)淮雨’,《帝王世紀(jì)》云‘列風(fēng)淫雨’。‘別’‘列’、‘淮’‘淫’字似潛移!小x當(dāng)而不奇,‘淮’‘別’理乖而新異!

秉筆直書 秉:持,握住。寫史書根據(jù)事實(shí)記錄,不隱諱。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五回:“我是秉筆直書,懸之國門,不能增損一字。”

博覽古今 博:廣博。廣泛閱讀古今書籍,通曉古今學(xué)識。形容學(xué)問淵博。

出處:《漢書·成帝紀(jì)贊》:“博覽古今,容受直辭。”

博覽群書 博:廣泛。廣泛地閱讀各種書。形容讀書很多。

出處:《周書·庾信傳》:“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也!锥∵~,聰敏絕倫,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

博覽五車 指讀書多,學(xué)識淵博。

出處:《初刻拍案驚奇》卷十:“真?zhèn)是:才過子建,貌賽潘安。胸中博覽五車,腹內(nèi)廣羅千古!

博通經(jīng)籍 博:廣博:籍:書籍。廣博而又精通經(jīng)典文獻(xiàn)。形容人學(xué)識淵博。

出處:《后漢書·馬融傳》:“初,京兆摯恂以儒術(shù)教授隱于南山,不應(yīng)征聘,名重關(guān)西。融從其游學(xué),博通經(jīng)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不刊之書 指不能更改或磨滅的有關(guān)帝王的記載、欽定典制。

出處:漢·揚(yáng)雄《答劉歆書》:“是懸諸日月不刊之書也!

不堪造就 指沒有培養(yǎng)前途。

出處:茅盾《蝕·追求》八:“第三是學(xué)生們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應(yīng)當(dāng)淘汰出去──這是清校!

布衣韋帶 原是古代貧民的服裝,后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出處:《漢書·賈山傳》:“布衣韋帶之士,修身于內(nèi),成名于外!

才貫二酉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讀書甚多、學(xué)識淵博。

出處:據(jù)《太平御覽》卷四引《荊州記》裁:傳說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縣)二山藏書很多。

殘編斷簡 指殘缺不全的書籍。編,用來穿聯(lián)竹簡的皮條或繩子。簡,竹簡,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片。

出處:北周·庚信《謝滕王集序啟》:“某本乏財(cái)用,無多作述……至如殘編落簡,并入塵埃;赤軸青箱,多從灰燼。

殘編裂簡 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零散不整的詩文字畫。

出處:明·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通三》:“古書歷世兵革洊更,間有殘編裂簡,僅以空名,寓于載籍。輯錄之家,存而不論。”

殘篇斷簡 殘缺不全的書籍。

出處:北周·庚信《謝滕王集序啟》:“某本乏財(cái)用,無多作述……至如殘編落簡,并入塵埃;赤軸青箱,多從灰燼!

殘章斷簡 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零散不整的詩文字畫。編,用來穿聯(lián)竹簡的皮條或繩子。簡,竹簡,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片。同“斷編殘簡”。

出處:宋·陸游《會稽志序》:“秦漢晉唐以降金石刻,歌詩賦詠,殘章斷簡,靡有遺者!

蠶頭燕尾 形容書法起筆凝重,結(jié)筆輕疾。

出處:宋·趙佶《宣和畫譜·顏真卿》“惟其忠貫白日,識高天下,故精神見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笾讓W(xué),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謂蠶頭燕尾,僅乃得之!

策名就列 書名于策,就位朝班。意指做官。

出處:《舊唐書·太宗紀(jì)上》:“然情存今古,世踵澆季,而策名就列,或乖大禮。”

插架萬軸 插架:將藏書安放在書架上。軸:古代書卷中的桿,借指書籍。形容藏書豐富。

出處:語出唐·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

朝經(jīng)暮史 經(jīng):指舊時(shí)奉為經(jīng)典的書籍;史:指歷史書籍。一天到晚誦讀經(jīng)史。形容勤奮讀書。

出處: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敢則是朝經(jīng)暮史他可便廣覽群書,多知故事。”

朝奏暮召 指早晨上書帝王,晚上就被召見。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出處:語出《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捍主父偃呴資用乏,留久,諸公賓客多厭之,乃上書闕下。朝奏,暮召入見。所言九事,其八事為律令,一事諫伐匈奴!

朝奏夕召 指早晨上書帝王,晚上就被召見。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出處:見“朝奏暮召”。

沉著痛快 堅(jiān)勁而流利,遒勁而酣暢。形容詩文、書法遒勁流利。

出處:《法書要錄》卷一引南朝·宋·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吳人皇象能草,世稱沉著痛快。”

沉著痛快 堅(jiān)勁而流利,遒勁而酣暢。形容詩文、書法遒勁流利。

出處:宋·嚴(yán)羽《滄浪詩話·詩辯》:“其大概有二,曰優(yōu)游不迫,曰沉著痛快!

持橐簪筆 橐,口袋;簪,插。指侍從之臣攜帶書和筆,以備顧問。

出處:《漢書·趙充國傳》:“持橐簪筆,事孝武皇帝數(shù)十年。”

尺二秀才 舊時(shí)用以譏諷寫俗字的書生。“尺二”即指當(dāng)時(shí)“盡”字的俗體“盡”字。

出處:宋·孫奕《履齋示兒編·文說·聲畫押韻貴乎審》:“誠齋先生楊公考校湖南漕試,……先生見卷子上書‘盡’字作‘盡’,必欲擯斥?脊倌松镶匀耍幉豢。先生云:‘明日揭榜,有喧傳以為場屋取得個(gè)尺二秀才,則吾輩將胡顏?’竟黜之!

尺二冤家 指眾多的求書畫者。尺二,指卷軸高度。

出處:宋·陶穀《清異錄·文用》:“少師楊凝式書畫獨(dú)步,一時(shí)求畫者紙軸堆疊若垣壁。少師范見則浩嘆曰:‘無奈許多債主,真尺二冤家也!

尺幅寸縑 指小幅書畫。

出處:清·徐沁《明畫錄》卷三:“筆意蒼勁,尺幅寸縑,便有林壑窅冥之勢。”

充棟汗牛 指書籍堆得高及棟梁,多至牛馬運(yùn)得出汗。形容藏書或著述之富。

出處:語出唐·柳宗元《陸文通先生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充棟盈車 堆滿屋子,裝滿車。形容書籍很多。

出處:明·胡應(yīng)麟《詩藪·遺逸中》:“充棟盈車,鞠為黃壤!

充箱盈架 充、盈:滿。盛滿書箱,擺滿書架。形容藏書豐富。

出何經(jīng)典 指不知所說出自何書,有無根據(jù)。

出處:《后漢書·孔融傳》:“融與操書,稱武王伐紂以姐己賜周公,操不悟其嘲己,問:‘出何經(jīng)典?’”

穿壁引光 穿:鑿?fù)ǎ灰阂M(jìn)。鑿?fù)▔Ρ冢M(jìn)燭光。形容家貧讀書刻苦。

出處: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xué)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傳道受業(yè) 受:通“授”。傳授道理,教授學(xué)業(yè)。

出處:唐·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傳檄而定 檄:討敵文書;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紙文書,就可以降服敵方,安定局勢。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舛訛百出 舛:錯(cuò)亂。訛:錯(cuò)誤。錯(cuò)亂的地方很多。一般指書籍的寫作或印制不精。

垂名青史 青史:書寫于竹簡或白絹上的典籍、史冊。名字被載入史冊,流傳后世。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聲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垂名竹帛 垂名:傳名。竹帛:古代供書寫用的竹簡和白絹,借指典籍、史冊。名字被載入史冊,流傳后世。

出處:《封神演義》五十七回:“大丈夫先立功業(yè),共扶明主,垂名竹帛!

春誦夏弦 誦、弦:古代學(xué)校里讀詩,只口誦的叫“誦”,用樂器配合的叫“弦”。原指應(yīng)根據(jù)季節(jié)采取不同的學(xué)習(xí)方式。后泛指讀書、學(xué)習(xí)。

出處:《禮記·文王世子》:“春誦夏弦,大師詔之。”

唇腐齒落 比喻讀書諷誦極為勤苦。

出處:漢·東方朔《答客難》:“今子大夫修先生之術(shù),慕圣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于竹帛,唇腐齒落,服膺而不可釋!

刺股讀書 比喻刻苦攻讀。

出處:《戰(zhàn)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大璞不完 指玉既經(jīng)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態(tài)。舊時(shí)比喻讀書人做了官,喪失了原來的志向。

出處:《戰(zhàn)國策·齊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富貴矣,然大璞不完。”

大書特書 書:寫。大寫特寫。指對意義重大的事情特別鄭重地加以記載。

出處:唐·韓愈《答元侍御書》:“而足下年尚強(qiáng),嗣德有繼,將大書特書,屢書不一書而已也。”

丹黃甲乙 指點(diǎn)校書籍,評定次第。

出處:清·錢謙益《葛端調(diào)編次諸家文集序》:“句讀之有析,文理之不通,而儼然丹黃甲乙,衡加于經(jīng)傳,不已傎乎!”

丹鉛甲乙 指點(diǎn)校書籍,評定次第。

出處:清·戴名世《(陳大士稿)序》:“千子慨然憫之,取一代之文,丹鉛甲乙,辨其黑白。”

丹書白馬 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享有世襲爵位和免罪等特權(quán)的證件時(shí),宰白馬歃其血,以示堅(jiān)守誓約,后人稱為“丹書白馬”。

出處:《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盟。”顏師古注:“白馬之盟,謂刑白馬歃其血以為盟也!

丹書鐵契 丹書:用朱砂寫字;鐵契:用鐵制的憑證。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yōu)遇或免罪的憑證。文憑用丹書寫鐵板上,故名。

出處:《漢書·高帝紀(jì)下》:“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

丹書鐵券 丹書:用朱砂寫字;鐵契:用鐵制的憑證。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yōu)遇或免罪的憑證。文憑用丹書寫鐵板上,故名。

出處:《后漢書·祭遵傳》:“丹書鐵券,傳于無窮!

簞食瓢飲 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

出處:《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倒背如流 背:背誦。把書或文章倒過來背,背得像流水一樣流暢。形容背得非常熟練,記得非常牢。

道學(xué)先生 指思想、作風(fēng)特別迂腐的讀書人。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惱的是道學(xué)先生。”

得勝頭回 頭回:前回。宋、元說書人的術(shù)語。在開講前,先說一段小故事做引子,謂之“得勝頭回”,取其吉利之意。

出處:宋·無名氏《錯(cuò)斬崔寧》:“且先引下一個(gè)故事來,權(quán)做個(gè)得勝頭回!

滴露研朱 滴水研磨朱砂。指用朱筆評校書籍。

出處:明·葉憲祖《鸞鎞記·品詩》:“滴露研朱非草草,從容鑒定庶無尤。”

典謨訓(xùn)誥 ①《尚書》中《堯典》、《大禹謨》、《湯誥》、《伊訓(xùn)》等篇的并稱。②泛指經(jīng)典之文。

出處:《書序》:“典謨訓(xùn)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彫蟲篆刻 蟲書、刻符分別為秦書八體之一,西漢時(shí)蒙童所習(xí)。以之喻詞章小技。

雕蟲小技 雕:雕刻;蟲:指鳥蟲書,古代漢字的一種字體。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出處:《北史·李渾傳》:“雕蟲小技,我不如卿;國典朝章,卿不如我!

東觀續(xù)史 東觀:漢代官家藏書的地方。原指漢代女史學(xué)家班昭奉詔就東觀續(xù)成其兄班固沒有完成的《漢書》。后用以指女子才學(xué)高深。

出處:《后漢書·曹世叔妻傳》:“扶風(fēng)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兄固著《漢書》,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詔昭,就東觀藏書閣踵而成之。”

董狐直筆 董狐:春秋時(shí)晉國的史官。直筆:根據(jù)事實(shí),如實(shí)記載。指敢于秉筆直書,尊重史實(shí),不阿權(quán)貴的正直史家。

出處:《左傳·宣公二年》載:趙穿殺晉靈公,身為正卿的趙盾沒有管,董狐認(rèn)為趙盾應(yīng)負(fù)責(zé)任,便在史策上記載說“趙盾弒其君”。為趙盾所殺。后孔子稱贊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斗方名士 斗方:一二尺見方的詩幅或書畫頁;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寫詩或作畫以標(biāo)榜的“名士”。舊指冒充風(fēng)雅的人。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十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結(jié)識了兩個(gè)報(bào)館主筆,天天弄些詩去登報(bào),要借此博個(gè)詩翁的名色。”

讀不舍手 舍:舍得,愿意。讀書讀到有興趣時(shí)舍不得放下。

讀書得間 間:間隙。比喻竅門。讀書得了竅門。形容讀書能尋究竅門,心領(lǐng)神會。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十四回:“飏翁!你真可謂讀書得間了!你說的一點(diǎn)不錯(cuò)。”

讀書君子 舊時(shí)稱有志操有學(xué)問的人。

讀書三到 形容讀書十分認(rèn)真。

出處:宋·朱熹《訓(xùn)學(xué)齋規(guī)》:“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緊!

讀書三余 余: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指讀好書要抓緊一切閑余時(shí)間。

出處:《三國志·魏志·董遇傳》云:“人有從學(xué)者,……從學(xué)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dāng)以三余。’或問:‘三余’之意。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

讀書種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后的讀書人。

出處:宋·周密《齊東野語·書種文種》:“山谷云:‘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讀書種子斷絕,有才氣者出,便當(dāng)名世矣!

蠹簡遺編 泛指殘存的書籍。

出處:唐·羅隱《詠史》:“蠹簡遺編試一尋,寂寥前事似如今!

斷編殘簡 編:穿簡的細(xì)長皮條;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文章。

出處:宋·黃庭堅(jiān)《讀書呈幾復(fù)》:“身入群經(jīng)作蠹魚,斷編殘簡伴閑居!

斷縑尺楮 猶言斷縑寸紙。殘缺不全的書畫。

出處:明·葉盛《水東日記·王元章畫梅》:“今人間往往有其所畫梅花,斷縑尺楮,人爭寶之,多元章自書所題其上。”

斷縑寸紙 指殘缺不全的書畫。

出處:宋·鄧椿《畫繼》卷一:“收藏古畫,往往斷縑寸紙,皆可珍惜!

斷簡殘編 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編:穿簡的細(xì)長皮條。指殘缺不全的書籍。

出處:北周·庚信《謝滕王集序啟》:“某本乏財(cái)用,無多作述……至如殘編落簡,并入塵埃;赤軸青箱,多從灰燼。

斷簡遺編 簡:古時(shí)用以書寫的竹片。編:穿簡的皮條。指殘缺不全的古籍。

出處:唐·陸龜蒙《藥名離合夏日即事三首》詩之三:“青箱有意終須續(xù),斷簡遺編一半通!

斷羽絕鱗 斷絕書信。羽鱗,猶魚雁。

出處:元·柯丹邱《荊釵記·套書》:“因科舉離鄉(xiāng)半春,從別后斷羽絕鱗。今日天教遇你們,趁良使附歸音信!

堆案盈幾 堆:堆積。案:案頭。公文、書信、圖書等堆積滿案頭。原指等待處理的文憑大量積壓。后也指書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處: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jī);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qiáng),則不能久!

對簿公堂 簿:文狀、起訴書之類;對簿:受審問;公堂:舊指官吏審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審問。

出處:《史記·李將軍列傳》:“大將軍使長史急責(zé)廣之幕府對簿!

咄咄書空 形容失志、懊恨之態(tài)。

出處:《晉書·殷浩傳》載殷浩雖被黜放,,口無怨言,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峨峨湯湯 形容樂聲高亢奔放。

出處:宋·周密《志雅堂雜鈔·圖畫碑帖》:“中有琴,徽以玉,峨峨湯湯彈此曲,寄聲知音同所欲!

峨峨洋洋 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tài)。

出處:語本《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驹诹魉,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峨冠博帶 峨:高;博:闊。高帽子和闊衣帶。古代士大夫的裝束。

出處:元·關(guān)漢卿《謝天香》第一折:“必定是峨冠博帶一個(gè)名士大夫。”

惡直丑正 使奸邪者改惡從善。亦指嫉害正直的人。

出處:漢·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遷徐州刺吏,百司震肅,饕餮風(fēng)靡,惡直丑正!

諤諤以昌 諤諤:直言爭辯的樣子。百官敢于直言爭辯,國家就會興盛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武王諤諤以昌,殷紂墨墨以亡。”

兒憐獸擾 憐:寵愛,愛惜;擾:馴養(yǎng)。像對小孩一樣加以愛撫,對野獸一樣加以馴養(yǎng)

出處:宋·歐陽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銘》:“公居三年,怯勇隳完,兒憐獸擾!

耳目之欲 欲:欲望。指耳聽眼看,滿足于享樂的欲望

出處:漢·東方朔《非有先生論》:“務(wù)快耳目之欲,以茍容為度!

耳熱眼花 眼睛發(fā)花,耳朵發(fā)熱。形容飲酒微有醉意,精神興奮的感覺

出處:南朝·梁·簡文帝《箏賦》:“耳熱眼花之娛,千金萬年之壽!

耳視目食 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顛倒錯(cuò)亂。

出處:宋·司馬光《迂書·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視而目食者,鮮矣!

二仙傳道 兩位神仙共同傳授道法。比喻兩人秘密地配合做某件事情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56回:“貂鼠皮道:‘二仙傳道去罷!’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訖。”

發(fā)凡起例 發(fā)凡:提示全書的通例。指說明全書要旨,擬定編寫體例。

出處:晉·杜預(yù)《春秋左傳序》:“其發(fā)凡以言例,皆經(jīng)國之常制。”

燔書阬儒 焚毀典籍,坑殺書生。同“焚書坑儒”。

出處:《漢書·地理志下》:“昭王曾孫政并六國,稱皇帝,負(fù)怙威,燔書阬儒,自任私智!

燔書坑儒 焚毀典籍,坑殺書生。同“焚書坑儒”。

  • 看過了成語 您也可以查看 書的名言
  • 本文地址:

    成語分類:描寫書的成語

    返回: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


      本文關(guān)鍵詞:書的成語,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9031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xkhy/9031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278b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jiǎng)h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