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狼的成語
本文關(guān)鍵詞:狼的成語,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新學(xué)網(wǎng)首頁 >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分享到: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 帶狼的成語 含狼的成語
查詢形容人多的成語 輸入人多 頁面提示:已經(jīng)搜索到人多的成語 點(diǎn)擊下面的鏈接就能查看形容人多的成語的詳細(xì)內(nèi)容
第一個字發(fā)音為da 第三個字發(fā)音為yi的成語 在第一個框和第三個框分別輸入da yi 可用于 成語接龍
狼 láng
帶狼字的成語 含有狼字的成語 帶狼的成語
成語標(biāo)題 成語解釋
狼狽不堪 狼狽:窘迫的樣子。困頓、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樣子。
出處:《三國志·蜀志·馬超傳》:“寬、衢閉冀城門,超不得入。進(jìn)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
狼狽萬狀 狼狽:窘迫的樣子;萬狀:多種樣子。形容極其困頓、窘迫。
出處:《新刊大宋宣和遺事》:“太上因暑熱成病,狼狽萬狀!
狼狽為奸 狼和狽一同出外傷害牲畜,狼用前腿,狽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結(jié)干壞事。
出處: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十六:“故世言事乖者稱狼狽。”
狼狽周章 指倉皇驚恐。
狼奔豕突 豕:豬;突:猛沖。象狼那樣奔跑,象豬那樣沖撞。形容成群的壞人亂沖亂撞,到處搔擾。
出處:明·歸莊《萬古愁》:“有幾個狼奔豕突的燕和趙,有幾個狗屠驢販的奴和盜!
狼奔鼠竄 狼群鼠輩到處流竄。形容人四處奔跑逃竄。
出處:明·沈鯨《雙珠記》第十四出:“忽聞訪察怕如雷,狼奔鼠竄,無由懺悔!
狼奔鼠偷 形容壞人到處擾亂。
出處:清·梅曾亮《朝議大夫臺灣府蓋君墓志銘》:“公在商州六年,賊出入陜西久,無所掠利,銳欲窺河南甚,狼奔鼠偷,情狀捷出。”
狼奔兔脫 形容倉皇逃竄。
出處:《冷眼觀》第四回:“遠(yuǎn)遠(yuǎn)聽見吆喝之聲,由遠(yuǎn)而近……眾人手忙腳亂,將桌上杯盤收拾干凈,轉(zhuǎn)眼間,狼奔兔脫,如鳥獸散去!
狼飡虎食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
狼飡虎咽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
狼餐虎噬 ①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殘酷剝削搜括。
狼餐虎咽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二回:“[行者]迎著里面燈光,仔細(xì)觀看。只見那大小群妖,一個個狼餐虎咽,正都吃東西哩。”
狼吃幞頭 狼銜去人的幞頭,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難言,強(qiáng)自忍耐。
出處: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一折:“你便罵我一千場,便拷我三十頓,我則索狼吃幞頭,心兒自忍!
狼蟲虎豹 ①泛指兇猛的動物。②比喻惡人歹徒。
出處: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三折:“轉(zhuǎn)過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里面藏著什么狼蟲虎豹!
狼顧鴟張 如狼兇視,如鴟張翼。形容兇暴,囂張。
出處: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lán)記·平等寺》:“故推立長樂王子攸以續(xù)絕業(yè)……然群飛未寧,橫流且及,皆狼顧鴟張,岳立基趾!
狼顧鴟跱 如狼兇視,如鴟峙立。比喻兇暴者伺機(jī)欲動。
出處:《北史·魏紀(jì)一論》:“明元承運(yùn)之初,屬廓定之始,于時狼顧鴟跱,猶有窺覦,加以天賜之末,內(nèi)難尤甚。”
狼顧狐疑 指左顧右昐,存有畏懼和猶豫之心。狼顧,狼走路時常;仡^看;狐疑,狐貍本性多疑。
出處:孫中山《布告全國同胞書》:“行事或虎頭鼠尾,而存心復(fù)狼顧狐疑!
狼顧虎視 如狼虎視物。形容威嚴(yán)而兇狠。
出處:《三國志·蜀志·楊戲傳》“亮南征,留邵為治中從事,是歲卒”裴松之注引晉·常璩《華陽國志》:“亮身仗強(qiáng)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
狼顧麕驚 比喻驚恐萬狀。
出處:《新唐書·岑文本傳》:“文本說孝恭曰:‘自隋無道,四海救死,延項(xiàng)以望真主……大王誠縱兵剽系,恐江嶺以南,向化心沮,狼顧麕驚!
狼顧鳶視 如狼鷹視物。形容兇狠而貪婪。
出處:明·方孝孺《周官》一:“六七百年之間,強(qiáng)諸侯狼顧鳶視者莫敢先發(fā)陵上之言,必至于周禮盡廢而后肆,道之化民也!
狼嗥狗叫 形容惡人狂呼亂叫。
狼嗥鬼叫 形容聲音凄厲。
狼嚎鬼叫 形容聲音凄厲。同“狼嗥鬼叫”。
狼號鬼哭 形容哭叫的聲音凄厲。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八回:“等兩日咱們?nèi)ネ椿匾换,大家把這威風(fēng)煞一煞兒才好呢!況且寶玉才好了些,連我們也不敢說話,你反打的人狼號鬼哭的。”
狼艱狽蹶 比喻處境困苦窘迫。
狼猛蜂毒 形容人兇狠毒辣。
狼前虎后 前門趕走狼,后門來了虎。比喻壞人接踵而來。
狼飧虎咽 飧:熟食,飯食。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亦作“狼餐虎咽”。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人自來吃酒,主人安排些雞、豚、牛、羊肉來做下酒。須臾之間,狼饗虎咽,算來吃勾有六七十斤的肉,傾盡了六七壇的酒!
狼貪虎視 象狼一樣貪婪,象老虎一樣睜大眼睛盯著。比喻野心很大。
狼貪鼠竊 如狼那樣貪狠;似鼠那樣慣竊。常形容敵人貪狠卑鄙。
出處:明·于謙《出塞》詩:“瓦刺窮胡真犬豕,敢向邊疆撓赤子。狼貪鼠竊去復(fù)來,不解偷生求速死!
狼突鴟張 像狼一樣奔突,像鷂鷹一樣張開翅膀。形容壞人猖狂囂張到了極點(diǎn)。
狼突豕竄 象狼那樣奔跑,象豬那樣沖撞。形容成群的壞人亂沖亂撞,到處搔擾。同“狼奔豕突”。
狼吞虎餐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狼吞虎噬 像狼虎那樣吞食咬嚼。比喻極為貪婪殘忍。
出處:明·無名氏《鳴鳳記·二相爭朝》:“你辟私門,賄賂行,半朝臣,皆從順。你狼吞虎噬傷殘了萬民百姓,害得那有功臣百事無成!
狼吞虎咽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劉東山夸技順城門》:“十人自來吃酒……須臾之間,狼飧虎咽,算來吃夠有六七十斤肉!
狼心狗肺 形容心腸象狼和狗一樣兇惡狠毒。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那知這賊子恁般狼心狗肺,負(fù)恩忘義。”
狼心狗行 心腸似狼,行為如狗。比喻貪婪兇狠,卑鄙無恥。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回:“昔日以汝為忠義,推為盟主;今之所為,真狼心狗行之徒,有何面目立于世間!”
狼煙大話 漫無邊際的吹牛話。
狼煙四起 狼煙:古代邊防報警時燒狼糞騰起的煙。四處都是報警的煙火,指邊疆不平靜。
出處: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毛篇》:“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
狼眼鼠眉 形容人相貌兇惡。
狼羊同飼 比喻把壞人同好人一樣對待。
狼子獸心 比喻兇暴的人用心殘忍,有如野獸。
出處:《晉書·虞預(yù)傳》:“然狼子獸心,輕薄易動!
狼子野心 狼子:狼崽子。狼崽子雖幼,卻有兇惡的本性。比喻兇暴的人居心狠毒,習(xí)性難改。
出處:《左傳·宣公四年》:“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豺狼成性 象豺狼一樣兇惡殘暴成了習(xí)性。形容為人殘暴。
出處:唐·駱賓王《為徐敬業(yè)討武氏檄》:“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
豺狼當(dāng)?shù)? 當(dāng)?shù)溃簷M在道路中間。比喻壞人當(dāng)權(quán)。
出處:漢·荀悅《漢紀(jì)·平帝紀(jì)》:“寶問其次,文曰:‘豺狼當(dāng)?shù),安問狐貍!’寶默然不?yīng)!
豺狼當(dāng)路 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國政。
出處:《三國志·魏志·杜襲傳》:“方今豺狼當(dāng)路而狐貍是先,人將謂殿下避強(qiáng)攻弱,進(jìn)不為勇,退不為仁!
豺狼當(dāng)涂 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國政。
出處:《晉書·熊遠(yuǎn)傳》:“孝懷皇帝宮未反,豺狼當(dāng)涂,人神同忿!
豺狼橫道 橫道:橫在道路中間。比喻壞人當(dāng)權(quán)。
出處:《漢書·孫寶傳》:“豺狼橫道,不宜復(fù)問狐貍!
豺狼虎豹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種猛獸。也比喻兇殘的惡人。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八回:“實(shí)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來個把,我們就壞了。”
豺狼野心 比喻壞人的狠毒用心。
出處: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而操豺狼野心,潛包禍謀。”
豺狼之吻 比喻殘酷貪婪的官吏。
出處:《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注:“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
除狼得虎 比喻除去一害又來一害。
出處:《金史·陳規(guī)傳》:“近雖遺官謙察,治其奸濫,易其疲軟,然代者亦非選擇,所謂除狼得虎也!
虎狼之勢 形容極兇猛的聲勢。
出處:《淮南子·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勢而吞諸侯。”
拒狼進(jìn)虎 比喻一害剛?cè),又來一害。同“拒虎進(jìn)狼”。
如狼牧羊 如同狼放養(yǎng)羊一般。比喻官吏殘酷地欺壓人民。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寧成為濟(jì)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
如狼如虎 形容勇猛、猛烈。
出處:《尉繚子·武議》:“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風(fēng)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驚!
如狼似虎 象狼和虎一樣兇狠。比喻非常兇暴殘忍。
出處:《尉繚子·武議》:“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風(fēng)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驚!
引狼拒虎 比喻引進(jìn)另一種惡勢力來抗拒原來的惡勢力,其禍患將更甚。同“引虎拒狼”。
引狼入室 引:招引。把狼招引到室內(nèi)。比喻把壞人或敵人引入內(nèi)部。
出處:元·張國賓《羅李郎》第一折:“我不是引的狼來屋里窩,尋的蚰蜒鉆耳朵!
引狼自衛(wèi) 猶言引虎自衛(wèi)。比喻企圖依仗惡人,結(jié)果反受其害。
杯盤狼籍 杯盤等放得亂七八糟。形容宴飲已畢或?qū)厱r的情景。
出處:見“杯盤狼藉”。
杯盤狼藉 狼藉:象狼窩里的草那樣散亂。杯子盤子亂七八糟地放著。形容吃喝以后桌面雜亂的樣子。
出處:《史記·滑稽列傳》:“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狠藉!
鴟視狼顧 如鴟鳥舉首而視,如狼反顧。形容人的兇狠貪戾。
出處:《文選·馬融(長笛賦)》:“魚鱉禽獸聞之者,莫不張耳鹿駭,熊經(jīng)鳥伸,鴟視狼顧拊噪踴躍。”
狗肺狼心 形容心腸象狼和狗一樣兇惡狠毒。同“狼心狗肺”。
出處:昆曲《十五貫》第二場:“謀財害命拐女人,狗肺狼心!”
狗行狼心 比喻行為兇狠,心腸毒辣。
出處:元·白樸《惱煞人》套曲:“恨馮魁,趨恩奪愛,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
鬼哭狼嗥 ①形容哭叫悲慘凄厲。②形容聲音大而雜亂,令人驚恐。
出處:魏巍《東方》第三部第六章:“有的鉆到汽車下,有的往坦克的后面涌,鬼哭狼嗥,亂成一片!
鬼哭狼嚎 形容大聲哭叫,聲音凄厲。
出處: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霧慘云昏,白日為幽。”
鬼吒狼嚎 怪聲怪氣地呼喊嚎叫。
出處:歐陽山《三家巷》十四:“好吧,我只管去說說看,可你大清早,鬼吒狼嚎嚷什么呢?叫人聽了好聽!”
鬼咤狼嚎 怪聲怪氣地呼喊嚎叫。
鬼抓狼嚎 形容哭叫悲慘凄厲。同“鬼哭神號”。
出處:歐陽山《高干大》第十九章:“任桂花聽見他這么鬼抓狼嚎,心亂得不知怎樣才好!
虎穴狼巢 虎和狼的窩巢。比喻極其危險的地方。
進(jìn)退狼狽 進(jìn)退兩難;陷于困境。
出處:《三國志·蜀志·馬超傳》:“阜敘起于鹵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寬衢閉冀城門,超不得入。進(jìn)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
粒米狼戾 谷粒撒得滿地都是。形容糧食充盈。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滕文公上》:“樂歲,粒米狼戾。”
前怕狼,后怕虎 比喻膽小怕事,顧慮太多。
出處:明·馮惟敏《朝天子·感述》:“磊落英雄,清修人物,前怕狼后怕虎。設(shè)謀,使毒,只待把忠良妒!
聲名狼藉 聲名:名譽(yù);狼藉:雜亂不堪。名聲敗壞到了極點(diǎn)。
出處:《史記·蒙恬列傳》:“言其惡聲狼藉,布于諸國!
豕竄狼逋 狼狽逃竄的樣子。
豕突狼奔 豕:豬;突:猛沖。象豬那樣沖撞,象狼那樣奔跑。形容成群的壞人亂沖亂撞,到處搔擾。
出處:明·歸莊《萬古愁》:“有幾個狼奔豕突的燕和趙,有幾個狗屠驢販的奴和盜。”
鼠竄狼奔 形容狼狽逃跑的情景。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六回:“此時大名城內(nèi)百姓黎民,一個個鼠竄狼奔,一家家鬼哭神嚎!
鼠心狼肺 形容心腸陰險狠毒。
出處:清·鄭燮《后孤兒行》:“丈丈翁,得錢歸,鼠心狼肺,側(cè)目吞肥,千謀萬算伏危機(jī)。”
貪污狼藉 謂貪財納賄,行為不檢,聲名敗壞。
梟視狼顧 如梟盯視,如狼頻顧。形容行動警惕,有所畏忌。
羊狠狼貪 狠:兇狠。原指為人兇狠,爭奪權(quán)勢。后比喻貪官污吏的殘酷剝削。
出處:《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qiáng)不可使者,皆斬之。’”
鷹視狼步 象鷹那樣看東西,象狼那樣走路。形容為人陰險狠毒。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夫越王為人,長頸鳥喙,鷹視狼步,可以共患難,而不可共處樂,可與履危,不可與安。”
鷹視狼顧 形容目光銳利,為人狠戾。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一回:“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quán);久必為國家大禍!
鷹脧狼顧 形容目光銳利,,為人狠戾。同“鷹視狼顧”。
出處:《天雨花》第二一回:“鷹脧狼顧為非善,柳黛蛾眉?xì)鈾M!
鷹摯狼食 比喻兇狠地攫取和吞沒。
贓賄狼籍 指貪污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中宗景龍三年》:“中書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鄭愔俱掌銓衡,傾附勢要,贓賄狼籍,數(shù)外留人,授擬不中,逆用三年闕,選法大壞!
贓賄狼藉 指貪污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亦作“贓賄狼籍”。
出處:《陳書·蔡景歷傳》:“天嘉之世,贓賄狼藉,圣恩錄用,許以更鳴,裂壤崇階,不遠(yuǎn)斯復(fù)!
贓穢狼藉 指貪污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
出處:《古今小說·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一到京師,看見嚴(yán)家贓穢狼藉,心中甚怒!
贓貨狼藉 指貪污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
出處:《宋書·劉穆之傳》:“穆之中子式之字延叔,通易好士……在任贓貨狼藉,揚(yáng)州刺史王弘遣從事檢校!
贓私狼籍 指貪污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
出處:《晉書·孫盛傳》:“溫得盛箋遣從事重案之,贓私狼籍,檻車收盛到州,舍而不罪。”
贓私狼藉 指貪污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
出處:《晉書·會稽文孝王道子傳》:“[茹千秋]其子壽齡為樂安令,贓私狼藉,畏法奔逃,竟無罪惡罰,傲然還縣。”
贓污狼籍 指貪污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
出處:元黃氏《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故事劉公神道碑》:“要束木之黨八人為道州路總管,敗政害民,贓污狼籍!
贓污狼藉 指貪污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
出處:《三國志·魏志武帝紀(jì)》:“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污狼藉!
臟污狼藉 貪污、受賄,名聲敗壞,不可收拾。
出處:《三國志·魏書·武帝紀(jì)》:“長吏多阿富貴戚,臟污狼藉。”
鹯視狼顧 指如同鹯狼視物。形容目光貪婪。
鷙狠狼戾 形容兇狠乖戾。
出處:元·脫脫《金史》卷一百十一:“塔為人鷙狠狼戾,好結(jié)小人,不聽朝廷節(jié)制!
鷙擊狼噬 指兇狠地殘害人。
出處:《新唐書·王鉷傳》:“林甫方興大獄,撼東宮,誅不附己者,以鉷險刻,可動以利,故倚之,使鷙擊狼噬!
官虎吏狼 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貪暴。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夢狼》:“竊嘆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拒虎進(jìn)狼 比喻一害剛?cè)ィ謥硪缓Α?
出處:明·張煌言《復(fù)郎廷佐書》:“乃拒虎進(jìn)狼,既收漁人之利于河北!
驅(qū)羊戰(zhàn)狼 比喻以弱擊強(qiáng)。
使羊?qū)⒗? 將:統(tǒng)率,指揮。派羊去指揮狼。比喻不足以統(tǒng)率指揮。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駕馭強(qiáng)橫而有野心的人,這要壞事。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太子所與俱諸將,皆嘗與上定天下梟將也,今使太子將之,此無異使羊?qū)⒗且。?
引虎拒狼 比喻引進(jìn)另一種惡勢力來抗拒原來的惡勢力,其禍患將更甚。亦作“引狼拒虎”。
前門拒虎,后門進(jìn)狼 比喻趕走了一個敵人,又來了一個敵人。
出處:明·李贄《史綱評要·周紀(jì)》:“‘秦敗三晉之師于石門。賜以黼黻之服!伴T拒虎,后門進(jìn)狼。未知是禍?zhǔn)歉。?
前門去虎,后門進(jìn)狼 比喻趕走了一個敵人,又來了一個敵人。同“前門拒虎,后門進(jìn)狼”。
推薦成語大全
本文地址:
推薦名人名言
成語分類:包含狼字的成語
返回: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
本文關(guān)鍵詞:狼的成語,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802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xkhy/280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