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小學生積累成語的有效方法
本文關(guān)鍵詞:積累的成語,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成語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精品,它語言凝練,,表達的內(nèi)涵極為豐富。對于處在記憶黃金階段的小學生來說,積累成語不但能讓他們熱愛祖國的語言,而且能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增加他們的文化底蘊。然而,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理解能力有限,如何才能讓他們積累到更多的成語呢?我認為,挖掘教材資源、注重課外擴展、注重實際運用是三個不錯的方法。
1.挖掘教材資源,引導成語積累
借助生字補充成語。擴詞是小學生語言積累最常用的手段,通過給生字“找朋友”,可以帶出一些學生易懂、常見的成語。例如,在學習了從“一”到“十”這10個生字后,我就讓學生說出帶有數(shù)字的成語。于是,學生開始玩“成語擴詞”游戲: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光十色、六神無主、七嘴八舌、九牛二虎之力、十全十美……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無形中就積累了大量與生字有關(guān)的成語。
通過分類充實成語。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優(yōu)美的成語,有描寫春天的,有形容秋天的,有蘊含人生哲理的,等等。這些成語讀起來朗朗上口,淺顯易懂,生動有趣。教師可從教材中把它們挑出來,指導學生加以分類,再通過背誦加以強化。此外,教師還可以舉一反三,讓學生積累帶有動物、植物名稱或含有反義詞的成語等。分類積累不但能有效地增加成語的積累量,使學生在積累時做到目的明確、思路清晰,而且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悟成語的博大精深,感受漢語文化的精妙。
2.注重課外擴展,豐富成語積累
讓學生自備一個“詞匯摘抄本”積累成語。課內(nèi)閱讀是學生積累和吸取文化營養(yǎng)的主渠道,但成語的積累和學生個性化、創(chuàng)造性閱讀方式的形成還需要課外閱讀來輔助。因此,教師要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注意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通過課外擴展積累成語。教師不僅要向?qū)W生推薦適合閱讀的優(yōu)秀讀物(含新課程標準推薦的篇目),而且要求學生在閱讀中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通過“詞匯摘抄本”,讓學生把那些生動形象、準確優(yōu)美的詞句(包括成語)記在本子上,日積月累,建立起一個屬于自己的語言倉庫。
開展經(jīng)典誦讀活動。我要求學生在課外誦讀《 成語速記 》《 成語童謠 》《 成語韻文 》等經(jīng)典讀物,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就學會很多成語。例如《 成語韻文 》中的《 求學篇 》就有許多關(guān)于學習的成語:謙虛謹慎、不恥下問、溫故知新、循序漸進、學以致用、觸類旁通、學而不厭、穩(wěn)操勝券……這既讓學生傳承了知識,又讓學生在廣闊的課外閱讀中豐富了成語積累。
3.注重實際運用,鞏固成語積累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和發(fā)掘各種教學資源,設(shè)計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實際運用,把積累的成語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材料,從而鞏固所學的成語。
通過“說話”練習運用成語?梢砸龑W生看文中插圖人物的表情,用成語進行“說話”練習。比如,高興時“眉開眼笑”,失意時“愁眉苦臉”……可以讓學生看圖中的天氣現(xiàn)象說成語,比如,下雨前“烏云密布”,晴天時“萬里無云”,臺風襲來時“風雨交加”……除了看插圖,還可以讓學生看學校的場景用成語進行“說話”練習,比如,上課了,教室里“鴉雀無聲”,同學們正“專心致志”地聽老師講課;下課了,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跑出教室,操場上頓時“人山人!薄ㄟ^這樣的練習,學生就能把成語消化成自己的東西。
通過描述生活場景運用成語。教師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學習其中的成語并及時通過練習加以運用。例如,課文《 北京 》中有個句子:“各種各樣的車輛在橋上橋下來來往往,川流不息!蓖ㄟ^課文學習,學生明白了“來來往往”和“川流不息”的意思,接著我馬上讓學生把它們運用到生活場景中。有學生這樣描述節(jié)日街市上的景象:擁擠的人群,來來往往,川流不息……將學到的成語,及時運用到生活中,學生就會用得準、記得牢。
(作者單位:仙游縣實驗小學,福建 仙游,351200)
本文關(guān)鍵詞:積累的成語,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481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xkhy/248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