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本文關(guān)鍵詞: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手機版 成語 2016-06-30 14:06:43 影響了人 出自于歷史故事的成語 出自歷史故事成語大全
導(dǎo)讀: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共5篇)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圍魏救趙, 怒發(fā)沖冠, 指鹿為馬, 四面楚歌,背水一戰(zhàn),入木三分, 風聲鶴唳,背水一戰(zhàn),甕中捉鱉 臥薪嘗膽,魚腹丹書,斬木為兵,約法三章,路人皆...
成語 >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是由173資源網(wǎng)()為您精心收集,如果覺得好,請把這篇文章復(fù)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訴您的朋友,以下是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的正文:
【一】: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圍魏救趙, 怒發(fā)沖冠, 指鹿為馬, 四面楚歌,背水一戰(zhàn),入木三分, 風聲鶴唳,背水一戰(zhàn),甕中捉鱉 臥薪嘗膽,
魚腹丹書,
斬木為兵,
約法三章,
路人皆知,
風聲鶴唳,
鑿壁偷光,
刮目相看.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狗尾續(xù)貂,
七步成詩.
煮豆燃萁,
退避三舍, 鐘鼓之樂, 篝火狐鳴, 揭竿斬木,揭竿為旗, 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樂不思蜀, 投鞭斷流, 完璧歸趙. 千金買骨, 聞雞起舞, 才高八斗, 江郎才盡, 一身是膽, 四面楚歌, 言過其實, 畫龍點睛, 孺子可教, 多多益善, 金屋藏嬌. 殺妻求將, 手不釋卷
【二】: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退避三舍 (晉文公重耳)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苻堅)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 臥薪嘗膽(勾踐) 指鹿為馬(趙高) 四面楚歌(項羽) 約法三章 (劉邦) 完璧歸趙(藺相如) 圍魏救趙(孫臏 ) 毛遂自薦 (毛遂) 高山流水(鐘子期和俞伯牙)焚書坑儒(秦始皇) 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孫敬、蘇秦)金屋藏嬌(漢武帝劉徹) 投筆從戎(班超) 鞠躬盡瘁 (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 刮目相看(呂蒙) 樂不思蜀(劉禪) 才高八斗(曹植、謝靈運) 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 鑿壁偷光(匡衡) 囊螢映雪(車胤、孫康)精忠報國 (岳飛)
寓言故事的成語————
畫蛇添足 掩耳盜鈴 亡羊補牢 買櫝還珠
守株待兔 開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發(fā)百中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貴神速 · 杯弓蛇影
不寒而栗 · 不合時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藥 · 別開生面
不倫不類 · 伯樂相馬 · 班門弄斧 冰山難靠
· 白面書生 · 八面威風 · 不名一錢 · 拔苗助長
【三】:來自歷史故事成語
歷史故事主要反映了歷史上所發(fā)生過的事情,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來自歷史故事成語。
來自歷史故事成語1:竭澤而漁春秋時期,晉國為了援助宋國,和楚國在城淄(今山東淄縣南)打了一仗。當時,論實力楚國占著明顯的優(yōu)勢。晉文公見楚軍來勢洶洶,就問他的舅舅狐偃說:“楚兵多,我兵少,這一仗該怎樣打才能取勝呢?”狐偃回答說:“我聽說善于打仗的人,不厭欺詐。你就用欺詐的辦法對付楚軍好了。”
晉文公又去征求另一個大臣雍季,并把狐偃的話也告訴了他。雍季不大贊成這樣做,就打了個比喻說:“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蔽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fù),非長術(shù)也。”意思是說:把池塘里的水弄干了才捉魚,哪還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沒魚可捉了;把山上的樹林燒光了再去打獵,哪還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將會沒有野獸可打了。欺詐的辦法雖然可以偶爾用一下,但以后就不能再用,這不是長遠之計啊!
當時也想不出更好地制勝楚軍的辦法的情況下,晉文公還是采用了狐偃的計謀,假借遵守自己流亡時向楚莊王許下的“退避三舍”的諾言之名,連續(xù)三次后撤,,以避其鋒芒,為自己選擇了有利的時機和殲敵的地形;而楚軍呢,見晉軍一退再退,誤以為晉文公膽怯,不敢與之交戰(zhàn),就緊逼不舍,結(jié)果被晉軍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這場歷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戰(zhàn),終以楚國的失敗,其領(lǐng)兵大將成得臣被迫自殺而告結(jié)束。
后來,人們根據(jù)這個故事引出“竭澤而漁”的成語。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碜詺v史故事成語2:楚囚對泣劉聰,匈奴人,他年輕時常游歷于洛陽京城,廣結(jié)名士、豪杰,被新興太守郭頤辟為主簿,這是劉聰政治生涯的開端,后成為十六國時漢國的國君。
公元311年,劉聰派劉曜(yào)率兵攻打洛陽。破城后,將懷帝俘到平陽。劉聰在宴會中侮辱懷帝,晉朝的舊臣痛哭,劉聰為此把他殺死。懷帝死后,他的侄子司馬鄴即位,史稱晉愍帝(mǐn)。但愍帝舒服日子過得也不長。公元316年,劉曜率軍攻占長安,將愍帝殺死,滅了西晉。
第二年,流亡到江南的瑯邪王司馬睿,在大臣王導(dǎo)的主謀下,依靠南遷的士族,并聯(lián)合江南的士族,在建康稱帝,建立了東晉王朝,他就是晉元帝。
不過,也有一些貴族和官員擔心國家大事,整天愁眉不展。他們每當天氣晴朗,便相邀到建康城外的新亭飲宴。一天,武城侯周凱在飲酒時忽然長嘆一聲道:“這里的風景和往日沒有兩樣,可是國家的山河都已經(jīng)變了樣!”這話一出口,引起了眾人傷感之情,大家都流下眼淚,對視著哭了起來。
丞相王導(dǎo)也參加了這天的飲宴,他的心里也很難受。此時,他的神色變得嚴肅起來,對大家說:“我們大家應(yīng)該共心合力報效朝廷,收復(fù)神州大地,何必像楚囚那樣相對哭泣呢?”
來自歷史故事成語3:畢恭畢敬西周末期,周幽王荒淫無度,對人民實施暴政。有人投其所好,獻給他一名美女褒姒。他對褒姒非常寵愛,為了博得褒姒一笑,命人將烽火臺的烽火點燃。附近的諸侯見到烽火燃起,以為有敵軍攻打京城,于是慌忙帶領(lǐng)軍隊前來勤王救駕?墒堑缺娭T侯趕到京城,才知道是周幽王設(shè)計欺騙,只好掃興地離開。
褒姒見到眾諸侯的狼狽樣子,突然撫掌大笑起來。幽王見褒姒果然笑了,自己也高興起來,從此對褒姒更加寵愛。
周幽王為了討好褒姒,將申后廢掉,立褒姒為王后,又將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貶為庶人,將褒姒的兒子伯服立為當朝太子。
宜臼毫無過錯,竟然被廢,心中非常愁苦,于是就寫了《小弁》一詩,宣泄心中的塊壘。詩中寫道:
人們看到屋邊的桑樹梓樹,
一定要表現(xiàn)出恭敬的態(tài)度。
我尊重父親,
依戀母親。
世間之人哪個不是父母的骨肉,哪個不是父母所生?
上天生了我,
可我為什么總是沒有好日子過呢?
周幽王無故廢后、廢太子,終于給他帶來了禍患。申后的父親申侯對幽王懷恨在心,終于在公元前771年聯(lián)合犬戎攻入京城。周幽王慌忙出逃,死于亂軍之中。
看了來自歷史故事成語的人還看了:
1.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列舉3個
2.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
3.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3個
4.出自歷史故事成語3個
5.關(guān)于中國歷史故事的成語
【四】:源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歷史文化風貌區(qū)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蘊含歷史故事的成語。
蘊含歷史故事的成語1: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公元前662年,魯莊公死去。在莊公同母弟弟公子友的支持下,公子般當了國君。莊公的異母弟弟慶父,是個貪婪殘暴、權(quán)欲熏心的人,企圖自己成為國君,公子般即位不到兩個月,便被他派人殺死。支持公子般的公子友逃往陳國。慶父派人殺死公子般后,另立閡公當國君。由于他制造內(nèi)亂,激起了魯國百姓極大的憤慨。但慶父我行我素,繼續(xù)制造內(nèi)亂,企圖混水摸魚,以致把魯國鬧得不太平。
齊桓公便派大夫仲孫湫到魯國去了解情況。不久,仲孫湫把了解到的魯國情況向齊桓公作了報告,并下結(jié)論說:“如果不除去慶父,魯國的災(zāi)難是不會終止的!”事實果然如此。過了一年,慶父又殺死了魯閡公。
兩年之內(nèi),魯國兩個國君被殺,使魯國的局勢陷人了嚴重的混亂之中,百姓們對慶父恨之入骨。慶父見在魯國實在無法再呆下去了,便逃往莒國。魯僖公繼位后,知道慶父這個人繼續(xù)存在,對魯國是個嚴重的威脅,便請求莒國把慶父送回魯國。慶父自知罪孽深重,回到魯國沒有好下場,便在途中自殺了。
蘊含歷史故事的成語2:窮兵黷武東吳后期的名將陸抗,二十歲時就被任命為建武校尉;帶領(lǐng)他父親陸遜留下的部眾五千人。公元264年,孫皓當了東吳的國君,三十八歲的陸抗擔任鎮(zhèn)軍大將軍。當時,東吳的朝政非常腐敗。孫皓荒淫暴虐,宮女有好幾千人,還向民間掠奪;又用剝面皮、鑿眼睛籌酷刑任意殺人。陸抗對孫皓的所作所為非常不滿,多次上疏,勸諫他對外加強防守,對內(nèi)改善政治,以增強國力。他曾在奏疏中一次陳述當前應(yīng)做的事達十六件之多。但是,孫皓對他的建議置之不理。
公元272年,鎮(zhèn)守西陵的吳將步闡投降晉朝。陸抗得知后、立即率軍征討步闡。他知道晉軍一定會來接應(yīng)步闡,因此命令軍民在西陵外圍修筑一道堅固的圍墻。
吳將多次要求攻打西陵,但陸抗總是不許。等到工事完成;晉軍已經(jīng)趕到西陵接應(yīng)步闡,陸抗率軍擊退來援的晉軍,再向西陵發(fā)起猛攻,很快攻進城內(nèi),將叛將步闡殺死。當時,晉朝的車騎將軍羊枯鎮(zhèn)守襄陽。
他見陸抗能攻善守,知道要打敗東吳并不容易,因此對東吳采取和解策略:部下掠奪了東吳的孩子,他下令放回;行軍到東吳邊境,收割了東吳方面的莊稼,就送絹帛給東吳作抵償,獵獲的禽獸已被吳人打傷,就送還東吳。陸抗明白羊枯的用意,也用同樣的態(tài)度對待晉商。兩人還經(jīng)常派使者往來,互相表示友好。
因此,吳、晉一部分邊境地帶一時出現(xiàn)了和好的局面。孫皓聽說那里的邊境和好,很不高興,派人責問陸抗。
陸抗回話說:“一鄉(xiāng)一縣尚且不能沒有信義,何況大國呢!我如果不這樣做,反而會顯出羊枯很有威德,對他沒有什么損害。”孫皓聽了,無話可說;但他還是想出兵攻晉。陸抗見軍隊不斷出動,百姓精疲力竭,便向?qū)O皓上疏說。“現(xiàn)在,朝廷不從事富國強兵,加緊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儲備糧食,讓有才能的人發(fā)揮作用,使各級官署不荒怠職守,嚴明升遷制度以激勵百官,審慎實施刑罰以警戒百姓,用道德教導(dǎo)官吏,以仁義安撫百姓,反而聽任眾將追求名聲,用盡所有兵力,好戰(zhàn)不止,耗費的資財動以萬計,士兵疲勞不堪。
這樣,敵人沒有削弱,而我們自己倒象生了一場大病。”陸抗還鄭重指出,吳、晉兩國實力不同,今天即使出兵獲勝,也得不償失。所以,應(yīng)該停止用兵,積蓄力量,以待時機。”但是,孫皓對陸抗的這些忠告都聽不進去。后來陸抗去世,晉軍討伐東吳,沿著長江順流東下,勢如破竹,吳國終于被晉所滅亡。
蘊含歷史故事的成語3:七擒七縱公元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鞏固后方,率領(lǐng)軍隊南征。正當大功告成準備撤兵的時候,南方彝族的首領(lǐng)孟獲,糾集了被打敗的散兵來襲擊蜀軍。
諸葛亮得知,孟獲不但作戰(zhàn)勇敢,意志堅強,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極得人心,就是漢族中也有不少人欽佩他,因此決定把他爭取過來。
孟獲雖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陣,見蜀兵敗退下去,就以為蜀兵不敵自己,不顧一切地追上去,結(jié)果闖進埋伏圈被擒。孟獲認定自己要被諸葛亮處死,因此對自己說,死也要死得像個好漢,不能丟人。不料諸葛亮親自給他松綁,好言勸他歸順。孟獲不服這次失敗,傲慢地加以拒絕。諳葛亮也不勉強他,而是陪他觀看已經(jīng)布置過的軍營,之后特意問他:“你看這軍營布置得怎么樣?”
孟獲觀看得很仔細,他發(fā)現(xiàn)軍營里都是些老弱殘兵,便直率他說:“以前我不知道你們虛實,給你贏了一次,現(xiàn)在看了你們的軍營,如果就是這樣子,要贏你并不難!”
諸葛亮也不作解釋,笑了笑就放孟獲回去。他料定盂獲今晚準來偷營,當即布置好埋伏。
孟獲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對手下人說,蜀軍都是些老弱殘兵,軍營的布置情況也已經(jīng)看清楚,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營,定能逮住諸葛亮。
孟獲接連被擒,再也不敢魯莽行事了。他帶領(lǐng)所有人馬退到滬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滬水,沒有船不能過去,天氣又熱,困難重重。”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裝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對岸射來的箭立即退回來,隨后再去渡河;一面將大軍分成兩路,繞到上游和下游的狹窄處,渡過河去包圍孟獲據(jù)守的上城。后來,孟獲又被擒住。
孟獲雖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氣。諸葛亮還是不殺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將士中有人對諸葛亮的這種做法不理解,認為他對孟獲大仁慈寬大了,諸葛亮向大家解釋說:“我軍要徹底平定南方,必須重用孟獲這樣的人。要是他能心悅誠服地聯(lián)絡(luò)南人報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萬大軍。你們現(xiàn)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這里來打仗了。”
孟獲這次被擒又釋放后,下決心不再跟蜀兵作戰(zhàn)。但時間一長。營里快斷糧了,他派人向諸葛亮借糧,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獲親自出來,與蜀軍大將一對一比武。孟獲接連打敗了幾名蜀將,但剛到大堆糧食旁,被絆馬索絆倒被擒。蜀將當即傳達請葛亮的命令,讓盂獲回去,并把糧食搬走。
在這種情況下,孟獲終于從心里佩服諸葛亮。為了讓各部族都歸順蜀國,他把各部族首領(lǐng)請來,帶著他們一起上陣。結(jié)果又被蜀兵引進埋伏圈,一網(wǎng)打盡。蜀營里傳出話來,讓孟獲等回去,不少部首領(lǐng)請孟獲作主,究竟怎么辦。孟獲流著眼淚說:“作戰(zhàn)中七縱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來沒有聽說過。丞相對我們?nèi)手亮x盡,我沒有臉再回去了。”
就這洋,孟獲等終于順服蜀漢,聽從管轄。
看了蘊含歷史故事的成語的人還看了:
1.包含歷史故事的成語
2.含有歷史典故的成語有哪些
3.經(jīng)典成語故事大全
4.蘊含哲理的寓言故事
5.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五】: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列舉3個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列舉3個 老當益壯
東漢名將馬援,從小就胸懷大志,他打算到邊疆去發(fā)展畜牧業(yè)。馬援長大以后,當了扶風郡的督郵。
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長安。半路上,他覺得犯人怪可憐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自己也只好丟了官,逃亡到北朝郡躲起來。這時恰好趕上大赦,以前的事不再追究。于是他安心地搞起畜牧業(yè)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不到幾年工夫,馬援成了一個大畜牧主和地主。他有牛羊幾千頭,糧食幾萬石。但是,他對富裕生活并不滿足。他把自己積攢的財產(chǎn)、牛羊,都分送給他的兄弟、朋友。
他說:“一個人做個守財奴,太沒有意思了。”他常對朋友說:“做個大丈夫,總要‘窮當益堅,老當益壯’才行”。
就是說,越窮困,志向越要堅定;越年老,志氣越要壯盛。后來,馬援成了東漢有名的將領(lǐng),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戰(zhàn)功。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列舉3個 興高采烈
稽康,字皮夜,他是魏晉之間有名的“竹林七賢’之一,風度翩翩,文才超群,當時便有許多人傾慕他。
稽康一生寫了不少詩和論文。他在詩中曾一再提到環(huán)境的險惡。“鳥盡良弓藏,謀極身心危,吉兇雖在己,世路多險峨。”這些詩句對當時的現(xiàn)實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他的論文,則觀點鮮明,論點集中,具有根強的論辯力,充滿了對當時社會的揭露和對禮法之士的批判。
如他在《養(yǎng)生論》中主張“清虛靜泰,少私寡欲”,批判士族中的人過著“聲色是耽”的縱欲生活,尤其對又想長壽又要享樂這類人的心理刻畫更是特別精采。他說,這類人“欲之患其得,得之懼其失,茍患失之所不至矣。在上何得不驕,持滿何得不溢,求之何得不茍,得之何得不失那!”
稽康就是這樣,把魏晉士大夫那種得失急聚、生死無常所產(chǎn)生的極為貪婪的變態(tài)心理一語破的,刻劃得淋漓盡致。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列舉3個 小心翼翼
由于父親的嚴格要求,賈黃中十五歲就考中進士,當了校書郎。賈黃中為官清廉正直。他在任宣州大守時,有一年鬧災(zāi)荒,百姓餓死不少。賈黃中就用自家的米做飯,救活了幾千人。他在金陵任職的時候,發(fā)現(xiàn)府庫內(nèi)藏有幾十匣金銀寶貝,價值連城,馬上清理上報朝廷。
宋大宗十分高興,夸獎他說,若不是他廉潔奉公,這些前朝的寶貝一定會丟失;此外還特地召見了賈黃中的母親,贊揚她教子有功,可以比作孟子的母親。
但是,賈黃中辦事過分認真、慎重,遇到大事往往不能當機立斷。后來他被派往外地任職,在向太宗辭行時,太宗告誡他說:“做事恭謙,小心謹慎,不論是做君的還是做臣的都應(yīng)該這樣,但是如果做得太過分了,就失去了大臣的身份。”賈黃中死時,家中很窮,皇帝特地賜錢三十萬,又給他老母親白銀三百兩,以表彰他為官廉潔無私,他母親教子有方。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由173資源網(wǎng)()收集整理,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關(guān)鍵詞: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410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xkhy/241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