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無哀樂論》與儒家音樂美學思想相通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聲無哀樂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上海師范大學》 2010年
《聲無哀樂論》與儒家音樂美學思想相通性研究
田旭
【摘要】: 本文以魏晉名士嵇康的音樂美學著作《聲無哀樂論》為研究對象,以其與儒家音樂美學思想的相通性作為主要研究內容。筆者首先概述與本課題相關的已有研究成果,以便較為客觀地看待前人研究之得失,明確本文研究之空間。之后從嵇康與儒家在思想觀念上具有相通性談起,進而在音樂哲學本體與審美范疇的層面上,就《聲論》與儒家音樂美學思想的相通性作了較為全面而深入的探討。最后,結合上述研究,討論了《聲論》與儒家樂論在音樂功能觀念上的相通性。 本文主體部分由三章構成,主體之前后分別是緒論和結語。緒論中簡述了本課題的選題動機和研究目的。第一章,即文獻綜述,明確了相關本課題研究的現狀及得失。第二章,即康儒相通之由,旨在為《聲論》與儒家音樂美學思想相通之可能性提供理論支持。其中主要涉及嵇康與儒家在思想觀念上具有相通性,魏晉時期特殊的社會歷史與文化思潮對嵇康思想的影響,嵇康個人生活經歷與思想的復雜性。第三章,即《聲論》與儒家音樂美學思想相通點的研究。本章作為全文的主體,主要分為四部分。第一節(jié),主要討論了《聲論》中的名實關系,“聲”與“樂”兩個概念分別在《聲論》與儒家樂論中是否具有對應性的問題,以此作為本章研究的理論前提之一;第二節(jié),討論了《聲論》與儒家樂論在“樂”之哲學本體層面與樂之內在超越性方面的相通性,并以此作為下文《聲論》與儒家樂論在審美范疇層面上具有相通性的哲學依據;第三節(jié),在樂之“和”,樂之“美、善、雅、鄭”,尚清的審美趣味與樂之境界等審美范疇層面,探討了《聲論》與儒家樂論的相通性;第四節(jié),探討并聯(lián)系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命題,同時結合上文相關內容,將本章所論歸結于《聲論》與儒家樂論在音樂功能(包括音樂的一般功能和內在超越功能)這一涉及理論屬性問題上的相通性。在結語中,聯(lián)系全文概述了嵇康《聲論》與儒家樂論的相通性,指出了它們在音樂功能問題上的相通,因此,把《聲論》純然歸結為形式自律論之作有失偏頗。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J616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賀林林;嵇康與阮籍音樂美學思想之比較[D];西安音樂學院;2011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云濤;;嵇康《聲無哀樂論》中反儒學的美學思想[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2 趙玉霞;徐廣振;;外道內儒:嵇康矛盾心理的文化解讀[J];東疆學刊;2009年01期
3 杜漢生;“道是無情卻有情”——讀《聲無哀樂論》[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5期
4 司馬俊蓮;論魏晉士人狂放之因[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5期
5 曹南才;;品藻人物的審美標準——試析嵇康《聲無哀樂論》中的一個美學思想[J];惠陽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1期
6 張節(jié)末;美善關系理論的一個古典范本──嵇康《聲無哀樂論》再探索[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3期
7 馬良懷,侯深;風流千古 人琴俱存——漢晉之際的士人與琴的關系之探討[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8 滝本訲? ,孫凡;嵇康的《聲無哀樂論》及其與“養(yǎng)生論”的關系[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93年03期
9 楊和平;《聲無哀樂論》與音樂的不確定性[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87年03期
10 李寶杰;談嵇康的音樂美學思想[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87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愛波;彼皆絕代才 形去留其神——歸有光與蒲松齡古文藝術相通論[J];蒲松齡研究;2002年03期
2 周文斌;淺談董其昌的審美理想[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3 鐘文華;;論審丑意識在鐘馗形象中的體現[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4期
4 劉洪強;;“姜維之母”的疏漏——兼談毛宗崗對嘉靖本《三國演義》中“邏輯錯誤”的修改[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5 蔣君蘭;;從明心見性的參悟看佛禪思維方式的美學意蘊[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4期
6 鄭歲黎;胡曉紅;;淺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7 江瀚;;略論荀子禮樂學說之思想意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8 鄒林珊;;以佛教法相解析孟子心性論[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9 王明前;;三國兩晉財政體系演變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4期
10 沃利青;;“移情”論與“意境”說比較[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建農;;六朝詩學中的人生體驗與人格理想[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2 陳時龍;;師道的終結——論羅汝芳對明太祖《六諭》的推崇[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3 郭鐵晶;;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康復護理[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22屆療養(yǎng)康復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4 謝興偉;;韓拙《山水純全集》繪畫美學思想中的“理”論[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朱存明;;新時期以來中國美學史書寫的形態(tài)與反思[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6 高國希;;論個人品德[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7 盧佑誠;;方苞與顏李學派[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李定文;;試論先秦儒家的憂患意識及其現代轉化[A];北京大學海峽兩岸第二屆公共管理論壇——傳統(tǒng)文化與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吳展良;;朱子的世界秩序觀之構成方式:朱子的天人關系思想析論[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歷史變化:實際的、被表現的和想象的”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續(xù))[C];2005年
10 林毅夫;;二十一世紀全球多極增長格局中的中國經濟發(fā)展和文化復興[A];北京論壇(2011)主旨報告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施佳勝;經典 闡釋 翻譯——《文心雕龍》英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馮世明;公元前3世紀—公元4世紀匈奴國家形態(tài)的演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及云輝;全景畫美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鴻雁;唐前敘事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許耕耘;靜觀萬象——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審美境界[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白雪;《中國民間小戲與西方音樂劇比較研究》用黃梅戲《天仙配》和音樂劇《貓》為例分析[D];河北大學;2009年
3 楊慧;冀北地區(qū)“漫瀚調”演唱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4 曹藝;論漢字體設計中的“形”與“態(tài)”之美[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5 王穎;談水彩畫的裝飾性語言[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騰飛;水彩畫當懷文抱質——畫面與精神共建[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于歐洋;六朝駢文的興盛與形式美學的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9 楊國;試論倪瓚“聊以自娛”的繪畫美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立揚;對鄂倫春“古倫木沓”節(jié)中音樂文化展演的現狀調查與思考[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段茂南;;試論嵇康的音樂美學思想[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2期
2 楊艷香;;聲有哀樂:論音樂的“情感”——以嵇康《聲無哀樂論》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3 宋振軍;;《聲無哀樂論》的音樂美學思想[J];濱州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4 蔡仲德;;阮籍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異同論——兼論其整體思想與人格之異同[J];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化;1997年04期
5 呂琳;;論琴曲《酒狂》的歷史內涵與審美特征[J];滁州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6 朱宇炎;阮籍《樂論》中道家音樂理論的特點[J];中國道教;1994年03期
7 周硯馨;;淺析《聲無哀樂論》中的“自律論”與“他律論”[J];大舞臺;2010年03期
8 張傳國;;阮籍音樂美學思想之我觀[J];電影評介;2009年22期
9 佘樹聲;;論嵇康和他的音樂美學[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1期
10 葉祖帥;阮籍《樂論》的美學思想及其局限[J];廣東社會科學;199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梅運生;;嵇康和他的《聲無哀樂論》[A];安徽文學論文集(第2集)[C];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馬蘭;略探嵇康與《聲無哀樂論》[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易薇;論《樂記》的音樂美學[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3 汪潤鋒;先秦儒家樂論的倫理美學思想[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4 李曉岑;《聲無哀樂論》研究述評[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王笑夢;嵇康《聲無哀樂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倪永強;魏晉玄學本體論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7 韓龍飛;嵇康《聲無哀樂論》中的情感問題[D];青島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譽聲;音樂自當有哀樂——讀《聲無哀樂論》札記[J];交響.西安音院學報;1986年01期
2 楊和平;《聲無哀樂論》與音樂的不確定性[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87年03期
3 李寶杰;談嵇康的音樂美學思想[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87年04期
4 荊山;;淺談嵇康美學思想的歷史貢獻[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5期
5 曹利群;試論嵇康與漢斯立克的音樂美學思想[J];音樂研究;1986年02期
6 聯(lián)抗;音樂家嵇康[J];人民音樂;1963年12期
7 蔡仲德;《音心對映論》質疑[J];人民音樂;1986年01期
8 黃應全;審美本體論之辨——嵇康《聲無哀樂論》的美學意義[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9 孫維權;;《聲無哀樂論》新解[J];音樂藝術;1983年02期
10 原正幸,薛羅軍;論嵇康《聲無哀樂論》的禮樂批評[J];文藝研究;2001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蔡仲德;;陶潛的音樂美學思想[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1992年01期
2 蔡仲德;嵇康《養(yǎng)生論》等篇中的音樂美學思想[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3年02期
3 蔡仲德;;商鞅韓非的音樂美學思想[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3年Z1期
4 辛松;朱亞宗;;孔、墨哲學思想之比較——從音樂美學思想探討孔、墨哲學思想[J];船山學刊;2006年04期
5 易文穎;;淺析舒曼音樂美學思想特征[J];大眾文藝;2010年02期
6 高拂曉;;時間的抽象、存在與超越——現代西方音樂美學思想特點述評[J];音樂研究;2006年04期
7 楊和平;;繆天瑞的學術貢獻與歷史地位[J];中國音樂學;2009年04期
8 李姝;;新世紀以來音樂美學研究述評[J];音樂研究;2010年04期
9 李寶杰;談嵇康的音樂美學思想[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87年04期
10 李秀蓮;補察時政與暢情適性——白居易詩歌與音樂美學思想比較研究之二[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鄧四春;[N];音樂周報;2001年
2 陶亞兵;[N];音樂周報;2001年
3 鄧四春;[N];音樂周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何艷珊;老子音樂美學思想與相關藝術審美[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2 軒小楊;先秦兩漢“和”的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靜亞;《淮南子》音樂美學思想的矛盾統(tǒng)一性[D];河南大學;2010年
2 李明輝;胡戈·里曼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賢;《衡曲麈譚》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4 顏彬;歐陽修音樂美學思想的重新梳理[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楊雪;淺論李贄音樂美學思想中的“流行”因素[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6 晏雅曼;論波愛修的音樂美學思想[D];武漢音樂學院;2012年
7 朱琳;舒曼“情感論”音樂美學思想在其作品中的呈現[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8 賀林林;嵇康與阮籍音樂美學思想之比較[D];西安音樂學院;2011年
9 陳繼榮;魏晉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10 夏賢智;西方音樂美學情感論視域下的李斯特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聲無哀樂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51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xingzhengshiwu/45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