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學生學位論文論證方法芻議
本文關鍵詞:文科學生學位論文論證方法芻議
【摘要】:一篇令人信服的學位論文,應當有新穎、適當?shù)恼撟C視角,恰當?shù)难芯糠椒?搭建邏輯嚴密、平衡的論證框架,具有邏輯嚴密的論證過程和適當?shù)恼撟C形式,把具有說服力的論據(jù)和觀點緊密結合起來。
【作者單位】: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公共管理系
【基金】: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十一五”教育科學研究專項課題之一
【分類號】:G642.477
【正文快照】: 學位論文是對學生階段所學知識及運用狀況的檢驗,也是學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因而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養(yǎng)方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學生在學術論文的寫作方面缺乏經(jīng)驗,對所學理論、社會和人生的體驗還不夠深刻,語言模式還沒有實現(xiàn)從情感到理性的轉(zhuǎn)換,駕馭材料、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明星;論職業(yè)教育的出發(fā)點問題——兼評職業(yè)教育的三種基本理念[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3年25期
2 李敏;;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途徑—對私有制的再思考[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06年05期
3 張傳文,張紅;試論道德與法律的矛盾運動——以儒家思想為主要分析對象[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4 文豐安;;論改革戶籍制度是解決三農(nóng)問題的關鍵[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6年21期
5 陳志尚;對私營企業(yè)主階層的幾點認識[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6 豐子義;;馬克思社會發(fā)展理論的當代價值——兼論其把握方式與尋求途徑[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7 劉曙光;;馬克思“目的作為規(guī)律”思想探微[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8 劉喜珍;論儒家倫理思想的“和合”價值目標及其現(xiàn)代轉(zhuǎn)換[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9 劉文,呂世倫;論權利意識與法治[J];北方論叢;2004年01期
10 吳高君;奴隸制工商經(jīng)濟比較研究[J];北方論叢;200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霖;;論新聞輿論監(jiān)督與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2 田鵬穎;;21世紀:社會技術的世紀——為后“弗蘭西斯·培根計劃”時代而計劃[A];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與和諧社會建設研究——第二屆全國“科技與社會發(fā)展”中青年南方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盛國榮;;論技術的社會活動過程性[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4 于春玲;盧立峰;;和諧社會生態(tài)價值觀的哲學反思——兼論馬克思、恩格斯的生態(tài)價值觀及其啟示[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5 鐘瑛;;試論鄧小平利用外資思想及其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利用外資實踐的指導意義[A];當代中國研究所第三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6 吳金甌;;“用制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倫理學解讀[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席酉民;王亞剛;;和諧社會秩序形成機制的系統(tǒng)分析——和諧管理理論的啟示和價值[A];2006中國管理學家論壇暨第八屆中國管理創(chuàng)新大會論文集[C];2006年
8 劉志陽;;創(chuàng)業(yè)資本,一種新投資方式還是新資本形態(tài)?[A];首屆上海青年經(jīng)濟學者論壇論文集[C];2006年
9 劉國清;;詩歌與治療:論泰德·休斯的自然詩[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杜娟;;身份的猶疑:哈姆雷特形象意義再探[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金龍;金融國際化效應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2 帕哈爾丁·伊沙米丁;維吾爾傳統(tǒng)工藝文化研究[D];新疆大學;2001年
3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權力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4 申建中;民事再審程序改造及再審之訴建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5 吳建華;明代官冗與官缺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6 費多益;論科學的合理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馮顏利;論全球發(fā)展的公正性[D];蘇州大學;2002年
8 方可;探索北京舊城居住區(qū)有機更新的適宜途徑[D];清華大學;2000年
9 陳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10 呂耀明;中國商業(yè)銀行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D];廈門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瀾波;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生活方式與人的全面發(fā)展[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2 丁立棟;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下的經(jīng)濟形態(tài)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00年
3 胡林英;論生活與德育目的[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4 尹力;體制轉(zhuǎn)軌期的社會矛盾與社會穩(wěn)定[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5 劉寧;評價論與中國當代文學理論建設[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6 朱曉紅;鄧小平社會調(diào)控思想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7 李保民;馬克思的失業(yè)理論與當代中國失業(yè)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01年
8 李曉娟;論人的全面發(fā)展與現(xiàn)代重塑[D];遼寧師范大學;2001年
9 黃春春;關于制定可持續(xù)發(fā)展倫理對策的構想[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10 肖江;生態(tài)科學觀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構建[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帆;;“學以致用”另一“解”[J];人民教育;1980年09期
2 潘兆明;;談談文科學生的自學方法[J];人民教育;1980年12期
3 佟更;;對大學文科教學的一點想法[J];人民教育;1980年12期
4 李開龍;;《在社會的檔案里》的社會效果[J];云夢學刊;1980年02期
5 徐斌;;我校舉行文科學生學術討論會[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6 ;本刊一九八○年1—4期總目[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7 毛懷才;也談“重理輕文”[J];江西教育;1981年01期
8 王自立;姚雪垠廬山談教育[J];江西教育;1981年09期
9 剛?cè)?來自大洋彼岸的一封信[J];比較教育研究;1981年02期
10 朱維仁;談查閱和積累文獻資料[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8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偉;張雯靜;;大學生英語學習狀況分析[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2 趙富才;謝國棟;;高校新生適應問題的調(diào)查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3 ;院研究生部畢業(yè)生學位論文題錄[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1998)[C];1998年
4 ;院研究生部1999年度畢業(yè)生學位論文題錄[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1999)[C];1999年
5 張鸞清;;科技論文寫作淺說[A];四川高校學報編輯文集[C];1989年
6 鄒國良;;作者撰稿規(guī)范化是學報編排規(guī)范化的基礎[A];學報編輯文集[C];1991年
7 馬敦早;;科技論文的分類及特征[A];科技期刊編輯研究文集[C];1993年
8 鄧本姿;胡銀如;;科技論文文題的版面設計[A];科技編輯出版研究文集(第五集)[C];1998年
9 鄧本姿;唐高妍;劉怡;胡銀如;;科技期刊參考文獻質(zhì)量的分析[A];科技編輯出版研究文集(第五集)[C];1998年
10 關勝林;辛玉英;田身英;;加快科技論文的標準格式與寫作要領的普及[A];遼寧省科技期刊編輯優(yōu)秀論文集[C];199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戚海燕;北大“博導”有上有下[N];北京日報;2000年
2 ;中職教師可在職讀碩士[N];中國成人教育信息報;2000年
3 ;加快學位制度改革 切實推進學位立法[N];法制日報;2000年
4 張學明 特約記者 王握文;沙基昌數(shù)學模型課程開拓者[N];解放軍報;2000年
5 北京 仲偉民;學術評價機制必須改革了[N];文匯報;2000年
6 本報特約記者 蘇青;科學與人文,一個都不能少[N];中華讀書報;2000年
7 記者 張靖;大學生求職不惜花錢[N];北京日報;2001年
8 劉衛(wèi);被理解和誤解的“人文精神”[N];北京日報;2001年
9 黃安年;學術過度量化的背后[N];北京日報;2001年
10 本報記者 范緒鋒;科學與人文應該不分手[N];中國教育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留英;UML測試技術的研究與實現(xiàn)[D];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0年
2 干方建;基于多維力傳感器的機器人動態(tài)特性若干問題的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3年
3 謝娟;c-erbB2基因反義寡核苷酸探針研制聯(lián)合EGF乳腺癌顯象[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4年
4 楊笛;[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3年
5 陳清華;導出范疇的導出等價及應用[D];廈門大學;2004年
6 蔣玉川;彈塑性斷裂力學之J~*積分與復合型裂紋擴展斷裂準則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7 何寧卡;馬爾可夫骨架過程的極限理論及其應用[D];中南大學;2004年
8 張春林;當代中國傳媒的受眾策略研究——從社會轉(zhuǎn)型中受眾身份衍變的角度[D];四川大學;2004年
9 喬玉光;危機管理視角下的中國北方草原傳統(tǒng)文化[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10 陳丙波;DNA指紋技術在中國三種實驗用小型豬分子遺傳檢測中的應用[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鮑衛(wèi)國;橋梁的檢測與維修加固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0年
2 倪軍娜;辛三代數(shù)的冪零根[D];河北大學;2000年
3 謝海波;鋼筋混凝土煙囪拆除爆破理論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1年
4 李正國;豐滿大壩溢流壩段表面裂縫問題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1年
5 潘偉昌;船舶中央冷卻系統(tǒng)的分析與初步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1年
6 劉魯蓉;大學生隱含知識的初步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7 孔s,
本文編號:11441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xindetihui/114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