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年史學論文一瞥
本文關鍵詞:《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年史學論文一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20年間,在《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發(fā)表的論文中,歷史學類論文始終占有一個相對穩(wěn)定和重要的位置。從學術史的角度對其進行若干梳理,在此過程中或可略窺史學整體發(fā)展的某些消息,并為觀察和描述變遷社會中的當代中國學術轉(zhuǎn)型提供一個有益的注釋。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歷史系
【關鍵詞】: 《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 歷史學 學術 社會
【分類號】:K092;
【正文快照】: 一自1985年《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創(chuàng)刊,至今已整整走過20個年頭。20年間,在《學志》發(fā)表的論文中,歷史學類論文始終占有一個相對穩(wěn)定和重要的位置①。據(jù)我們初步統(tǒng)計②,總計79期刊物,共發(fā)表史學論文106篇③,在多個區(qū)域、斷代和專門史領域均有分布。就大的門類而言,中國史和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錢婉約;日本中國學京都學派芻議[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2 楊立華;回到常見─—解讀歷史的另一種提示[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3 戴海斌;中央公園與民初北京社會[J];北京社會科學;2005年02期
4 許紀霖;沒有過去的史學危機[J];讀書;1999年07期
5 羅志田;乾嘉傳統(tǒng)與九十年代中國史學的主流[J];開放時代;2000年01期
6 董經(jīng)勝;拉美軍隊的新職業(yè)化與軍人參政——20世紀六七十年代巴西、秘魯之比較研究[J];拉丁美洲研究;2000年04期
7 顧杭;孚雷法國革命史學述評[J];史學理論研究;1999年03期
8 洪慶明;法國大革命修正史學對革命起源的研究[J];史學理論研究;2002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左玉河;;30年來的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J];安徽史學;2009年01期
2 白豐績;史學危機?思想啟蒙?學術建構(gòu)——試析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中國史學主潮[J];白城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1期
3 戴海斌;;文變?nèi)竞跏狼?興廢系乎時序——《學志》二十年史學論文一瞥[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05年01期
4 翟付順;喬永強;;從方法論的角度看中國園林史研究中的一些問題[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5 卞程秀;;試論徽州地域文化對戴震重知思想的影響[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6 曹守亮;;改革開放以來國史研究的理論發(fā)展及其趨勢[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8年07期
7 朱清如;史學文化大眾化芻論[J];貴州文史叢刊;2000年03期
8 劉麗麗;;基于綜合學科視角的歷史學研究淺識[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1期
9 錢茂偉;近20年中國史學研究的一些設想[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10 于逢春;;日本百年來清朝歷史研究述論[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曹守亮;;史學批評與國史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的總結(jié)反思與理論發(fā)展趨勢[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王曉華;近三十年中國大陸史學主潮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2 易琴;知識傳授與學術探究:中國教育史學科的發(fā)展圖景[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馬樹華;“中心”與“邊緣”:青島的文化空間與城市生活(1898~1937)[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代洪亮;復興與發(fā)展:學術史視野中的中國社會史研究(1980-2010)[D];山東大學;2011年
5 王丹丹;北京公共園林的發(fā)展與演變歷程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周靜;新中國“十七年”北京大眾的娛樂生活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2 李楠;論日本漢學家青木正兒的中國戲曲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胡琦;近代北京公園與市民生活關系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4 蘇秀英;北京自來水公司研究(1908-1937)[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5 劉雅芹;改革開放以來史學界史學功用觀之嬗變[D];山東大學;2009年
6 苑莉莉;動態(tài)變化中的“年鑒形象”[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范永平;文化趣味與身份認同[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孫易;廣州近代公園建設與發(fā)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9 趙志群;近代“日本中國學”與日本侵華戰(zhàn)爭[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譚其驤;;一草一木總關情 鄧云鄉(xiāng)與燕京鄉(xiāng)土[J];讀書;1992年07期
2 許紀霖;沒有過去的史學危機[J];讀書;1999年07期
3 羅厚立;功夫在詩外?[J];讀書;1999年08期
4 羅志田;“新宋學”與民初考據(jù)史學[J];近代史研究;1998年01期
5 王笛;二十世紀初的茶館與中國城市社會生活——以成都為例[J];歷史研究;2001年05期
6 李德英;公園里的社會沖突——以近代成都城市公園為例[J];史林;2003年01期
7 羅志田;新舊之間:近代中國的多個世界及“失語”群體[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8 高毅;法國大革命時代的階級、團體、自由主義及其他──帕特里斯·伊格內(nèi)教授訪談錄[J];史學理論研究;1999年03期
9 錢婉約;《章氏遺書》與章實齋年譜[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5期
10 熊月之;晚清上海私園開放與公共空間的拓展[J];學術月刊;1998年08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廣軍;;歷史學國家級精品課程網(wǎng)絡資源建設現(xiàn)狀及分析[J];文山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2 ;歡迎投寄外國歷史地理研究專題論文[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1年03期
3 ;教授風采[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4 敖雪峰;楊共樂;劉林海;吳瓊;;高校歷史實踐教學與影視技術的融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年06期
5 景新強;;深沉的思考 理性的求索——讀李云峰先生的《清末民初政治研究》[J];華夏文化;2010年03期
6 刁培俊;賈鐵成;;《中國家庭史·遼宋金元時期》評介[J];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2011年04期
7 ;我校知名專家、學者簡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8期
8 王日根;;融入時代主旋律 發(fā)揮史學的經(jīng)世功能[J];安徽史學;2011年04期
9 ;文理學人[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10 勞埃德;孫小淳;;歷史學的科學哲學之用[J];科學文化評論;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愛萍;王曉宇;;西方教育史研究范式與歷史學研究范式關系初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2 宋蜀華;;中國的民族學研究必須和歷史學緊密結(jié)合[A];民族學研究第一輯——首屆全國民族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0年
3 王珂;;河北省歷史學學會第三屆年會簡介[A];河北省史學會通訊(1984第1期)[C];1984年
4 ;河北省歷史學學會章程[A];河北省史學會通訊(1984第1期)[C];1984年
5 葛濤諸;曉琦;;辛亥革命與東南社會——市社聯(lián)、市歷史學會等召開研討會[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2002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姚兆余;;20世紀中國農(nóng)業(yè)與農(nóng)村研究的跨學科對話——中國農(nóng)業(yè)歷史學會第九次學術研討會綜述[A];中國農(nóng)業(yè)歷史學會第九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史力;;唐山市歷史學會舉行紀念孫中山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學術報告會[A];河北史學會通訊(1987)[C];1987年
8 孫力楠;;邊疆考古與歷史學、民族學的關系——以東北考古為例[A];中國邊疆考古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C];2005年
9 包偉民;;編輯說明[A];浙江史學論叢(第一輯)[C];2004年
10 ;邢臺市歷史學學會成立[A];河北省史學會通訊(1984第1期)[C];198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三義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學的“邊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趙文洪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談歷史學的創(chuàng)新[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婁建勇;一本關于“游戲”的歷史學著作[N];中華讀書報;2010年
4 王秦偉;歷史學研究中的認識基礎與層次把握[N];團結(jié)報;2010年
5 張箭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學的學科設置調(diào)整[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記者 祝曉風 王玉;學術界全面總結(jié)改革開放30年[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7 鮮榮 曹德鴻;洮商首次進入學術界視野[N];甘南日報(漢文版);2009年
8 陳祖武;歷史學研究的理論財富[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9 記者 藍青;學術界關注長期護理問題[N];中國老年報;2003年
10 伯工;歷史學到底有沒有用[N];北京日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桂林;回鶻摩尼教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2 王貴仁;唯物史觀及其指導的歷史學在20世紀中國的推進歷程[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3 江華;世界體系理論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羅珍;歷史學視野下的中國知識界外交思想研究-1931-1945[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洪勇明;回紇汗國古突厥文碑銘語言和歷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6 鄒芙都;楚系銘文綜合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7 晁天義;先秦道德與道德環(huán)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8 李凌翔;新中國的舊史學[D];山東大學;2008年
9 艾慧;中國當代通貨膨脹理論研究(1979-1996)[D];復旦大學;2005年
10 馬德強;重韻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方崢;馬來西亞華文報業(y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2 王可云;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王新喜;歷史學視野中的現(xiàn)代化[D];湘潭大學;2006年
4 肖海歐;中國新生代電影與輿論場域的互動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丁小麗;歷史學的社會定位及時代使命[D];山東大學;2008年
6 劉華安;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國學術界關于中國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的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7 劉麗華;杜預《春秋經(jīng)傳集解》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魏芬;歷史學視野下云南中小學道德教育邊緣化原因探析[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肖寶鳳;漫游者的權(quán)力:朱天心小說研究[D];汕頭大學;2007年
10 畢艷娜;統(tǒng)計與分析:1996-2005年的《歷史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年史學論文一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33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shijiedaxue/36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