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然保護區(qū)為研究對象的近30年學術論文統(tǒng)計分析
本文關鍵詞:以自然保護區(qū)為研究對象的近30年學術論文統(tǒng)計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自然保護區(qū) 研究對象 學術論文 作者 被引率 期刊
【摘要】:采用文獻計量的原理和方法,對1984~2013年我國以自然保護區(qū)為研究對象的學術論文發(fā)表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以自然保護區(qū)為研究對象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共8 811篇,年平均293.7篇,論文數量總體上表現為隨時間推移而增長均勢;發(fā)表的學術論文作者總數為27 416人,合作度為3.111 6,合著率達75.88%;基金項目資助發(fā)表論文4 231篇,占48.02%,隨時間推移呈增長趨勢;論文發(fā)表主要集中在林業(yè)相關的期刊,且影響因子整體偏低;論文共被下載980 166次,被引用49 031次,呈現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趨勢;高被引論文共有1 362篇,主要反映自然保護區(qū)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動植物區(qū)系與種群結構、社區(qū)發(fā)展與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 云南省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院;云南省自然保護區(qū)研究監(jiān)測中心;
【關鍵詞】: 自然保護區(qū) 研究對象 學術論文 作者 被引率 期刊
【分類號】:S759.9;G353.1
【正文快照】: 自然保護區(qū)是指國家為了保護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將一定面積的陸地和水體劃分出來,并經各級人民政府批準而進行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qū)域。自然保護區(qū)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基地、開展科學研究的天然實驗室、進行宣傳教育的自然博物館、合理開發(fā)利用自然資源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羅玲;牛汝辰;;對我國2000-2004年發(fā)表的“RS”論文的統(tǒng)計分析[J];測繪科學;2007年01期
2 倪健,任久長,鞏玉華;自然保護區(qū)的作用、建設與管理[J];大自然探索;1997年02期
3 李云霞;;我國期刊評價研究現狀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年06期
4 許易琦;趙粉俠;許春霞;劉平書;;中國竹類文獻的期刊分布與文獻重要值分析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0年05期
5 巢林;洪滔;吳承禎;洪偉;;森林經理學科近30年學術論文的統(tǒng)計分析[J];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2013年04期
6 劉婧;文獻作者分布規(guī)律研究——對近十五年來國內洛特卡定律、普賴斯定律研究成果綜述[J];情報科學;2004年01期
7 高凡,王惠翔;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基金論文產出力調查研究與定量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4年10期
8 許易琦;董文淵;;中國竹類文獻分類與分析研究[J];竹子研究匯刊;2009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婧;王曉南;賀鳳蘭;;《中國民航學院學報》2001~2006年基金論文產出統(tǒng)計分析[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07年11期
2 邱鳳鳴;;基于文獻計量學的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現狀與趨勢分析[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3 陳新顏;;科研人員論文產出力和影響力的評價——基于CNKI機構/個人數字圖書館[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4 張宜平;;從文獻計量分析看三種自然科學研究的發(fā)展[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0年04期
5 鞠秀芳;;外國文學期刊學術含量量化分析——基于CSSCI(2004—2006)[J];東岳論叢;2008年03期
6 王惠翔;宋曉燕;王佳飛;;《工程力學》載文調查、引文分析及核心著者測評[J];工程力學;2009年01期
7 張誠;朱東華;任智軍;劉璐;;基于技術監(jiān)測方法的管理科學論文作者分析研究[J];管理學報;2006年04期
8 陳巍;劉艷飛;李文蘭;;《工業(yè)水處理》質量與學術影響力分析[J];工業(yè)水處理;2010年01期
9 劉文娟;崔建強;楊紅英;劉衛(wèi)華;;我國體育學領域機構學術影響力研究——基于四大數據庫統(tǒng)計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年11期
10 劉愛兵;叢宇婷;;基于中國知網數據庫的藍莓研究文獻計量學分析[J];中國南方果樹;2013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王建新;;芻議我國自然保護區(qū)的管理[A];林業(yè)、森林與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法制建設研究——2004年中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三冊)[C];2004年
2 昌炎新;潘峰;陳焰;張立蘋;;不同類別農業(yè)科技期刊引證指標年度間變化趨勢分析[A];改革創(chuàng)新·科學發(fā)展——第7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李曉波;中國森林、濕地和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qū)社會林業(yè)工程評價指標體系及其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的研究[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00年
2 袁明鵬;可持續(xù)發(fā)展環(huán)境政策及其評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3 溫亞利;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的經濟分析[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3年
4 梁飛;海洋經濟和海洋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方法及其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5 張軍輝;西部民族地區(qū)野生藥材資源法律保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葉然;我國中醫(yī)護理科研發(fā)展狀況分析[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2 邵慧琴;1999-2009年我國15種中文核心期刊體育旅游研究文獻計量分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黃開顏;基于GoPubMed和中國引文數據庫的《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文獻計量分析[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李南岍;中國自然保護區(qū)分類管理體系初步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5 劉國棟;交通醫(yī)學發(fā)展的科學計量學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5年
6 高超;中國管理科學重要期刊論文第一作者統(tǒng)計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7 葛文官;陜西黃柏塬自然保護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年
8 章華;1992-2006年我國足球科研論文文獻計量學評析[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9 丁寧;我國大學體育的科研現狀與動態(tài)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馮嫻;基于GIS的自然保護區(qū)管理信息系統(tǒng)研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吉躍,賈黎明,趙世華,袁明英;從科技文獻看中國森林培育學50年之發(fā)展[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1999年05期
2 曾建勛;宋培元;;我國科技期刊評價工作的現狀與走向[J];編輯學報;2007年04期
3 姚樹人;科技期刊面臨的困境及發(fā)展戰(zhàn)略[J];編輯之友;2003年04期
4 羅玲;牛汝辰;;對我國2000-2004年發(fā)表的“RS”論文的統(tǒng)計分析[J];測繪科學;2007年01期
5 代麗,劉孟軍,甄文超,劉新云,王亞秋;中國棗樹研究論文的統(tǒng)計與分析[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6 施必青,夏有根,王學勤;中國筍用林文獻分析及研究進展[J];福建林業(yè)科技;2000年02期
7 金碧輝;汪壽陽;任勝利;劉雅娟;;論期刊影響因子與論文學術質量的關系[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0年04期
8 李云霞;;我國期刊評價研究現狀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年06期
9 張坤;趙粉俠;曹龍;;我國林業(yè)類核心期刊高被引論文統(tǒng)計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1年04期
10 趙世華;中國林業(yè)科學發(fā)展計量研究[J];林業(yè)科技管理;2002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投稿須知[J];農業(yè)科技管理;2007年06期
2 張志華;吳海波;劉楊;段安安;;西南林學院研究生學術論文發(fā)表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林業(yè)教育;2009年05期
3 王纓;;自然科學學術論文的內容、段落及各段落的功能[J];湖北農學院學報;1992年03期
4 郭風平,,范升才,郭向榮,齊福昌,王乃江;西北林學院學術論文綜合分析[J];西北林學院學報;1995年03期
5 申效誠,任應黨,劉玉霞;河南省50年植保學術論文巡禮[J];河南農業(yè)科學;1999年07期
6 海貝;;李復雪教授學術論文獲獎[J];現代漁業(yè)信息;1992年09期
7 王加生;;慶賀莊晚芳教授從事茶葉教育科研五十周年學術論文選登——Ⅰ.茶葉市場學的探討[J];茶葉;1985年01期
8 ;四川省作物學會關于評選學術論文的通知[J];四川農業(yè)科技;1979年04期
9 ;《中國蔬菜》2013年下半月(學術論文)總目錄[J];中國蔬菜;2013年24期
10 劉占德,邢永華,羅紅彬;學術論文被國際三大檢索系統(tǒng)收錄引用的探析[J];陜西農業(yè)科學;200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呂青;;護理學術論文的選題與寫作(提綱)[A];第四屆全軍腰腿痛學術研討會、第五屆全國肢殘康復護理研討會論文選編[C];2005年
2 劉平;張康莉;劉國偉;張新國;;撰寫醫(yī)學論文的規(guī)律及怎樣撰寫學術論文[A];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科研管理學分會第十次學術年會暨第二屆醫(yī)學科研管理研討會征文匯編[C];2006年
3 李克昭;;學術論文撰稿六忌[A];學報編輯文集[C];1991年
4 ;2000年度獲獎學術論文總目次[A];中國重汽科協獲獎學術論文選編(2000-2001)[C];2002年
5 ;2001年度獲獎學術論文總目次[A];中國重汽科協獲獎學術論文選編(2000-2001)[C];2002年
6 田力;;護理學術論文的選題(提綱)[A];全國血液凈化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7 ;2002年度獲獎學術論文總目次[A];中國重汽科協獲獎學術論文選編(2002-2003)[C];2004年
8 ;2003年度獲獎學術論文總目次[A];中國重汽科協獲獎學術論文選編(2002-2003)[C];2004年
9 薛長勇;;學術論文的撰寫[A];臨床營養(yǎng)師實踐技能培訓班匯編[C];2012年
10 陸國柱;;學術論文的評定與期刊等級的劃分[A];2004’全國真空冶金與表面工程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駱遠鑫;集郵學術論文“別說”[N];中國集郵報;2014年
2 記者 曾福泉 通訊員 周煒;浙大學術論文領跑全國高校[N];浙江日報;2014年
3 王澤華;學術論文當心走進三個誤區(qū)[N];光明日報;2001年
4 馮長根;學術論文該不該受非議[N];光明日報;2005年
5 周云;重慶召開集郵學術論文發(fā)表會[N];中國集郵報;2007年
6 楊元豐;市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學術論文參加大會交流[N];大同日報;2008年
7 記者 謝宗惠;全國航海學術論文呈現興旺景象[N];中國水運報;2008年
8 記者 楊樂 實習生 余芳;我市學術論文進步巨大[N];南寧日報;2010年
9 張中 復旦大學中文系;學術論文的“欲望生產”和“符號消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王慶環(huán);中國學術論文如何打好“國際牌”[N];光明日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孟勐;基于語料庫的中國作者和英語母語作者英文學術論文中評價語言的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諸奇嫣;英漢學術論文引言和結論語類分析及其相關性對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2 楊穎;高校教師網絡發(fā)表學術論文的學術影響力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3 張小霞;中國學者經濟類學術論文引言的體裁結構及態(tài)度資源研究[D];重慶大學;2014年
4 冉井芳;英漢應用語言學類學術論文引言體裁結構的對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5 李慧艷;英漢社科學術論文的體裁對比分析[D];南昌大學;2006年
6 李春能;中西學者學術論文中連接狀語對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7 王亞非;學術論文英文引言及其寫作[D];長春理工大學;2004年
8 黃品全;高校教師學術論文失范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芮琦家;《何為翻譯—作為一門學科研究的翻譯》(之七)翻譯報告[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3年
10 李明偉;學術論文結論部分的功能體裁分析[D];燕山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8813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lwzy/881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