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楊紅櫻校園小說
第一章 與兒童展開心靈對話
第一節(jié) 以兒童為本位的創(chuàng)作理念
楊紅櫻在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始終堅持以兒童為本位的創(chuàng)作理念,這與楊紅櫻早期成長經(jīng)歷和職業(yè)經(jīng)歷等因素息息相關(guān)。楊紅櫻的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十分自由。楊紅櫻曾經(jīng)說過:“馬天笑這個人物的生活原型應該是我的爸爸,他有童心,有生活情趣,喜歡玩,可以玩得花樣翻新。我小時候是一個并不出色的孩子,他對我沒有太高的期望值,我是在一種寬松自然的教育下長大的,所以我的童年快樂、自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父母的自由教育方法對于楊紅櫻后來形成的個性化教育理念的養(yǎng)成起到了奠定基礎的作用。除此之外,楊紅櫻的職業(yè)經(jīng)歷對于創(chuàng)作理念的形成也不容忽視。楊紅櫻曾經(jīng)的 6 年的教師職業(yè)生涯使得她對于兒童生活十分熟悉。童書編輯是楊紅櫻繼教師職業(yè)后從事的另一職業(yè)。童書編輯要求對于孩子的心理發(fā)展、閱讀特點有更深入的了解,楊紅櫻真正放下姿態(tài),以孩子的角度從事編輯工作,從中她感受到了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同時也掌握了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認知方式。另外,母親的角色對于楊紅櫻的創(chuàng)作影響同樣深刻。更重要的是,楊紅櫻還是一位時刻熱心關(guān)注教育事業(yè)的人,她大量閱讀教育方面的書籍,像盧梭、埃里克森、華生、斯金納、皮亞杰等人發(fā)表的教育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專著她都有所涉獵,并仔細做讀書筆記?傊瑮罴t櫻的童年經(jīng)歷、職業(yè)經(jīng)歷、母親角色以及專業(yè)知識都對她所堅持的“以兒童為本位”的創(chuàng)作理念有很大影響。
楊紅櫻多次表示自己喜歡被稱為“童書作家”,她的主動“降格”意味著她更多考慮到了童書作家的責任、能力,以及童書作家究竟應該怎樣化復雜為簡單,更好的以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所接受。楊紅櫻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堅持站在孩子角度思考問題,同時尊重兒童的個體差異,她不僅給孩子安排了好看的故事內(nèi)容,更借富有意味的教育故事培養(yǎng)了孩子美好的品性,注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所謂“以兒童為本位”,就是充分尊重與理解兒童,發(fā)掘每位兒童的存在價值,關(guān)注兒童的精神世界,使得兒童的天性得到自由健康的發(fā)揮。值得注意的是“以兒童為本位”并不是放縱孩子,作為成人同樣要對于孩子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楊紅櫻明確自己作為童書作家的任務,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為孩子寫出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幫助孩子養(yǎng)成優(yōu)秀的個人品格。楊紅櫻深刻意識到兒童文學相較于成人文學的獨特之處,她的成功以及孩子對她校園小說作品的喜愛也就水到渠成了。
...........................
第二節(jié) 持有童心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
楊紅櫻一生的愿望就是“破解童心”。很多小讀者在閱讀完她的校園小說之后,都驚嘆楊紅櫻對于當下兒童生活的真實刻畫。楊紅櫻始終認為,作為兒童文學作家,寫出好作品的前提就是要保持一顆童心。持有童心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在楊紅櫻的校園小說中一方面表現(xiàn)了她對于童心的崇拜,呼吁成人們也應該保持童心,在當下競爭激烈的社會時代中,持有童心是一件既寶貴又可以化解許多煩惱的事情;另一方面,還表現(xiàn)了楊紅櫻呼對于兒童美好童心的呵護。童年因為童心才能變得美好,沒有童心的童年只是縮小了的成人,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繁重的課業(yè)與升學壓力等等都給兒童帶來了許多負擔,使得他們的童心一點點的被銷蝕。所以,在她的校園小說中,她始終堅持童心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目的在于幫助成人們找到童年的美好回憶,更是讓童心回歸孩子。而持有童心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在楊紅櫻的校園小說中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體現(xiàn)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另一方面體現(xiàn)在楊紅櫻對于不同年齡段孩子細膩心理的準確把握上。楊紅櫻認為一年級的學生主要是靠觀察、體驗獲得感性認識,二年級的學生慢慢適應了小學生活,三、四年級的學生是最自由快樂的時期,而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伴隨著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會導致情緒波動比較大,可見楊紅櫻對于各個階段的孩子心理十分了解。
首先,楊紅櫻在持有童心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下,在她的校園小說中塑造了許多童心未泯的成人以及天真爛漫的孩子形象。這其中就包括許多“大孩子”:《女生日記》中冉冬陽的父親雖然人到中年,可是具有一顆不老的心,六一兒童節(jié)儼然已成為了這位“大朋友”的節(jié)日,這一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容易發(fā)生的場景很好的詮釋了楊紅櫻持有童心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淘氣包馬小跳》中的馬天笑是一個事業(yè)成功的人士,知名玩具廠廠長,同時也是一個不修邊幅的老頑童,他喜愛看蠟筆小新,還和兒子看美女警察,互換身份,甚至幫助兒子寫作業(yè),很明顯,馬天笑不僅是馬小跳的父親,更是馬小跳的童年玩伴;《漂亮老師和壞小子》中的米蘭老師時髦漂亮,類似于動畫片等這些新鮮的事物米蘭同樣喜愛,米蘭是一位打破傳統(tǒng)意義上“嚴師”的童心老師……楊紅櫻之所以塑造這些童心未泯的成人形象,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對于她父親的憶念。楊紅櫻的父親就是《淘氣包馬小跳》中馬天笑的原型,她的父親始終堅持著自由平等的教育理念,對于楊紅櫻從來沒有過高的期盼與要求,而是希望女兒做一個快樂、善于觀察并體會生活美好的孩子,這對于楊紅櫻未來的創(chuàng)作理念產(chǎn)生很大影響;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出楊紅櫻對理想家長的期待,她期望家長們應該做到有童心、有耐心,并且與孩子做朋友,平等和諧相處。
...........................
第二章 對兒童健康成長的由衷期待
第一節(jié) 塑造快樂品質(zhì)
楊紅櫻多年來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孩子擁有美好幸福的童年,經(jīng)過多年摸索,她終于得到答案:讓孩子塑造快樂的品質(zhì)。人活著就是為了獲得快樂,快樂不僅是一種生活狀態(tài),更是一種生存能力。這種能力一部分來自先天獲得,更大一部分則是后天的教育與環(huán)境的熏染。因此,當下教育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培養(yǎng)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塑造快樂品質(zhì)也成為了校園小說的重要主題之一!懊總人都是在經(jīng)歷中長大的,我要表現(xiàn)成長所要經(jīng)歷的內(nèi)容,要教會孩子生活的觀念——快樂。我想,快樂一種品質(zhì),是一種成功——并不是生活沒有曲折,但是你的心態(tài)要快樂,要展示給別人快樂。” 楊紅櫻把傳遞快樂作為寫作的義務與責任。楊紅櫻希望通過校園小說告訴孩子快樂是一種品質(zhì),同時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只有具備了快樂的性格,才能輕松淡然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 為了更好的表達塑造快樂品質(zhì)的主題,楊紅櫻設置了幽默好玩的故事情節(jié)以及鮮活生動人物形象來表現(xiàn)。在輕松幽默的敘事中,使得小說的娛樂性達到最大化,牢牢吸引住孩子的閱讀興趣,這樣孩子才會在閱讀過后進行反思感悟,熱鬧過后領略作者的良苦用心,達到寓教于樂。
楊紅櫻校園小說中的頑童形象成為表現(xiàn)這一主題的中堅力量。頑童,就是活潑淘氣的孩子。頑童形象在我國的諸多影視、動漫作品中出現(xiàn)較為頻繁,比如三毛、張嘎、大頭兒子等,而具體的文學形象并不突出。楊紅櫻筆下的頑童形象很好的填補了這一空白。楊紅櫻筆下的頑童形象并不是完美無缺的,他們不漂亮、不聰明,甚至還是讓家長老師頭疼的“活躍分子”,但是他們都擁有一顆美好完整的童心。他們健康向上、誠實勇敢、積極樂觀,快樂是他們最大的特點。楊紅櫻圍繞這些頑童,記敘了他們身邊發(fā)生的種種快樂,包括游戲的快樂、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快樂等。這些頑童形象才真正代表了正常孩子的成長軌跡,在錯誤中不斷改正,慢慢成長。楊紅櫻認為只有快樂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人生的最終目的就應該是獲得快樂,不快樂的人生就是虛度光陰。具備快樂的能力對于孩子意義重大,只有像馬小跳、安琪兒、肥貓等樂觀積極的孩子身上才會衍生出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成才的必要因素,譬如《淘氣包馬小跳》中馬天笑這樣事業(yè)有成的成功人士,他們的身上也少不了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必要條件。楊紅櫻通過這些頑童形象,向孩子傳遞快樂的能量,教育孩子成為一個樂觀向上、具有快樂能力的人。
..........................
第二節(jié) 培養(yǎng)真、善、美精神
除了主張培養(yǎng)快樂品質(zhì),楊紅櫻在校園小說中還對孩子進行了真、善、美的引導,引導孩子做一個愛自己,也愛別人的公民。兒童文學方面所強調(diào)的真、善、美,與文學理論中的意義有所不同,兒童文學中的“真”指的是真實不做作,張揚孩子自然的天性;“善”指的是對于人或事物的態(tài)度以及感受;“美”指的是欣賞美的能力以及相關(guān)的道德品質(zhì)。許多兒童文學作家都把傳遞真、善、美作為創(chuàng)作的重要目標,這一創(chuàng)作趨勢從 90 年代至今越來越明顯,楊紅櫻也是如此。她認為處在發(fā)展中的兒童思想具有較高的可塑性,你傳遞給他什么東西,他就會慢慢吸收,因此必須隔離人性險惡的一面,讓孩子最先接觸到人性的真、善、美,耳濡目染,最終成為其個人品質(zhì)的一部分。
楊紅櫻校園小說中的“真”,主要指的是孩子美好、自然的天性,即真實不做作。她在校園小說中大力贊揚孩子純真的天性,呼吁兒童爭做有情有義的真孩子。為了表達這一主題,楊紅櫻在校園小說中設置了“真”孩子形象和小大人形象,通過這兩類對立的人物形象,彰顯了楊紅櫻注重對稱性的寫作特點。“真”孩子大都童心完好、純真善良,沒有成人的功利心。比如《淘氣包馬小跳》中的馬小跳和安琪兒:馬小跳不僅“頑”,更為“真”,他思考問題直來直去。比如在《轟隆隆老師》的《都是馬小跳惹的禍》中,秦老師公開課前的反復演練,竟被馬小跳公之于眾,馬小跳不是報復老師,他只是實話實說;在《小大人丁文濤》中,面對割包皮這一正,F(xiàn)象,馬小跳大大方方,還積極關(guān)心同學的健康,給丁文濤提出了許多建議,卻遭到了丁文濤的嫌棄與埋怨,馬小跳不是嘲笑同學,而是真心關(guān)心。馬小跳一系列“好心沒好報”的行為背后都是一顆真誠的心。他的好朋友安琪兒也是一個天真的孩子。在安琪兒的身上發(fā)生許多“笑話”,比如為了長高給自己澆冷水,準備去找達芬奇討論油畫等等。盡管馬小跳和安琪兒看起來有點木訥,但是他們執(zhí)著、善良,深受讀者喜愛。楊紅櫻很欣賞像他們一樣的“真”孩子。與此相反,出現(xiàn)的小大人形象,楊紅櫻就有些無奈。比如《淘氣包馬小跳》中的丁文濤和路曼曼最有代表性。他們發(fā)展速度超前,兒童的身體內(nèi)存在一顆成人的心,他們少年老成、功利心強烈,可悲的是有些家長老師還引以為傲,加速了這些孩子的畸形發(fā)展。比如丁文濤,滿口之乎者也的“小博士”,為了個人利益建立起“積善銀行”,卻擾亂了班級的正常秩序。楊紅櫻在否定這些孩子心計過重的同時,也否定了“生產(chǎn)”他們的教育者,以及這些教育者過于功利化的教育方式。
.........................
三、對教育的凝重思考 ............................... 15
(一)學校教育要多元自由 ........................ 15
(二)家庭教育要溫馨和諧 ....................... 20
四、不懈的藝術(shù)追求....................... 24
(一)幽默簡潔的語言描寫 ...................... 24
(二)生動形象的細節(jié)刻畫 ...................... 25
(三)時尚元素的融入 .................... 27
(四)獨特精巧的行文結(jié)構(gòu) ..................... 28
第四章 不懈的藝術(shù)追求
第一節(jié) 幽默簡潔的語言描寫
兒童文學作品語言的幽默風趣,是吸引孩子閱讀興趣的必要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又能達到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楊紅櫻校園小說的語言就做到了幽默風趣,并主要體現(xiàn)在描寫人物方面:一方面是在刻畫人物外貌過程中,楊紅櫻運用夸張、比喻的修辭手法進行生動描寫;另一方面是在表現(xiàn)人物性格方面,楊紅櫻沒有靜止的陳述,,而是在人物風趣的語言以及滑稽的動作中來展現(xiàn),通過敘事展開,使得其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滿。她的這種描寫方法得益于傳統(tǒng)小說人物的刻畫方式。例如《五三班的壞小子》中,楊紅櫻刻畫看門大爺外貌時,給他起個外號“老魚頭”,因為這位大爺?shù)难劬艽蠛芄模铱偸堑芍,看起來很嚴肅,嘴一張一合的時候像極了魚的嘴巴,楊紅櫻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不僅將這位大爺?shù)耐饷残蜗蟮目坍嫵鰜,同時也牢牢吸引住了兒童的閱讀興趣。在表現(xiàn)人物性格方面,楊紅櫻主要通過幽默的敘事來展現(xiàn)。例如《小男生杜歌飛》《小女生金貝貝》中,楊紅櫻設置了兩個孩子一起看螞蟻搬家的情節(jié),兩個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螞蟻家里有爸爸、媽媽和孩子,對話充滿了童趣,不難看出兩個孩子喜愛想象的特點。《淘氣包馬小跳》安琪兒“傻”得可愛,她為了長高,讓馬小跳像給樹澆水一樣給自己澆水,最后得了感冒;辦理了銀行卡之后,不小心將自己和馬小跳的密碼都說了出去,弄得馬小跳哭笑不得;沒經(jīng)受住馬小跳等人的連哄帶騙,安琪兒將爸爸珍藏已久的簽名皮球偷了出來還弄丟了,爸爸心疼不已。楊紅櫻通過這些情節(jié)表現(xiàn)了安琪兒的天真無邪。《五三班的壞小子》中肥貓不僅貪吃還十分淘氣。他上課吃一種看似鋼珠的糖果,故弄玄虛,炫耀自己牙齒堅固,可惜還是被揭穿了;米蘭老師要對肥貓家訪,肥貓的父母認為肯定是孩子又在學校犯了錯誤,因此心情低落。肥貓為了保護自己不挨打,竟然古靈精怪的在屁股上畫了一張大大的鬼臉,把爸爸嚇得夠嗆;米蘭老師家訪時,肥貓爸爸覺得羞愧,就稱肥貓為“犬子”,肥貓不懂其中的含義,便對爸爸說如果他是“狗的兒子”,那么爸爸豈不是“狗爸爸”了?……楊紅櫻通過幽默風趣的敘事,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
結(jié)語
楊紅櫻是一位富有實力、負責任的兒童文學家,她總是讓人充滿期待,同時又不斷給人帶來藝術(shù)驚喜。楊紅櫻的成功是其多年努力的成果,她善于觀察、總結(jié),為人謙虛,善于與讀者以及同行溝通交流,不斷攀登藝術(shù)的高峰。楊紅櫻在兒童文學寫作上的成功給予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首先作為一名兒童文學工作者,不僅要喜歡孩子,更要懂得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堅持兒童本位,并努力通過各種方式、方法走進孩子的心靈,楊紅櫻就經(jīng)常開展與小讀者的見面會,同時還與小讀者積極進行書信往來,不斷了解當下孩子的精神需求;其次,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一定要立足本土,結(jié)合當下中國兒童的實際生活進行藝術(shù)構(gòu)思,使得兒童文學作品具有“中國特色”,楊紅櫻的校園小說就反映了當下中國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以及當代孩子沉重的學習壓力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內(nèi)容。同時,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還要放眼國際,加強與國內(nèi)外各地優(yōu)秀童書作家的溝通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楊紅櫻早年十分推崇安徒生的作品,后來又對于郭沫若的戲劇產(chǎn)生強烈興趣,為她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奠定了堅實基礎。除此之外,楊紅櫻還經(jīng)常與鄭淵潔、曹文軒、張之路等國內(nèi)優(yōu)秀兒童文學家交流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并多次參與國際兒童文學學術(shù)交流會,通過接力出版社和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將兒童文學作品傳入世界各地;另外,兒童文學工作者既要具備扎實的寫作功底,善于觀察,同時也要了解兒童心理學、兒童教育學的相關(guān)知識,滿足不同階段孩子的閱讀需求;最后,兒童文學工作者的心態(tài)一定要溫和淡然、超脫功利欲望,要明確兒童文學工作者的最終目標,即為孩子創(chuàng)作出影響一生的“精神食糧”,并為之不懈努力。
楊紅櫻認為有孩子的地方就有美麗的故事發(fā)生,因此她十分喜歡有孩子的地方。她用文字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畫卷,建立起了一座成人與孩子溝通的“精神橋梁”。楊紅櫻在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諸多成功經(jīng)驗,注定會為從事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人們提供有益的啟示,帶動人們對孩子繽紛世界的關(guān)注。
參考文獻(略)
本文編號:604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lwfw/60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