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思維型"課堂教學及其對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的影響研究
第1章緒論
研究者分析了近30年美國社會對勞動者素質的需求。得知,隨著時代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工作需要具有不斷更新的、更高程度的綜合技能,那些日常操作和常規(guī)技能的工作,正在被包含高層次知識和應用技能的工作所取代。日常操作和常規(guī)技能的"常規(guī)工作"性質往往是"基于規(guī)則的、程序的、操作的",例如電話接聽員、流水線工人、圖書管理員、司機等;具備高層次知識和應用技能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則涉及更多的"抽象解決問題"、"思考靈活性",例如科學家、策劃者、設計者、經理等從事的工作。進入新世紀后,信息增長加速,社會變遷加快。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已經從工業(yè)經濟轉變?yōu)閯?chuàng)造為為特征的知識經濟。美國學者高斯達的研究顯示,隨著信息爆炸速度的加快;瘯膭∽冎苯右l(fā)各國變革教育的浪潮,在這一浪潮中,通過學校教育培育公民的創(chuàng)新素質被凸遠出來:學校教育的應有之義是培養(yǎng)學生應對未來社會挑戰(zhàn)、處理券倍增繁雜信息的素質,而學習動機、知識理解、創(chuàng)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恰恰是這一素質的重要成分。
......
第2章初中物理"思維型"課堂教學的理論探索
2.1"思維型"課堂教學的理論建構
根據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在教學中;①要引發(fā)學生積極的、主動的思考,而不是關注死記硬背記憶和簡單的機械訓練。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教學中設計一些能夠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的基本問題;給予學生深入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如果有必要,教師應給予必要的協(xié)助或啟發(fā)。②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在學習共同體中進行多向、充分的溝通和協(xié)作。教師要創(chuàng)設平等、自由,相互接納的學習氣氛:師生之間要進行雙向的溝通;學生和學生之間展開充分的研討、質疑問難、合作和分享活動,共同構建知究。③教師要提供多種學習資源、提供模擬真實的學習情境及能夠促進知識建構的認知手段,便于學生順利開展探究活動。④教學活動能使學生建構豐富的"活知識",而非"惰性知識"。教學要努力培養(yǎng)具有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并能解決問題的學習者。2.2初中物理"思維型"裸堂中概念教學探索
概念是客觀事物共同屬性的抽象。概念的形成是觀察、實驗和思維加工相結合的產物;思維加工是形成概念的重要步驟。思維反映的是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本質屬性和內在聯系。在思維加工中,抽象和概括是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聯系的主要過程;抽象過程,就是在思想上區(qū)別某種事物的本質屬性或特征和非本質屬性或特征,從而舍去后者并抽取出前者;概括過程,則是在思想上將某種事物的本質屬性或特征,推廣到同類事物中去。因此,概念的形成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知識,接著再經過比較、分類、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認知過程。學生形成科學的概念的過程,是一種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腦力勞動,往往需要教師的引導,需要一定的相關知識基礎,需要充分分析客觀事物的各種屬性、特征;在思維加工過程中,需要各種思維方法的綜合運用:抽象思維是必要的,還需要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的協(xié)助。在學生建構概念的過程中,倡導學生積極參與、親身探究的"認知建構",倡導師生互動、積極研討的"社會建構",以及即時省察概念建構過程的"思維監(jiān)控",會提高學生形成概念的效率。第3章初中物理"思維型"課堂教學對創(chuàng)新素質影響的實驗研究......99
3.1實驗目的與假設.......993.2實驗方法與過程..........101
3.3實驗結果及討論......114
3.4綜合討論........152
3.5實驗結論.......157
第4章初中物理"思維型"課堂教學的實施建議.....159
4.1教學準備方面的建議.....159
4.2教學設計方面的建議........161
4.3教學活動方面的建議.........165
4.4教學方法方面的建議...........167
4.5教學環(huán)境方面的建議..........168
4.6教學評價方面的建議...........169
第5章結語...........171
5.1研究的回顧與結論...........171
5.2研究的創(chuàng)新與局限........172
第4章初中物理"思維型"課堂教學的實施建議
4.1教學準備方面的建議
知識儲備是開展初中物理"思維型"課堂教學的基礎。在開展教學實驗前,研究者曾經集中一段時間對實驗教師的下列知識進行培訓:①思維發(fā)展的基本理論。包括:思維及思維發(fā)展的基本概念、中學生思維能力的一般特征、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思想、林崇德教授的思維結構的"H棱模型"、科學創(chuàng)造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性傾向、批判性思維傾向等內容。②"思維型"諫堂教學的基本理論。包括:"思維型"課堂教學的4個基本原理的內容;初中物理"思維型"課堂教學框架(包括在"思維型"課堂中,概念教學、規(guī)律教學、習題教學、實驗教學的框架等)等。⑤物理概念的發(fā)展與轉變的理論。包括;前概念的內容、概念轉變模型、前概念的診斷等內容。④科學探究中的論證與合作理論。在教學實驗中,我們發(fā)現:①這些知識對于有效的開展"思維型"課堂教學是必要的,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如果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思維型"課堂教學,應該了解這些知識。②知識的累積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總結。
4.2教學設計方面的建議
第一,診斷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分析學生的思維現狀。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永遠是學習出發(fā)點。學生在進入課堂學習科學概念之前,頭腦中己有對將要學習的概念有了自己的看法,這些看法有些是錯誤的,教師要在教學準備階段善于發(fā)現學生錯誤的前概念,以此作為引發(fā)認知沖突的前提。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不同年級有不同的表現,教師應該掌握所教年級的學生的思維在整體上處于思維發(fā)展的哪個階段,作為引發(fā)思維動機的出發(fā)點。第二,通過演示實驗、展示科學實例、講述生活現象、擺出理論難題等方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動機。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要與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相一致或相矛盾,尤其是相矛盾的問題情境,更能使學生的心理產生強烈的震顫,引發(fā)學生的思維動機。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究妙的設置問題情境,從而有效引發(fā)學生的思維動機。......
第5章結語
5.1研究的回顧與結論
針對第二個問題,開展了教學實驗,探索"思維型"課堂教學方案對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的影響。我們選取了3所學校作為實驗學校,對實驗教師進行了培訓,設計了實驗方案,選擇測量學指標良好的量表作為測試工具,開展了一學年的教學實驗。使用SPSS17.0分別對實驗數據進行了描述性統(tǒng)計、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回歸系數同質性檢驗、協(xié)方差分析等操作。研究發(fā)現:在初二物理教學中,進行"思維型"課堂教學,能顯著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水平、科學創(chuàng)造為、創(chuàng)造性傾向、批判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傾向和內部學習動機;對于不同類型的學校,在初二物理教學中,開展"思維型"課堂教學,能顯著提高學生的科學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性傾向、批判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傾向;對于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思維型"課堂教學,能顯著的提高知識理解、科學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性傾向、批判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傾向。5.2研究的創(chuàng)新與局限
研究選取了陜西省延安市的3所不同類型學校,進行教學實驗,是基于以下兩個原因:其一,送3所學校彼此相距不遠(車程一個半小時左右),也較靠近研究者所在單位,送樣便于在1學年的教學實驗時間內,前往實驗學校指導。研究者也曾計劃在全省不同地區(qū),選擇不同類型的若干所學校,但是在1學年的實驗時間內,每周都到實驗學校,困難較大,因此,選擇了同一個地區(qū)的3所學校作為實驗學校。其次,選擇3所實驗學校進行指導,已經是研究者能夠親自指導的最多樣本了。研究者曾經選取了另外幾所學校進行自主實驗,1學期后發(fā)現,由于種種原因,這些實驗學校并沒有嚴格制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的信度較低。因此,在本研究中,3所實驗學校均有研究者親自指導,目的在于提高教學實驗的處理忠實度。但是泛樣的處理,造成了研究樣本范圍較小,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在后續(xù)的研究中,研究者打算擴大樣本范圍,進一步驗證初中物理"思維型"諫堂教學框架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略)
,
本文編號:549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lwfw/54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