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情境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研究
第 1 章 緒論
學科館員制度起源于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研究型(高校)圖書館,從設想到實施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其作為學科信息導航的護航燈隨著制度內容的完善以及實踐成果的積累,在高校圖書館的學科建設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xiàn)已成為國外高校圖書館為學生提供學科知識資源服務的有力保障。我國的學科館員制度自1998 年實施至今也已走過了 17 年的發(fā)展歷程,從摸索期逐漸過渡到了發(fā)展期,不論是在具體實踐上還是在理論研究上都有了較大發(fā)展。自清華大學首設學科館員以來,國內近一半的高等院校紛紛響應并先后了設立學科館員崗位,建立起學科館員平臺并開始制定符合自身發(fā)展特點的學科館員制度;隨著實踐的不斷推進有關學科館員的理論研究也越來越豐富,在 2007 至 2013 年間圖書情報界更是出現(xiàn)了學科館員制度研究的高潮階段,研究內容也從學科館員制度的大骨架不斷深入到某個具體的關節(jié)點。但相較于西方發(fā)達國家,我國的學科館員的實踐進展與理論研究都相對滯后。
目前,我國僅有不足一半的圖書館設立了學科館員,其中優(yōu)秀的案例更是屈指可數,這項在圖書館內起著重要導航作用的崗位真正為學生和教師所提供的幫助也是微乎其微,在設立學科館員的高校中不乏部分用戶未曾使用過學科館員服務甚至未曾聽聞,從利用角度看我國的高校學科館員的設立與利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脫節(jié)問題;我國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起步晚且多是借鑒國外的學科館員建設經驗,加之學科管理與組織工作的欠缺,很多高校學科館員都存在著服務內容單調、形式單一、學科門類不齊以及學科服務交叉等問題,學科館員在設置上也常常是“一人多職”,承擔著不熟悉領域的學科服務任務。
……
總體上,本文致力于運用知識服務情境理論對國內高校圖書館的學科館員制度就館員、資源、服務以及機構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維度分析,結合學科館員制度的建設原則、要求構建學科館員制度的優(yōu)化方案,以期為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的優(yōu)化建設提供參考意見。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本文主要實現(xiàn)以下目標:
(1)通過文獻分析理順知識服務情境這一概念,為后文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2)系統(tǒng)挖掘影響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的知識服務情境維度及因素,為后文的路徑分析做好鋪墊。
(3)理順每一維度對學科館員制度的作用情況,系統(tǒng)闡述相應維度作用下的可行性優(yōu)化路徑。
本文運用知識服務情境理論對影響我國高校學科館員制度的情境因素進行了維度分析,并根據這些維度提出了知識服務情境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的優(yōu)化路徑。最后,針對所提出的構想方案就其具體實施中的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本文的技術路線圖 1.1 下:
……
第 2 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20 世紀末期,第三種計算機模式——普適計算(ubiquitous computing)催生了情境領域研究的萌芽,這一萌芽始于 1991 年 Scientific American 雜志上一篇名為 The computer for the 21st Century 的文章,其著者 Mark Weiser 博士首次對普適計算進行了闡釋,指出普適計算就是以人為中心,將計算設備無縫隙地嵌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以期建立一個擁有強大計算與通信能力的環(huán)境,并能夠實現(xiàn)環(huán)境與用戶的充分融合,讓無處不在卻又摸不著的技術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環(huán)境的一部分。隨著普適計算的推廣應用,地理位置、時間、環(huán)境等時空情境因素逐漸被重視并被引入,使系統(tǒng)能夠更加人性化地滿足用戶需求。情境也越來越多得被應用到其他領域并得以細化,尤其是數據挖掘和推薦應用方面,出現(xiàn)了如用戶情境因素基礎上的數據挖掘模式的研究、情境信息融入推薦過程的算法研究、基于情境的用戶推薦服務研究、情境消費下的潛在客戶的商品推薦研究、情境信息下的餐飲推薦研究等。“情境作為一個重要的概念,在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中均已得到廣泛研究”,在信息與管理領域,“情境”一詞隨著應用的發(fā)展其含義也越來越豐富。
國外對情境的定義隨著情境的應用不斷得以延伸。在情境感知應用中,Brown等將情景定義為:時間、位置、溫度以及用戶標識等內容,RYAN等又將其定義為環(huán)境、位置、標識和時間等內容,Christiansen還將其描述為人們交互時所使用任何“東西”,既可以是物理性的還可以是社會性的,Snowdon則將其描述為包括個人、項目、群組和組織的多層結構;Brézillon·P 在對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中認為情境是“像過濾器一樣能夠提供正確的含義”。
……
從高校學科館員制度的具體實踐研究看,國外高校學科館員制度的建立已經相對成熟,每個學校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建立了相適應的學科館員制度。1950年,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在圖書館設立分支圖書館并配備學科館員,其是學科館員制度實踐的開端;20 世紀 70 年代美國和加拿大一些研究級大學的圖書館開始運用學科館員制度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情報服務,隨后迅速向歐洲國家擴展;1981年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開創(chuàng)了“跟蹤服務式”學科館員制度的先河,隨后俄亥俄州立大學和其他一些高等學府相繼創(chuàng)建以"網絡化導讀模式”為主要特征的學科館員制度。國外學科館員制度對學科館員的職責限定比較明確,所涉及的范圍與內容也相對寬泛,其中包括:網站建設、教學培訓、提供有關圖書館政策與程序信息以及一對一咨詢服務等。
國內圖書館界在對學科館員的認識上有一定的共識但仍沒有一個明確的、規(guī)范的定義。1999 年清華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姜愛蓉在《圖書館雜志》上發(fā)表了《清華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的建立》一文,首次在國內提出了學科館員的內涵,其認為學科館員是“具有大學或碩士學歷的圖書情報專業(yè)背景、非常熟悉對口學科的文獻資源并能夠有針對性的為教學和研究提供幫助”的圖書館工作人;莫梅琦在 2004 年的《學科館員制度的建立與探索》一文中將學科館員定義為“具有專業(yè)知識背景既熟悉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又了解專業(yè)人員的信息需求。
……
3.1 國內外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發(fā)展對比分析....................... 17
3.2 我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發(fā)展的不足........................ 23
3.3 制約我國學科館員制度發(fā)展的因素分析........................ 24
第 4 章 知識服務情境下的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建設優(yōu)化方案 ... 27
4.1 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建設中的知識服務情境類型............. 28
4.1.1 學科用戶情境............................................ 32
4.1.2 學科知識資源情境........................................ 32
4.1.3 學科系統(tǒng)情境............................................. 33
4.1.4 其他情境.............................................. 33
4.2 知識服務情境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建設要求............. 34
4.3 知識服務情境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優(yōu)化原則與目標............ 35
4.3.1 知識服務情境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優(yōu)化原則............. 35
4.3.2 知識服務情境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優(yōu)化目標............. 36
4.4 知識服務情境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優(yōu)化路徑模型.........36
4.4.1 知識服務情境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優(yōu)化面臨的問題......41
4.4.2 知識服務情境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建設建議及對策......42
……
第 4 章 知識服務情境下的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建設優(yōu)化方案
知識服務的初始發(fā)展階段大都比較關注知識資源內容與用戶知識需求兩個方面,往往忽視了對用戶知識需求表達與實際需求之間偏差的考慮、知識信息描述與解釋的注重以及知識服務系統(tǒng)對知識服務所存在的影響因素的分析,這些忽視都會影響用戶對知識資源的獲取、判別及體驗,這就需要對知識服務過程中的情境對象包括用戶、資源、環(huán)境及服務等所涉及的情境因素進行挖掘并對因素影響下的知識服務情境維度進行歸總,本文在張文萍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并借鑒前人的情境研究成果就知識服務情境的具體因素進行了分類并對知識服務情境維度進行了梳理。
用戶作為高校圖書館的主要受眾對象,在參與知識服務的過程中涉及的情境信息一方面來自用戶的背景信息,其中包括用戶的年齡、專業(yè)、職業(yè)、性別、學歷等;另一方面來自用戶的行為特征,比如用戶的查詢歷史記錄、用戶的瀏覽習慣、用戶的瀏覽時間、用戶的下載與收藏記錄等;此外,還有用戶的知識需求,包括顯性知識需求和隱性知識需求,顯性知識是指能直觀反映用戶需求的知識信息,隱性知識需求是指用戶的潛在知識需求,需要進一步挖掘。
本文認為知識服務中的資源情境是指與有關知識資源相關的情境信息即知識資源在形成、公布和利用過程中所涉及的相關附加信息,實質上體現(xiàn)了資源同外界環(huán)境的關聯(lián)關系,這些信息會隨著時間、場所、對象等的變化而改變,與外界環(huán)境共同形成一個知識空間,影響著知識使用者的判斷、理解和使用。其與資源密切聯(lián)系的附加信息就構成了資源的情境維度,具體包括:1)資源關系情境,指的是用戶在使用資源時所產生一系列關系,如用戶在檢索、查詢、瀏覽、推薦活動中產生的關系等,學要明確的是,這一層面是雙向的,不僅指用戶對資源的使用,還有資源對用戶價值判斷的影響;2)資源環(huán)境情境,指的是與資源有關的時間、空間、溫度、濕度、位置、場合等;3)資源內情境,是指涉及資源本身所引申的概念、摘要等。而影響知識資源情境的因素就是影響用戶使用過程中資源本身的內容與質量,即 Christopher 所提及的資源的適切性與權威性。
……
結論
1931 年,阮岡納贊提出了圖書館事業(yè)領域曾被贊譽為“我們職業(yè)最簡明的表述”的《圖書館學五定律》——“書是為了用的,每個讀者有其書,每本書有其讀者,節(jié)省讀者的時間,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這一簡明通俗的定律一直影響著圖書館發(fā)展的道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高校圖書館的發(fā)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學科館員制度作為高校圖書館提供學科服務的護航燈也應在時代的潮流中不斷完善和發(fā)展。本文在針對我國學科館員制度存在的不足與制約因素,以知識服務情境的新視角對學科館員制度的完善與改進進行了方案構想, 具體分析了知識服務情境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的情境因素類型,初步建立起知識服務情境下的高校圖書學科館員制度方案的一般性路徑模型,并就這一方案的不足提出了幾點建議。在具體的研究上,本文也有諸多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與改進,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本文對構想方案中設計的各情境因素及其相互間關系把握的并不到位,還須借助相關的軟件與工具進行進一步梳理與驗證;二對方案中的路徑設計與構建都是從各個分部進行的,就整體構架還須進一步思考;三由于知識服務情境的相關研究文獻較少,本文的立論只能是一個初步構想,其實施效果還有待進一步考察。針對研究的局限性,本文在今后的工作中將會進一步對各類情境因素進行挖掘,對知識服務情境下的高校學科館員制度方案從整體與分部角度進行系統(tǒng)性完善,并對這一方案就具體實踐進行分析與改進,以期為高校學科館員制度的發(fā)展提供更廣闊的思路。
參考文獻(略)
本文編號:389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lwfw/38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