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輪紋病抗性候選基因的表達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8-08 03:12
輪紋病菌侵染蘋果植株,使樹體減弱,嚴重影響蘋果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研究蘋果輪紋病抗性候選基因的表達分析,以期為揭示蘋果輪紋病的抗病機制提供參考。本研究以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蘋果課題組篩選出的抗病株系‘1-1-46’和感病株系‘1-1-40’為試材,對枝條接種輪紋病菌(B. berengeriana f. sp. piricola)和空白培養(yǎng)基,觀察0~40 d內(nèi)枝皮中的輪紋病抗性候選基因的表達量。結(jié)果表明:接種輪紋病菌后感病株系‘1-1-40’可以觀察到明顯的病變現(xiàn)象,皮孔凸起呈瘤狀,抗病株系‘1-1-46’無明顯的變化。對枝皮進行抗病候選基因Mdcf3、MdMBP2 (蘋果甘露糖結(jié)合蛋白)和Md ACBP2 (蘋果;o酶A結(jié)合蛋白)的表達分析,結(jié)果表明,接種輪紋病菌后,Mdcf3基因的相對表達量感病株系‘1-1-40’低于抗病株系‘1-1-46’,MdACBP2基因和MdMBP2基因相對表達量抗病株系‘1-1-46’低于感病株系‘1-1-40’。由此認為,對一些試材測定基因的相對表達量可以作為植株抗、感性鑒定的參考評價指標。
【文章來源】:分子植物育種. 2020,18(0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接種輪紋病菌后枝條的表現(xiàn)
植物對病原菌的抗性取決于植物的自身免疫反應(yīng),李廣旭等(2005)研究,病菌通過皮孔侵染枝干,輪紋病菌侵染枝條后,皮孔處的發(fā)病率為92%,通過掃描電鏡觀察,發(fā)現(xiàn)皮孔是輪紋病菌侵染的主要途徑。研究發(fā)現(xiàn)輪紋病菌可以分泌能夠降解角質(zhì)層的相關(guān)酶幫助輪紋病菌侵染植株(Kim et al.,2004)。通常輪紋病菌通過皮孔侵入植株后,開始向四周擴展,病斑處形成潰瘍,隨著侵染時間的增長,侵染部位會形成瘤狀突起。本研究對‘1-1-40’和‘1-1-46’不同株系枝條接種輪紋病菌,發(fā)現(xiàn)‘1-1-40’皮孔處形成瘤狀凸起,‘1-1-46’皮孔處的變化較小,用手摸可以感覺到輕微凸起,說明皮孔是病原菌侵染紙條的主要途徑,進一步驗證了‘1-1-40’為感病株系,‘1-1-46’為抗病株系,與李廣旭等(2005)研究的結(jié)果保持一致。通過對抗、感株系枝條的皮孔大小和密度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感病株系‘1-1-40’的皮孔密度和大小均大于抗病株系‘1-1-46’,說明植株的發(fā)病程度與皮孔的大小和密度正相關(guān),這與閻振立等(2005)調(diào)查結(jié)果一致。圖3 接種后枝皮內(nèi)MdACBP2基因相對表達量變化
接種后枝皮內(nèi)MdACBP2基因相對表達量變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hrpZPsta在轉(zhuǎn)基因大豆中定量表達與疫霉根腐病和灰斑病抗性相關(guān)研究[J]. 谷曉娜,劉振庫,王丕武,張卓,馬建,曲靜,張君,付永平,盧實,鄭成忠,劉婷婷.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2015(01)
[2]毛白楊抗病相關(guān)轉(zhuǎn)錄因子基因PtWRKY1的表達特性分析[J]. 項爭,蔡兼,諶殷蕾,鈕俊,劉雪萍,胡惠雯,侯欣瑜,林善枝. 基因組學與應(yīng)用生物學. 2014(04)
[3]不同蘋果砧木雜交后代對輪紋病的抗性及對“紅富士”蘋果抗病性的影響[J]. 郭興科,史娟,李方方,張學英,李中勇,徐繼忠. 北方園藝. 2014(04)
[4]茉莉酸甲酯誘導的小麥白粉病抗性與9個抗病相關(guān)基因表達間的關(guān)系(英文)[J]. 牛吉山,劉靖,馬文斌,李巧云,王正陽,賀德先.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04)
[5]蘋果輪紋病藥劑篩選與藥劑配方[J]. 高艷敏,李廣旭,沈永波,王毅,王佳軍,王斌,馬懷堯. 果樹學報. 2006(03)
[6]蘋果品種對輪紋病抗性的鑒定[J]. 閻振立,張全軍,張順妮,周增強,過國南,王志強. 果樹學報. 2005(06)
[7]輪紋病菌對不同抗性蘋果品種防御酶的影響[J]. 李廣旭,楊華,高艷敏,高勝華,張志東. 果樹學報. 2005(04)
博士論文
[1]蘋果輪紋病防御相關(guān)基因的鑒定及功能分析[D]. 柏素花.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湖北海棠MhRar1、MhSgt1基因轉(zhuǎn)化蘋果提高輪紋病抗性的研究[D]. 呂東.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12
[2]蘋果主栽品種β-1,3-葡聚糖酶基因轉(zhuǎn)化及抗病性狀檢測[D]. 王英.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329099
【文章來源】:分子植物育種. 2020,18(0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接種輪紋病菌后枝條的表現(xiàn)
植物對病原菌的抗性取決于植物的自身免疫反應(yīng),李廣旭等(2005)研究,病菌通過皮孔侵染枝干,輪紋病菌侵染枝條后,皮孔處的發(fā)病率為92%,通過掃描電鏡觀察,發(fā)現(xiàn)皮孔是輪紋病菌侵染的主要途徑。研究發(fā)現(xiàn)輪紋病菌可以分泌能夠降解角質(zhì)層的相關(guān)酶幫助輪紋病菌侵染植株(Kim et al.,2004)。通常輪紋病菌通過皮孔侵入植株后,開始向四周擴展,病斑處形成潰瘍,隨著侵染時間的增長,侵染部位會形成瘤狀突起。本研究對‘1-1-40’和‘1-1-46’不同株系枝條接種輪紋病菌,發(fā)現(xiàn)‘1-1-40’皮孔處形成瘤狀凸起,‘1-1-46’皮孔處的變化較小,用手摸可以感覺到輕微凸起,說明皮孔是病原菌侵染紙條的主要途徑,進一步驗證了‘1-1-40’為感病株系,‘1-1-46’為抗病株系,與李廣旭等(2005)研究的結(jié)果保持一致。通過對抗、感株系枝條的皮孔大小和密度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感病株系‘1-1-40’的皮孔密度和大小均大于抗病株系‘1-1-46’,說明植株的發(fā)病程度與皮孔的大小和密度正相關(guān),這與閻振立等(2005)調(diào)查結(jié)果一致。圖3 接種后枝皮內(nèi)MdACBP2基因相對表達量變化
接種后枝皮內(nèi)MdACBP2基因相對表達量變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hrpZPsta在轉(zhuǎn)基因大豆中定量表達與疫霉根腐病和灰斑病抗性相關(guān)研究[J]. 谷曉娜,劉振庫,王丕武,張卓,馬建,曲靜,張君,付永平,盧實,鄭成忠,劉婷婷.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2015(01)
[2]毛白楊抗病相關(guān)轉(zhuǎn)錄因子基因PtWRKY1的表達特性分析[J]. 項爭,蔡兼,諶殷蕾,鈕俊,劉雪萍,胡惠雯,侯欣瑜,林善枝. 基因組學與應(yīng)用生物學. 2014(04)
[3]不同蘋果砧木雜交后代對輪紋病的抗性及對“紅富士”蘋果抗病性的影響[J]. 郭興科,史娟,李方方,張學英,李中勇,徐繼忠. 北方園藝. 2014(04)
[4]茉莉酸甲酯誘導的小麥白粉病抗性與9個抗病相關(guān)基因表達間的關(guān)系(英文)[J]. 牛吉山,劉靖,馬文斌,李巧云,王正陽,賀德先.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04)
[5]蘋果輪紋病藥劑篩選與藥劑配方[J]. 高艷敏,李廣旭,沈永波,王毅,王佳軍,王斌,馬懷堯. 果樹學報. 2006(03)
[6]蘋果品種對輪紋病抗性的鑒定[J]. 閻振立,張全軍,張順妮,周增強,過國南,王志強. 果樹學報. 2005(06)
[7]輪紋病菌對不同抗性蘋果品種防御酶的影響[J]. 李廣旭,楊華,高艷敏,高勝華,張志東. 果樹學報. 2005(04)
博士論文
[1]蘋果輪紋病防御相關(guān)基因的鑒定及功能分析[D]. 柏素花.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湖北海棠MhRar1、MhSgt1基因轉(zhuǎn)化蘋果提高輪紋病抗性的研究[D]. 呂東.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12
[2]蘋果主栽品種β-1,3-葡聚糖酶基因轉(zhuǎn)化及抗病性狀檢測[D]. 王英.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3290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kaixinbaike/33290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