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以來大陸出版的臺港與海外華文文學期刊述評
本文關鍵詞:八十年代以來大陸出版的臺港與海外華文文學期刊述評
更多相關文章: 海外華文文學 八十年代以來 臺港文學 世界華文文學 文學期刊 文學作品 述評 大陸 宏觀視野 理論研究
【摘要】:正 新時期以來,臺港與海外華文文學在大陸的傳播有了長是的發(fā)展。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臺港與海外華文文學的理論建設與研究,也具有了相當的基礎,正在向著建設世界華文文學的宏偉目標挺進。這一切表明,臺港與海外華文文學這一極富特色的文學領域正在進一步拓寬,發(fā)展前景是無限美好的。
【關鍵詞】: 海外華文文學 八十年代以來 臺港文學 世界華文文學 文學期刊 文學作品 述評 大陸 宏觀視野 理論研究
【分類號】:G239.29;
【正文快照】: 新時期以來.臺港與海外華文文學在大陸的傳播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臺港與海外華文文學的理論建設與研究.也具有了相當的基礎.正在向著建設世界華文文學的宏偉目標挺進。這一切表明.臺港與海外華文文學這一極富特色的文學領域正在進一步拓寬,發(fā)展前景是無限美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柯原;龍的傳文——贈汕頭大學臺港及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中心[J];華文文學;1986年03期
2 劉俊;“跨區(qū)域華文文學”論——界定“臺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的新思路[J];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04期
3 汪義生;志存高遠 胸懷坦蕩——潘亞暾素描[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5年04期
4 劉紅林;弘揚中華文化 架設溝通橋梁——江蘇臺港與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中心第五屆年會綜述[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4年02期
5 莊容開;競氣相期 中華兒女——第三屆全國臺港、海外華文文學學術討論會述評[J];廣東社會科學;1987年01期
6 思悠 ,雨萌;八十年代以來大陸出版的臺港與海外華文文學期刊述評[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4年02期
7 江琿;《開卷》臺港暨海外華文文學專刊問世[J];華文文學;2004年01期
8 李安東;復旦大學中文系“臺港暨海外華文文學”專業(yè)歷屆學位論文目錄[J];華文文學;2005年03期
9 劉俊;主持人語:臺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任重而道遠[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10 顏純鈞;楊際嵐與《臺港文學選刊》[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蘇金智;;臺港和大陸詞語差異的原因、模式及其對策[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Ⅰ)[C];1995年
2 楊子迪;;李鵬總理會見外國和臺港學者 他說,研究東方文化與經濟發(fā)展的關系頗有意義[A];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學術研究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叢兆桓;;看《張協狀元》有感[A];昆劇《張協狀元》評論集[C];2003年
4 林端宜;;臺港高校圖書館的人本觀[A];閩臺中醫(yī)藥文化研究論文集下冊(1995~2007)[C];2007年
5 廖達琪;;兩岸地方菁英對領導的認知—從臺灣2001年及大陸1996年的調查資料探析[A];第二屆中國地方治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任玉堂;王枝梅;;當今中國大陸SEX現象[A];中國性學會第五屆年會學術論文集[C];2003年
7 陳春富;胡昕昀;林明源;;探討臺灣中小型家族企業(yè)在大陸市場之經營策略[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袁國輝;吳云孫;;陸地區(qū)域(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的理論和方法[A];中國測繪學會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2005年綜合性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蔡文燦;;海峽兩岸水污染防治法比較分析[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葉海濤;;臺灣對大陸中藥的需求及管理[A];閩臺中醫(yī)藥文化研究論文集上冊(1988~1994)[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曉君;賈植芳與海外華文文學沙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陳競;海外華文文學收獲新實績[N];文學報;2010年
3 華聞;“華文傳媒與海外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N];文藝報;2010年
4 記者武勇;“華文傳媒與海外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記者 王堯 李煒娜;就臺港合作新機制等達成共識[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6 南方日報記者 郭珊;“文化復興”不等于否定現在 也不是重復歷史[N];南方日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楊曉芳;內地與臺港共建華文圖書大賣場[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8 喻大翔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海外華文文學里的中國形象[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9 白舒榮;“終于把祖宗的文化烙在身上了”[N];文藝報;2011年
10 記者潘躍;蘇京臺港黃埔同學懇談促進祖國統一[N];人民日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石了英;臺港及海外華人學者美學視野下的莊子闡釋[D];暨南大學;2010年
2 姚曉南;學術史視野中的臺港澳f梁M饣奈難а芯縖D];暨南大學;2009年
3 張棟輝;論嚴歌苓新移民小說的跨域書寫[D];山東大學;2011年
4 李亞萍;20世紀中后期美國華文文學的主題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5 白小易;碰撞與整合[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6 邱憲祥;中國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競技能力結構特征及臺灣羽毛球運動員選材標準[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7 周雙全;大陸作家在香港(1945-1949)[D];復旦大學;2004年
8 劉朝貴;海峽兩岸《黃帝內經》養(yǎng)生思想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9 陳東旭;兩岸大學生接觸對方新聞的現況與實效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10 郭培清;艾森豪威爾政府國家安全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謝聰;三十年來大陸的海外華文文學研究評述[D];蘇州大學;2011年
2 李冉;傷痕記憶與新世紀海外華文文學[D];山東大學;2012年
3 張蓉;論虹影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階段性特征[D];四川大學;2007年
4 蘇純怡;地區(qū)文化對翻譯風格的影響—大陸、臺灣意漢譯文比較[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5 古雅琳;新世紀兩岸廣告研究之對比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6 周曉云;近五年大陸臺灣高考文言文試題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7 史立志;中國大陸與香港特區(qū)初中地理教材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廖文彬;臺灣大成集團的大陸發(fā)展之路[D];清華大學;2004年
9 郭威;中國大陸與香港消費者權益法律保護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蔣文娟;有容乃大 和而不同[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7670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jyglkx/767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