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1931年中國民族主義期刊上的俄羅斯和俄羅斯文學——以《前鋒周報》和《前鋒月刊》為例
本文關鍵詞:1930—1931年中國民族主義期刊上的俄羅斯和俄羅斯文學——以《前鋒周報》和《前鋒月刊》為例
更多相關文章: 俄羅斯文學 民族主義期刊 《前鋒周報》 《前鋒月刊》 前鋒社
【摘要】:五四運動以后,俄羅斯和蘇聯(lián)文學受到了中國文人不亞于對西方文學的重視和歡迎,開始被大量介紹給廣大中國讀者。眾所周知,介紹俄羅斯文學的主要力量是左翼作家。不過當時親國民黨的刊物也經(jīng)常發(fā)表有關俄羅斯和俄羅斯文學的作品和介紹。值得強調的是,這些材料并不一定都抨擊俄羅斯。這一類最具代表性的期刊有《前鋒周報》和《前鋒月刊》。1930年代初國共對抗、民族主義文藝與左翼文藝的對立等因素導致了民族主義文藝界對俄羅斯看法的分化。對蘇聯(lián)、蘇共、普羅文學的態(tài)度是非常敵視的,但對俄羅斯本身、俄羅斯移民、俄羅斯文學的描寫則是相當中和的。同時,不能不承認,因政治原因,中國民族主義文藝界對俄羅斯文學的興趣遠遠比不上左翼作家。前鋒社的期刊上更重視非布爾什維克主義國家的文學,特別是民族主義在社會意識中占據(jù)重要地位的那些國家,如意大利、德國、日本、印度、愛爾蘭等等。
【作者單位】: 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大學;
【關鍵詞】: 俄羅斯文學 民族主義期刊 《前鋒周報》 《前鋒月刊》 前鋒社
【分類號】:I512.06;G219.29;G239.29
【正文快照】: 五四運動以后,俄羅斯和蘇聯(lián)文學受到了中國文人不亞于對西方文學的重視和歡迎,開始被大量介紹給廣大中國讀者。1920—1930年代許多中國文學、文化和社會名人參加了這項翻譯工作,如魯迅、沈雁冰、郭沫若、田漢、周作人、瞿秋白、鄭振鐸、曹靖華、蔣光慈、巴金等。①當時中國,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建華;重構經(jīng)典、確立主體、再提社會歷史學批評——關于二十世紀俄羅斯文學教學與研究的思考[J];當代外國文學;2001年01期
2 張建華;關于俄羅斯文學的兩個問題[J];俄羅斯研究;2001年04期
3 陳建華;簡論轉型期的俄羅斯文學創(chuàng)作[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4 劉亞丁;;俄羅斯文學研究會2004年年會閉幕辭[J];中外文化與文論;2005年01期
5 張曉強;;2005年俄羅斯文學布克獎揭曉[J];外國文學動態(tài);2006年01期
6 李傳進;;文學視角下俄羅斯農民的倫理道德探析[J];時代文學(理論學術版);2007年06期
7 王宗琥;;“新的高爾基誕生了”——俄羅斯文壇新銳普里列平及其新作《薩尼卡》[J];外國文學動態(tài);2008年02期
8 陳愛香;;“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傳播暨《俄羅斯文藝》創(chuàng)刊三十周年學術研討會”綜述[J];中國俄語教學;2009年04期
9 陳遐;從創(chuàng)造社對俄羅斯文學的借鑒看其開創(chuàng)意義[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年03期
10 陳靜;多方位的視角 科學的文史觀——評李輝凡、張捷的新著《20世紀俄羅斯文學》[J];俄羅斯文藝;200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奕;;俄羅斯文學史上的又一個“多余人”——渥倫斯基形象分析[A];走向21世紀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2 查曉燕;;試論俄羅斯文學中的“大地漫游”模式[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汪介之;吳曉燕;;論俄羅斯文學中的女性形象[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4 鄭體武;;新世紀《俄羅斯文學選讀》教材的編寫理念[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宗琥;;表現(xiàn)主義傾向在二十世紀初俄羅斯文學中的勃興[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鄭體武;;新世紀《俄羅斯文學選讀》教材的編寫理念(發(fā)言摘要)[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7 劉亞丁;;個人毀滅與英雄崇拜——20世紀20-30年代俄羅斯文學闡釋之一[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8 劉亞丁;;個人毀滅與英雄崇拜——20世紀20-30年代俄羅斯文學闡釋[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查曉燕;;俄羅斯文學中的“大地周游”模式芻議[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10 陳輝;;布寧研究新述[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劉構;俄羅斯文學系列大戲上演[N];文藝報;2006年
2 段麗君;俄羅斯文學萌生回歸欲望了嗎?[N];文藝報;2002年
3 記者 舒晉瑜;借BIBF舞臺當代俄羅斯文學大戲開演[N];中華讀書報;2006年
4 世文;中外學者探討當代俄羅斯文學[N];文藝報;2008年
5 王志耕;作為生命意義的俄羅斯文學[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6 劉文飛;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接受和傳播[N];中華讀書報;2006年
7 張建華;人文精神的火種仍在燃燒[N];文藝報;2004年
8 谷羽;與俄羅斯文學結緣一生[N];中華讀書報;2006年
9 特約記者 孫越;俄羅斯詩人特卡琴科去世[N];中華讀書報;2007年
10 外文所 高莽;巴金和俄羅斯文學的情結[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錕;東正教精神與俄羅斯文學[D];黑龍江大學;2004年
2 耿海英;別爾嘉耶夫與俄羅斯文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宮月麗;從俄羅斯文學透視俄羅斯的宗教哲學理念[D];吉林大學;2007年
4 劉文霞;“俄羅斯性”與“非俄羅斯性”[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5 杜國英;19世紀俄羅斯文學中彼得堡的現(xiàn)代神話意蘊[D];黑龍江大學;2012年
6 梅穎;俄羅斯文學中的圣愚及圣愚式人物形象[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7 謝春艷;俄羅斯文學中的圣徒式女性形象[D];黑龍江大學;2006年
8 劉輝輝;從艾特瑪托夫到佩列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9 邱運華;詩性啟示:托爾斯泰小說詩學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1999年
10 鄭永旺;空靈的世界 恍惚的真實[D];黑龍江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可可;《伊戈爾遠征記》與俄羅斯文學[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祖艷;佩列文的后現(xiàn)代主義創(chuàng)作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3 王嫻;佩列文作品在中國[D];貴州師范大學;2009年
4 陳濤;俄羅斯白銀時代小說創(chuàng)作的末日論傾向[D];山東大學;2006年
5 李懿;普希金對阿赫瑪托娃的影響[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6 平保興;五四時期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傳播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7 韓雯;俄羅斯文學中的“傻子伊萬”形象及其發(fā)展演變[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8 王琳;葉爾紹夫創(chuàng)作中的宗教主題[D];遼寧大學;2012年
9 周燕紅;從“為人生而藝術”到“為無產階級而藝術”[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10 程豪;蒲寧小說的創(chuàng)作詩化藝術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6503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jyglkx/650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