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期刊質量淺議
本文關鍵詞:文學期刊質量淺議
更多相關文章: 文學期刊 期刊質量 回族文學 文學發(fā)展 期刊發(fā)展 發(fā)展繁榮 稿件 作家 文學精品 編校質量
【摘要】:正文學期刊是期刊世界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據(jù)有關統(tǒng)計資料顯示,全國現(xiàn)有文學藝術類期刊約有500多種,其中文學類期刊約占200多種。文學期刊是文學發(fā)展繁榮的主流媒體,肩負著培養(yǎng)文學新人,傳播文學知識,打造文學精品的時代責任。文學期刊在重塑民族精神,促進中華
【作者單位】: 回族文學雜志;
【關鍵詞】: 文學期刊 期刊質量 回族文學 文學發(fā)展 期刊發(fā)展 發(fā)展繁榮 稿件 作家 文學精品 編校質量
【分類號】:G237.5
【正文快照】: 文學期刊是期刊世界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據(jù)有關統(tǒng)計資料顯示,全國現(xiàn)有文學藝術類期刊約有500多種,其中文學類期刊約占200多種。文學期刊是文學發(fā)展繁榮的主流媒體,肩負著培養(yǎng)文學新人,傳播文學知識,打造文學精品的時代責任。文學期刊在重塑民族精神,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宗仁發(fā);文學期刊的困境與出路[J];中華兒女(海外版);2001年20期
2 陳民憲;大型文學期刊再利用的思考[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1999年03期
3 張琴!山西,魏曉虹!山西;關于文學期刊變革的思考[J];報刊之友;2000年03期
4 胡細生;文學期刊的生存之道[J];出版參考;2001年24期
5 張琴 ,魏曉紅;文學期刊的現(xiàn)狀與未來[J];編輯之友;2002年S1期
6 楊闖,譚婷;當前文學期刊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新聞出版交流;2003年02期
7 韓梅;也談文學期刊的"變臉"[J];編輯學刊;2004年06期
8 魏曉虹;文學期刊發(fā)展的新動向[J];編輯學刊;1999年06期
9 肖劍濤;文學期刊的突圍[J];報刊之友;1999年01期
10 楊瑩文;傾聽文學期刊的聲音[J];出版參考;2004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曉敏;;從文化到產業(yè)——我看文學期刊的市場化生存[A];“中國期刊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尤紅;;提高期刊質量 加速編輯出版現(xiàn)代化[A];第5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羅華林;;加強校對工作 提高期刊質量[A];遼寧省科技期刊編輯優(yōu)秀論文集[C];1997年
4 郭愛纓;;科技期刊質量的全面控制[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5 郭憲;;提高期刊質量從校對做起[A];科技編輯出版研究文集(第八集)[C];2005年
6 李向榮;;提高科技期刊質量的幾點深層思考[A];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2001年會綜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7 萬仁玉;;試論編輯環(huán)境對編輯質量的影響[A];科技期刊編輯研究文集(第四集)[C];1996年
8 張漢民;;掌握作者心理與提高期刊質量[A];高校編輯出版工作論集[C];1999年
9 呂曉明;;我國醫(yī)學科技期刊的現(xiàn)狀及展望分析[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10 付佩寧;孫黎;;淺談現(xiàn)代編輯的基本素質[A];科技編輯出版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易飛 實習生 王媛;全省文學期刊發(fā)展研討會在安陸舉行[N];湖北日報;2008年
2 商報實習記者 李鵬;痛并堅持著文學期刊自我救贖[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張瀅瑩;新年文學期刊:名家新作最亮眼[N];文學報;2009年
4 邵永勝;文學期刊的創(chuàng)新與機遇[N];文藝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文藝橙;純文學期刊需要政策扶持[N];光明日報;2010年
6 匡生元;我看純文學期刊的生存危機[N];太原日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牛春穎;文學期刊:改革之時,要沖上去做實事[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劉悠揚 實習生 楊晶晶;“80后”創(chuàng)造文學奇跡[N];深圳商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陸梅;文學期刊呈上升趨勢[N];文學報;2002年
10 葉于;文學期刊“變臉”[N];人民日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鵬飛;“孤島”時期文學期刊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劉曉麗;1939-1945年東北地區(qū)文學期刊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馮昊;民族意識與淪陷區(qū)文學[D];山東大學;2007年
4 王京芳;邵洵美和他的出版事業(yè)[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李相銀;上海淪陷時期文學期刊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聶濟冬;東漢士林風氣與文學發(fā)展[D];山東大學;2006年
7 張德明;現(xiàn)代與反現(xiàn)代張力中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D];四川大學;2004年
8 洪治綱;反叛與超越[D];浙江大學;2005年
9 王強;隋煬帝文化政策與文學實踐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10 裴登峰;戰(zhàn)國七十年文學編年[D];西北師范大學;200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曲朝勃;文人群體的轉型與文學生產過程的現(xiàn)代化——文學研究會文學期刊研究[D];青島大學;2003年
2 李娟;危機與突圍[D];鄭州大學;2006年
3 王云芳;先鋒文學與文學期刊[D];山東大學;2005年
4 羅懷;網(wǎng)絡媒介時代文學的審美變遷[D];中南大學;2005年
5 吳堅;上海市高?萍计诳|量及管理體制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張繼書;愛默生思想和美國文學發(fā)展[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7 張厲冰;多重權力制約下的文化與文學圖景[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栗壟秋;從金谷到蘭亭[D];廈門大學;2006年
9 楊學淵;20世紀澳門華文文學社團與文學發(fā)展[D];暨南大學;2001年
10 李平;都市邊緣的舞蹈[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5991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jyglkx/599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