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引證時間窗口影響因子的比較研究——以SCI數(shù)據(jù)庫眼科學期刊為例
本文關鍵詞:不同引證時間窗口影響因子的比較研究——以SCI數(shù)據(jù)庫眼科學期刊為例
【摘要】:根據(jù)影響因子的定義和計算公式,利用Web of Science數(shù)據(jù)庫的引證分析功能,對選擇的28種眼科學SCI來源期刊不同引證時間窗口的影響因子:包括2年影響因子、3年影響因子、4年影響因子、5年影響因子和6年影響因子進行了計算和比較,并與同行評議得分做了相關分析。結果表明,不同引證時間窗口影響因子值不同,但用于期刊評價具有極高的相關度。通過與同行評議得分比較,眼科學期刊3IF和4IF較為理想。3年和4年引證時間窗口與眼科學期刊文獻被引高峰年代高度一致。
【作者單位】: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期刊社;新鄉(xiāng)醫(yī)學院河南省科技期刊研究中心;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圖書館;
【關鍵詞】: 引證時間窗口 影響因子 期刊評價 同行評議
【基金】: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科學研究培育基金(人文社科類)重點項目(編號:2013-001)
【分類號】:G353.1
【正文快照】: 修回日期:2014-09-171)新鄉(xiāng)醫(yī)學院期刊社,河南新鄉(xiāng)453003,E-mail:liueditor@163.com2)新鄉(xiāng)醫(yī)學院河南省科技期刊研究中心,河南新鄉(xiāng)4530033)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圖書館,福建漳州3631052009年1月22日,美國湯森路透(ThomsonReuters)科技集團宣布推出加強版《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劉雪立;方紅玲;丁君;王梅英;;SCI數(shù)據(jù)庫中1058種醫(yī)學期刊影響因子和5年影響因子與出版頻率的關系[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1年02期
2 于光;鄒曉宇;;六個學科三種期刊影響因子指標的比較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8年S1期
3 王璞;劉雪立;劉睿遠;鄭成銘;;SNIP、SJR及其修正指標SNIP2、SJR2在期刊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年06期
4 蓋雙雙;劉雪立;張詩樂;;SCI來源期刊影響因子預測和結構分析方法——以Nature雜志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年08期
5 趙星;;JCR五年期影響因子探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杰;羅志宏;徐川平;石蕓;;SCI-E收錄護理學期刊近5年計量分析及投稿策略[J];重慶醫(yī)學;2013年20期
2 吳愛華;王晴;李彩;杜冰;王姝;張玉楠;;醫(yī)學期刊存稿量調控方法[J];編輯學報;2013年04期
3 范廣兵;;中國地理學英文版期刊的學科分布特征[J];地理學報;2013年09期
4 范少萍;張志強;;期刊撤銷影響因子的構建及其與期刊影響因子的關系[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年02期
5 胡興戎;王晴;;SCI-E收錄口腔醫(yī)學類期刊情況及引文評價參數(shù)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1年04期
6 肖唐華;吳克力;王麗芳;郭學蘭;;提高科技期刊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1年06期
7 劉雪立;;全球性SCI現(xiàn)象和影響因子崇拜[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年02期
8 王靖娜;;基于熵權的改進的TOPSIS模型研究[J];科技傳播;2011年04期
9 米瑞;;2005~2010年我國出版類期刊學術影響力變化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年04期
10 方紅玲;;2006~2010年我國眼科學期刊學術影響力動態(tài)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薛曉芳;知識可視化理論、方法和工具及軍事醫(yī)學應用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應萍;學術期刊的綜合評價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星;高小強;唐宇;;SJR與影響因子、h指數(shù)的比較及SJR的擴展設想[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年02期
2 劉雪立;;10種國際權威科技期刊影響因子構成特征及其啟示[J];編輯學報;2014年03期
3 顏巧元;張亮;王菊香;吳紅艷;宋春艷;;我國科技期刊的出版頻率問題與對策[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0年02期
4 劉雪立;;全球性SCI現(xiàn)象和影響因子崇拜[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年02期
5 任勝利,王寶慶,郭志明,金碧輝;應慎重使用期刊的影響因子評價科研成果[J];科學通報;2000年02期
6 李彥;王秀峰;;《Nature》出版集團簡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3年02期
7 劉雪立;;基于Web of Science數(shù)據(jù)庫預測SCI期刊影響因子的方法[J];科技與出版;2014年02期
8 王麗偉;牟冬梅;王偉;;Scopus數(shù)據(jù)庫的期刊評價功能及其實證研究[J];情報科學;2009年06期
9 趙星;;期刊引文評價新指標Eigenfactor的特性研究——基于我國期刊的實證[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年08期
10 彭曉東;王哲;;SSCI收錄的圖書館學情報學期刊研究——基于JCR網(wǎng)絡版(2009)的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1年08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文田;巖土工程學報1999年的兩種影響因子[J];巖土工程學報;2001年06期
2 高雪梅;對“影響因子”的幾點看法[J];學會;2002年11期
3 ;《催化學報》的影響因子有大幅度提高[J];催化學報;2002年06期
4 梅平;杜玉環(huán);游蘇寧;姜永茂;;他引影響因子:一個更加客觀評價醫(yī)學期刊質量的指標[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3年06期
5 范文田;《特殊鋼》2001年的影響因子有較大幅度增長[J];特殊鋼;2003年05期
6 ;本刊2003年影響因子為0.3219[J];核農(nóng)學報;2004年05期
7 葉敏;擴大學報影響因子的對策[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8 紀彩虹,張峻瑜;高校自然科學學報影響因子評析[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4期
9 杜志波;湯先忻;;從臨床醫(yī)學期刊看如何合理評價和應用影響因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6年01期
10 為學;;本刊社會效益良好 影響因子提升顯著[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秦江敏;王榮;;正確認識影響因子 科學評價科技期刊[A];湖北省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2008年論文集[C];2008年
2 張峻;孫孝云;徐才萬;;淺析醫(yī)學科技期刊評價與影響因子的關系[A];湖北省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2004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本刊編輯部;;本刊影響因子續(xù)居榜首[A];2007年滇黔桂三省區(qū)五州市氣象協(xié)作區(qū)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4 馬秋芳;楊新軍;;國內游客旅游花費影響因子探究——以西安“十一”游客為例[A];中國地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閆杏麗;張淑艷;呂杰;;影響高校學報影響因子的因素及應對措施[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三集)[C];2005年
6 張祥合;王丹;;如何正確理解和提高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的影響因子[A];第五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wǎng)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羅全安;楊晶;袁錦文;饒華松;;五種文章的影響力及其對影響因子的貢獻[A];科技編輯出版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3年
8 ;《災害學》2009年的影響因子及其期刊主要考評指標[A];第三屆全國城市與工程安全減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李姍姍;;沈陽城鄉(xiāng)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影響因子分析[A];第九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經(jīng)濟管理與人文科學分冊)[C];2012年
10 ;《古地理學報》2010年影響因子在全國1998種科技期刊總排序中居第105位[A];白云巖成因及油氣儲集層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楊雪;影響因子:我不是罪魁禍首[N];科技日報;2014年
2 江西理工大學期刊社 曾偉明;再論影響因子泛濫及其負面影響[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3 董子凡;“影響因子論英雄”也是進步[N];科技日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許琦敏;濫用影響因子會毀了真正的科學[N];文匯報;2013年
5 徐浩;《中國結合醫(yī)學雜志(英文)》影響因子破1[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3年
6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西藏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鐘揚;“影響因子”與科研創(chuàng)新無關[N];文匯報;2011年
7 記者 曹繼軍 顏維琦;《分子植物》影響因子首次突破6分大關[N];光明日報;2013年
8 記者 耿挺;《分子植物》影響因子首破6分大關[N];上?萍紙;2013年
9 著名數(shù)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樂;用影響因子認定論文質量并不科學[N];中國教育報;2009年
10 記者 曹繼軍 顏維琦;《細胞研究》影響因子提升至11.981[N];光明日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學超;植物殘茬添加后土壤氧化亞氮釋放影響因子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志波;影響因子及累計影響因子標準化指標的設計及應用[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7年
2 羅臻;基于影響因子與h系列指數(shù)的期刊學術水平綜合評價指標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3 張翠翠;A股市場波動周期及其影響因子研究[D];山西財經(jīng)大學;2014年
4 陳俊宏;云南彌勒市宿丫填土滑坡成因及影響因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4年
5 陳傳艷;溫室除濕降溫影響因子優(yōu)化結合的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6 宋鑫佳;黑龍江電網(wǎng)線損影響因子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3年
7 秦霞;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8 丁君;顧客在服裝模擬零售環(huán)境中的運動狀態(tài)研究[D];東華大學;2007年
9 鄒朝暉;巴彥縣耕地產(chǎn)能核算及其影響因子作用關系研究[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10 陳姜;“心肌梗塞的藥物治療”專題論文質量評價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0028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hecizhici/1002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