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時代漢語教科書《象院題語》研究
與其他朝鮮時代漢語教科書不同以,《象院題語》主要是介紹一些實用知識,所以不采用對話體,而是采用了敘述文形式,并且用地道的白話寫成,因此同樣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另一方面,收藏于日本小倉文庫的版本以中還有用筆書寫的朝鮮語音注。雖然其書寫的人及其年代沒有明確體現,而很難確定其所反映的是具體某一時期的語言特征,但據初步考察,其編寫年代至少不會偏離整個17世紀。因此,我們認為,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作為考證17世紀的朝鮮語音韻系統(tǒng)及漢語日語特征的材料。遺憾的是,由于《象院題語》的發(fā)現年代較晚以,所以尚未能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但我們可人為,《象院題語》作為朝鮮時代官辦教科書,不僅反映了當時漢語的樣貌,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朝鮮語的樣貌,因此對研究近代漢語和近代朝鮮語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
第二章《象院題語》解題
2.1《象院題語》的成書年代
與其他文章相比,第16篇"門禁白活"具有一種會話體的色彩。文中雖然沒有出現真正的聽話人,但在其底層中是存在的,是一個編撰者所預設的聽話人,是在與一個預設的聽話人交談。其實,上面有關朝鮮本國的內容,如第2篇"我國時政風俗"、第23篇"我國建治沿革"、第24篇"我國科舉節(jié)次"等都是采用了這樣一個模式交際的場景。社會語言學認為,一定的語言社群有著不同于其他社群的語域,所謂"語域"包括交際場景、交際方式和交際者等。趙冬梅(2011)認為,《象院題語》在編寫之時,對三方面的因素都予以重視,明確了交際者的特殊身份,針對這一特殊身份安排相關內容,使得學習者能夠在大的文化背景下把握外交程序,把握正確的交際方式。2.2《象院題語》的版本
第二語言習得,不僅要掌握其語音、詞匯和語法等語言知識,而且還要了解目的語國家或民族的政治、文化、歷史、地理等背景知識,這樣才能更為有效地促進語言習得。與其他朝鮮時代漢語教科書相比,本文的研究對象《象院題語》正好反映了這樣一個特征。前面提到,《象院題語》是由朝鮮司譯院編印的,其預設學習對象為朝鮮的翻譯官,而翻譯官所要掌握的不僅是一門語言,而且要了解目的語國家或民族的文化知識。換句話說,翻譯官作為一名燕行使節(jié)團的成員,其交際對象是中國的各級官吏。然而,在與中國的政府進行外交活動時,如果僅僅掌握中國的語言,而不了解中國官場的文化,其交際必然會受到影響。我們認為,《象院題語》的編撰者充分認識到這些特殊因素,有意識地安排一些中國的因素。鑒于此,我們認為,《象院題語》具備了作為第二語言(漢語)教材所應有的特點,即針對性和實用性。第三章《象院題語》的譯注.......23
3.1《象院題語》現有譯注之比較.......233.2《象院題語》的譯注.......26
3.3小結.......37
第四章《象院面語》的漢宇音系統(tǒng).......38
4.1《象院題語》的聲母系統(tǒng).......39
4.2《象院題語》的韻母系統(tǒng).......61
第五章《象院屆語》的詞類分析.......91
5.1《象院題語》的方位詞.......92
5.2《象院題語》的代詞..........100
第走章《象院屈語》朝鮮語語音及語言接觸
7.1《象院題語》的朝鮮語語音
由上表1不難發(fā)現,雖然復元音",1"在《象院題語》中出現是一種特殊現象,但其用例也很不穩(wěn)定,有些不僅取"M"音,還出現與其相對應的"三"或M"音(如"每")。可見,復元音",1"在此時也處在逐漸消失的過程當中。至于為何唯獨出現在《象院題語》,需要今后進一步考證。
7.2《象院題語》中的語言接觸現象
與印歐語不同,漢語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形態(tài)變化;與阿爾泰語不同,漢語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格助詞和語尾的變化。因此,詞語在句中的語法功能不能通過詞形本身的變化或借助格助詞和語尾的變化,而是通過語序來表達。沒語語序的基本規(guī)律是主語在前,謂語在后;動詞在前,賓語在后。這些基本語序自古至今有很大的繼承性和穩(wěn)固性!断笤侯}語》也基本上繼承了漢語的上述語序特點,所以閱讀起來沒有很大的障礙。但是,我們發(fā)現,其中也有一些跟上述基本語序不相一致的地方,主要表現在賓語的位置、某些副詞的位置等方面。對于"呵"的來源,祖生利(2002)、孫梅青(2006)等認為,在不排除奴語自身結構規(guī)律發(fā)生作用的前提下,語言接觸也應當作為助詞"呵"功能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誘因之一。祖文指出,"直譯體文獻中用來對譯蒙古語假定式副動詞附加成分的'呵',是宋代出現的漢語固有之助詞……蒙式漢語以'呵'作為假定副動詞附加成分的主要對應形式,也有可能影響到元代漢語,使得'呵'表示假設語氣的功能得到強化。"....
第八章結論
至此,我們通過歷時與共時相結合的方法,對朝鮮時代漢語教科書《象院題語》的成書年代、版本、譯注、漢字音、詞類及句法等方面進行了窮盡式的考察和分析!断笤侯}語》作為17世紀朝鮮漢語教科書,其編纂到成書再到刊行歷經40多年,足以反映整個17世紀的語言特點。下面概括一下本文所得出的結論。第一,在解題方面:首先,根據書中所出現的歷史年號、人物、風情、語言特征及一些零星的文字記載推測《象院題語》于庚午年(1630)始作,辛未年(1631)第一次題語,己未年(1655)第二次題語,己己年第三次題語,庚戌年(1670)鑄字印刷;其次,比較分析已收集到的影印本,根據其修鍵痕跡,分為原刊本和補修本,而所謂"原刊本"是個相對的概念,其并非于庚戌年(160)鑄字印刷的初刊本,而是后來的重刊本;再次,根據內容將其分為六個類型,如(1)有關北京及其周邊地區(qū)的山川風物、名勝古跡的,(2)有關明朝各種文化的,(3)有關赴京使朝貢事宜的,(4)有關朝鮮本國的,(日)記錄旅途相關地理知識的,(6)其他轉載內容;最后,與其他朝鮮時代漢語教科書相比較,我們發(fā)現,作為朝鮮時代漢語教科書,《象院題語》追求的是針對性和實用性,即《象院題語》的所選語料是非常真實的語境,其內容也符合學習者的目標。
.....
參考文獻(略)
,
本文編號:1692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caipu/169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