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1 引言
從國家教育信息化的戰(zhàn)略部署看,從 2012 年開始,教育部發(fā)布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并于 2013年,發(fā)布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強調“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教師必須具備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從而保證信息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①。2014 年,為全面提升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育部繼續(xù)制定了能力標準及課程標準。這些舉措都充分反映了國家重視中小學教師隊伍素質的建設情況,特別是對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的重視。從山西省教育信息化的現(xiàn)狀看,山西省對于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相當重視。2013 年,山西省教育廳發(fā)布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標準,應教育部啟動能力提升工程。2014 年,發(fā)布《山西省教育廳關于 2014-2015 年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工作安排意見》,山西省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問題已經成為教育信息化進一步深入發(fā)展的關鍵問題。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角度看,信息社會給教師提供了一個更廣泛的學習平臺。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以及教育理念,一切以學生為本。要求教師能夠在教學活動中應用信息技術,增強課程的豐富性與多樣化。這就要求教師教師主動學習新技術、新方法、新工具,學會終身學習,提升其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
2 文獻綜述
2.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英國的國家政策要求中小學教師能夠在教學活動中主動地應用信息技術,因此,英國強調對教師們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行提升,并做了許多相關的培訓,以確保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能夠使用信息技術。這一舉措成為英國重視教師培訓的一個重要標志。在培訓中,涵蓋了信息技術應用的相關理論知識,但是重點仍放在課堂教學的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旨在達到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效結合,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在英國教師培訓中,既有對在職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也有對崗前教師的培訓,可見英國政府對教師培訓的重視。信息技術也是在校學生學習的必備課程,學生必須接受信息技術或者通信技術的相關教育,提升信息素養(yǎng)。英國國家培訓教師的模式較為靈活,包括面對面培訓,遠程學習,在線培訓等多種模式。其中,以學校為基地的培訓模式是它的一個基本特色,即我們所說的校本培訓。這種培訓通常是中小學校與一些培訓機構、教育學院以及大學等部門合作,根據學校的需求進行安排,不占用教師的工作時間。首先,由中小學校自行找到教育問題之所在,確定需要提高的能力及培訓的內容;緊接著尋找合作的大學與教育機構,就培訓方案展開探討,確定培訓的目標、時間、內容等,并與其簽訂協(xié)議;然后培訓專家給教師傳授信息化教學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等理論方面的知識,并用多種形式指導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包括設計課程,課堂講授,課后作業(yè),批改評價等;最后對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實踐,進行反思與交流。2.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能力標準中,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從五個維度進行劃分:第一維度為“技術素養(yǎng)”能力,第二維度為“計劃與準備”能力,第三維度為“組織與管理”能力,第四維度為“評估與診斷”能力,第五維度為“學習與發(fā)展”能力,同時,課程標準也制訂了不同維度能力的相關課程。出于對我國的基礎教育環(huán)境以及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與教學能力水平的差異考慮,對于不同學科、不同起點的教師能力的發(fā)展需求,教師培訓選學機制實行“菜單式、自主性、開放式”的模式,要求實行焦點式培訓,深化任務驅動教師培訓,突顯實踐方向,以問題解決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為基準,把網上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各地信息技術教育新模式的運用,網絡進修與教育實踐相輔的培訓方式,推動教師學用結合。主要的培訓模式有研修坊、專家講座、教師工作坊等,由電教館負責,指導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活動,建立信息技術能力水平測試、精品課程評選、作品競賽等活動。
3 相關概念及標準...........11
3.1 相關概念界定..........113.2 相關標準解讀................12
4 山西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現(xiàn)狀分析.............15
4.1 山西省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相關培訓................15
4.2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中存在的問題...........25
5 山西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策略.........................27
5.1 培訓對象“職前+職后”...........27
5.2 培訓內容...................27
5.3 培訓模式“線上+線下”..........33
5.4 學習形式...............37
5 山西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策略
5.1 培訓對象“職前+職后”
在山西省的能力提升工程中,培訓的對象均為在職教師,每年新入職的新手教師需要進行再一輪的重復培訓,使得我省能力提升工程任務重復繁瑣。由此筆者建議,,在對在職教師培訓的前提下,可從我省新進教師的來源抓起。各師范院校每年都會為輸送大批的新手教師,這些師范生在學校畢業(yè)之前,學校會對其教學實踐能力以實習的方式進行培養(yǎng),承擔能力提升工程項目的省教育廳及電教館可以與師范院校合作,借助師范生實習的機會,在對其進行教學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上,可對其信息技術能力進行相關的提升培訓,從而為師范生成為新手教師奠定良好的基礎,有利于師范生迅速成為合格的新手教師,也可減少新手教師在入職后專門進行能力提升培訓的時間與精力。
5.2 培訓內容
由前文的分析,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可分為四大類。在山西省“三通兩平臺”政策的驅動下,山西省各地區(qū)已經基本完成多媒體環(huán)境下電子白板資源的配備,但從整體來講,上述四種教學環(huán)境在山西省的應用情況中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各地區(qū)在能力提升培訓中應根據各地區(qū)的現(xiàn)狀進行相關分析。無論在上述哪種教學環(huán)境下,投影儀、多媒體計算機、電子白板等基本設備的使用為普及培訓。電子書包,移動平板等會成為未來的移動學習空間的一種趨勢,為了山西省信息化環(huán)境的長遠打算作為考慮,新型的學習設備的使用如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的使用也必須作為能力提升培訓的一部分內容作為參考。.......
結束語
本文在相關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對山西省的教育信息化現(xiàn)狀進行調查研究,包括教育資源配備、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以及相關培訓等,以山西省農村薄改項目、置換脫產國培計劃、中移動項目以及能力提升國培項目四個培訓為案例,從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模式、學習方式及評價方式等方面分析出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中存在的不足及問題。在山西省啟動能力提升工程的大背景下,以《能力標準》與《課程標準》為依據,針對上述問題提出提升策略,以利于中小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轉變教學方式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提升山西省的中小學教育信息化。但是,在能力提升培訓中,仍應當著重關注以下幾個問題:(1)政府應加強山西省教育信息化資源的配備。經過筆者對山西省教育信息化資源的調查結果顯示,山西省的教育信息化發(fā)展不均衡,省級城市信息化資源硬件設備及網絡資源建設都相對較好,中級城市次之,縣級城市一般,而山區(qū)則較差。教育信息化資源發(fā)展不平衡,導致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對于信息技術的利用不能得到滿足,初等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中,也不能從真正意義上學以致用,那么,中小學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習方式就成為一種空談。因此,為提升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省政府有必要從信息化教育資源的配備入手,盡最大可能平衡不同地區(qū)的狀況,為山區(qū)等偏遠地區(qū)投入資金并配備一定數(shù)量的電子白板、多媒體教室、機房以及個人計算機、網絡上的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等來滿足教師課堂的需求。另外,教師之間也可以在網絡上進行研討互動與合作學習,從而使山西省的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全方位提升。
..........
參考文獻(略)
本文編號:1500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caipu/150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