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變譯理論的呂叔湘譯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13 23:52
呂叔湘是中國著名的語言學家、翻譯家。他的翻譯作品少而精;谧冏g理論對呂叔湘在1945年至1947年間發(fā)表在《英文月刊》中的短篇譯文進行分析。從語法的層面看,呂叔湘運用"縮、改"等翻譯的變通手段,使譯文更加通順流暢、簡潔凝練。從語用的層面看,呂叔湘將詞的色彩義改譯為更符合上下文語境的詞語。從語篇的角度看,呂叔湘將中國元素滲透到譯文中,使譯文充滿了中國風格。文章主要探討了他的翻譯技巧、翻譯特色,認為其中有諸多可取之處,值得后人學習和借鑒。
【文章來源】:海外英語. 2020,(20)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1 變譯中的“縮”和“改”
1.1“縮”就是對原有作品語句的濃縮
1.2“改”即改變,將原作中的內(nèi)容或形式改成適合讀者文化語境的內(nèi)容或形式
2 對詞的色彩義進行改譯
2.1 對名詞、形容詞、動詞的翻譯都存在感情色彩方面的變譯
2.2 形象色彩是表示具體事物的詞,往往給人一種形象感,這種形象感來自對該事物形象的概括
3 體現(xiàn)中華文化特色
3.1 名詞、稱謂的改譯充滿時代特色
3.2 對行為習慣的改譯
4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呂叔湘譯文的口語化修辭[J]. 劉志剛.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3(09)
[2]呂叔湘先生的翻譯成就概要[J]. 馬秋麗. 蘭臺世界. 2013(16)
[3]呂叔湘先生的翻譯成果概要[J]. 陳韻,任利華. 蘭臺世界. 2013(01)
[4]呂叔湘的翻譯觀[J]. 吳泳. 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4)
[5]用地道漢語進行的再創(chuàng)作──讀《英漢對照呂叔湘譯文三種》[J]. 宗福常.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1996(05)
[6]再創(chuàng)造的翻譯藝術(shù)——評呂叔湘五部獨幕劇的譯文[J]. 黃懋頤. 中國翻譯. 1985(05)
本文編號:3282971
【文章來源】:海外英語. 2020,(20)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1 變譯中的“縮”和“改”
1.1“縮”就是對原有作品語句的濃縮
1.2“改”即改變,將原作中的內(nèi)容或形式改成適合讀者文化語境的內(nèi)容或形式
2 對詞的色彩義進行改譯
2.1 對名詞、形容詞、動詞的翻譯都存在感情色彩方面的變譯
2.2 形象色彩是表示具體事物的詞,往往給人一種形象感,這種形象感來自對該事物形象的概括
3 體現(xiàn)中華文化特色
3.1 名詞、稱謂的改譯充滿時代特色
3.2 對行為習慣的改譯
4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呂叔湘譯文的口語化修辭[J]. 劉志剛.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3(09)
[2]呂叔湘先生的翻譯成就概要[J]. 馬秋麗. 蘭臺世界. 2013(16)
[3]呂叔湘先生的翻譯成果概要[J]. 陳韻,任利華. 蘭臺世界. 2013(01)
[4]呂叔湘的翻譯觀[J]. 吳泳. 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4)
[5]用地道漢語進行的再創(chuàng)作──讀《英漢對照呂叔湘譯文三種》[J]. 宗福常.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1996(05)
[6]再創(chuàng)造的翻譯藝術(shù)——評呂叔湘五部獨幕劇的譯文[J]. 黃懋頤. 中國翻譯. 1985(05)
本文編號:32829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waiguoyuyanwenhua/3282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