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早期譯介研究——以《中華帝國全志》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2-03 15:37
從譯介學視角出發(fā),對以《中華帝國全志》為代表的《本草綱目》早期譯介活動進行研究。以《中華帝國全志》最早英文全譯本"凱夫版"為藍本,探討其"譯介內容"及針對"譯介受眾"所采用的"譯介策略",并簡述"譯介效果"。在譯介過程中,"譯介主體"為了滿足譯入語讀者的需求,通過"譯介內容"的選取及"譯介策略"的應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侗静菥V目》早期譯介的成功得益于各譯介要素間的互動與博弈,為當代中國文化,尤其是中醫(yī)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益借鑒。
【文章來源】:醫(yī)學與哲學. 2020,41(20)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本草綱目》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17—18世紀來華傳教士漢學研究——法國著名漢學家藍莉研究員專訪[J]. 藍莉,阮潔卿. 國際漢學. 2017(03)
[2]從莫言英譯作品譯介效果看中國文學“走出去”[J]. 鮑曉英. 中國翻譯. 2015(01)
[3]從歌德的翻譯三階段論看歸化、異化之爭[J]. 王輝. 外國語言文學研究. 2006(02)
[4]關于李時珍《本草綱目》外文譯本的幾個問題[J]. 潘吉星. 中醫(yī)雜志. 1980(03)
本文編號:3016751
【文章來源】:醫(yī)學與哲學. 2020,41(20)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本草綱目》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17—18世紀來華傳教士漢學研究——法國著名漢學家藍莉研究員專訪[J]. 藍莉,阮潔卿. 國際漢學. 2017(03)
[2]從莫言英譯作品譯介效果看中國文學“走出去”[J]. 鮑曉英. 中國翻譯. 2015(01)
[3]從歌德的翻譯三階段論看歸化、異化之爭[J]. 王輝. 外國語言文學研究. 2006(02)
[4]關于李時珍《本草綱目》外文譯本的幾個問題[J]. 潘吉星. 中醫(yī)雜志. 1980(03)
本文編號:30167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waiguoyuyanwenhua/3016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