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學系統設計——以基于Web的日本語導學系統為例
本文關鍵詞:智能教學系統設計——以基于Web的日本語導學系統為例
【摘要】:智能教學系統(ITS)是以認知科學為理論基礎,綜合人工智能技術、計算機技術、教育心理學等多門學科對學生實施有效教育的一門新的教育技術.ITS可以減少教師的數量和工作時間,還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的動態(tài)調整,具有靈活的應變能力,從而提高教學工作效率和實現因需施教,還可以產生合作學習等新的教學模式.本文闡述了智能教學系統出現的背景,結合日本語導學系統,分析了日本語智能教學系統的結構,并給出了基于Web的日本語智能教學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作者單位】: 云南大學信息學院;昆明理工大學云南省計算機重點實驗室;昆明學院計算機系;
【關鍵詞】: 人工智能 智能計算機輔助教育 智能教學系統
【基金】:云南省教育廳科研資助項目(09Y0047)
【分類號】:G434;H36
【正文快照】: 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目標是使機器能夠完成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復雜工作.人工智能研究的內容十分廣泛,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將人工智能的原理和技術應用到教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蔣秀蓮;;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教學系統研究與設計[J];微型電腦應用;2009年11期
2 劉曉芳,蔣曉華,蒲瑩,羅應立,張建華;電業(yè)職工智能培訓系統關鍵技術研究(I)——智能培訓系統的功能和結構[J];現代電力;2000年01期
3 陳天云;張劍平;;智能教學系統(ITS)的研究現狀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J];中國電化教育;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薛宏偉;蕪湖電廠給水控制和主汽溫控制改造[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2 張潤梅,龔劍,章曙光;機器人足球隊的結構設計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1期
3 龔劍;關于高校開展機器人足球比賽的思考[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4期
4 高朋;黃世祥;;地區(qū)現代化水平BP人工神經網絡評價方法初探[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5 曹永濤 ,陳海清 ,周開基 ,鄭生全;電磁兼容專家系統框架研究[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4年01期
6 鄭虹;楊鴻雁;;Rough知識發(fā)現在焊接領域中的應用[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7 胡毅亭,陳網樺,彭金華,,劉榮海;關于建立火炸藥安全數據庫的探討[J];火炸藥學報;1999年03期
8 張琦;廖捷;吳建軍;劉玉;;基于FTA的通用裝備電子系統故障診斷專家系統設計[J];兵工學報;2008年02期
9 夏潔,高金源;滿足戰(zhàn)場需求的實時飛行路徑規(guī)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10 李英姿;10kV以下供配電設計專家系統[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1997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沈霖;吳蕙;張帆;張蕓;;提高有限元網格自動剖分成功率的研究[A];首屆中國CAE工程分析技術年會暨2005全國計算機輔助工程(CAE)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鮑林江;賈世發(fā);;電網經濟運行實時分析監(jiān)測系統的研究[A];2003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系統自動化專委會供用電管理自動化分專業(yè)委員會成立暨第一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2003年
3 張影;;基于Oracle的空間碎片減緩設計專家數據庫系統[A];2007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8年
4 劉海芳;陳正軍;潘小勇;張海榮;胡國林;;Al方法在梭式窯溫度控制中的應用[A];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一)[C];2009年
5 索雪松;索雪峰;李陽;張曙光;;漏水聲波數據可信度的模糊推理過程[A];2007年河北省電子學會、河北省計算機學會、河北省自動化學會、河北省人工智能學會、河北省計算機輔助設計研究會、河北省軟件行業(yè)協會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周杰;劉剛;孫守遷;;面向虛擬公共環(huán)境的Agent行為策略的研究[A];2005年工業(yè)設計國際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王敏;陳中治;董繼恩;;基于事例的橋梁設計專家系統初探[A];中國公路學會計算機應用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遲嘉昱;孫翎;;決策支持系統研究新進展[A];信息經濟與國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中國信息經濟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梁W
本文編號:9137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913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