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日語“慣用型”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2 05:02
本文關鍵詞:關于日語“慣用型”的研究
【摘要】: 一直以來“慣用型”教學作為日語語法教學中的重點之一而備受學界的重視。尤其是在每年舉行的日語能力測試中,“慣用型”作為必考項目占到語法考試的60%以上,所以市面上隨處可以見到大量關于日語“慣用型”的參考書。教師和學生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在教授和記憶這些“慣用型”條目上。然而筆者觀察發(fā)現(xiàn):這類參考書存在許多問題,如:對“慣用型”的定義模糊,范圍界限不清,語法術語混用,收錄的所謂“慣用型”的條目數(shù)量不一等等,這些都給日語教學帶來極大的困擾。為此近幾年來不少日語研究者開始對日語“慣用型”進行分析研究。然而除了《論日語慣用型的定義及條目選擇》(秦禮君.日語學習與研究,2001(4))等個別論文涉及到“慣用型”本身以外多數(shù)學者的研究還只是停留在個別“慣用型”條目的使用方法上。針對這些現(xiàn)狀筆者從實用角度出發(fā)就“慣用型”本身做一個較為具體全面的分析研究,目的是找出它的特點,從而為“慣用型”教學提供方法。 筆者首先查閱了相關文獻,了解了前人的研究進程。接著筆者在第三章將“慣用型”和“句型”“慣用語”這兩個最易混淆的語法術語進行比較,以此說明它們的不同,同時也劃定了“慣用型”的基本范圍,給“慣用型”下了基本定義。在第四章,作者把“慣用型”分為了:作為定語的“慣用型”;作為狀語的“慣用型”;作為補語的“慣用型”,進而把“定語慣用型”和用言連體形,「の」對比比較;把“狀語慣用型”和助詞對比比較;最后把“補語慣用型”和助動詞,補助用言對比比較。比較分析后得出異同點和“慣用型”使用上的特點共28條。在第五章筆者提出了目前國內“慣用型”教學中存在的三點問題,并從實際教學出發(fā),結合上一章總結的28點規(guī)律,提出了三點學習“慣用型”的方法,希望對日語教學者有所裨益。第六章中筆者對全文作了總結,重新審視了“慣用型”的定義用法及范圍,并提出了本文尚存在的問題并指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本文第四章的語料來自于《日語慣用型》(周炎輝.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8)。該書可以說是國內第一個系統(tǒng)闡述日語“慣用型”的書,本文對“慣用型”的定義就是沿用了該書所提出的定義。當然該書也不是毫無瑕疵的,在第四章的最后,筆者指出了該書中存在的兩點問題。本文第六章的語料來自《日本語能力考試語法問題對策》(亞洲學生文化協(xié)會留學生日本語科.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12)使用該書是因為從實際應試角度出發(fā),該書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且在日語學習者中使用率很高。 本文的理論依據是喬姆斯基的“生成語法”,從句子的構成角度來說明“慣用型”在日語構句中起到的作用。在具體論述中,作者將重點放在句子是如何成立這個角度,而不是從句子成分或單詞意義這個層面來說。此外,作者采用演繹研究方法,先提出假說,再用歸納的方法總結假說類型,印證假說的合理性。 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從句法的角度對“慣用型”進行了詳細分類,并將“慣用型”同一般意義上的語法功能詞作了深入的比較得出了一些規(guī)律和特點。此外,本文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所提出的“慣用型”的學習記憶方法也是作者的創(chuàng)新之處。
【關鍵詞】:慣用型 助動詞 助詞 補助用言 生成語法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H36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要旨10-12
- 第一章 先行研究12-19
- 1.1 「ac用型」についての娭爭12-14
- 1.2 研究の理娭基y14-19
- 1.2.1 生成文法14-16
- 1.2.2 日本姙と生成文法16-19
- 第二章 研究のQg容と目的19-21
- 2.1 研究の目的19
- 2.2 研究の[,
本文編號:7765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7765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