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語抱怨言語行為的語用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俄語抱怨言語行為的語用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言語行為理論 抱怨言語行為 語言表達手段 社會性別分析 受話人回應(yīng)
【摘要】:作為語用學重要組成部分的言語行為理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蓬勃發(fā)展。目前學者們給予言語行為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很大關(guān)注。并且這已成為言語行為理論發(fā)展的趨勢。本文主要內(nèi)容是對抱怨言語行為的語用研究。 論文由引言、正文部分的四章、結(jié)語和參考文獻構(gòu)成: 前言:在這部分中對理論框架,文獻綜述,文章新意等做了簡要敘述。 第一章:本章是全文的理論基礎(chǔ)。在本章中闡釋了抱怨言語行為理論。 第二章:抱怨言語行為的分類及表達。該章為本文的主要部分。抱怨言語行為分為直接和間接抱怨。抱怨語言表達手段抱怨重復(fù)、重音、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以及抱怨表達的間接手段。除此之外,本章中還敘述了抱怨言語行為與禮貌之間的關(guān)系。 第三章:抱怨言語行為的社會性別研究。這是本文的新意所在,,文中分析了男女在口頭表達抱怨時的差異。 第四章:受話人對說話人抱怨的回應(yīng)。本章主要內(nèi)容:受話人對直接抱怨的回應(yīng)及對間接抱怨的回應(yīng)。 結(jié)語:對全文簡單扼要的總結(jié)。
【關(guān)鍵詞】:言語行為理論 抱怨言語行為 語言表達手段 社會性別分析 受話人回應(yīng)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35
【目錄】:
- Слово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и4-5
- Реферат5-6
- 摘要6-9
- Введение9-11
- Глава 1 Жалобакакречевойакт11-17
- 1.1 Понятиеречевогоакта11-12
- 1.2 алобакакречевойакт12-17
- Глава 2 Классификацияречевогоактажалобы иязыковыесредстваеговыражения17-29
- 2.1 Речевойактпрямойжалобы17-19
- 2.2 Речевойакткосвеннойжалобы19-21
- 2.3 Языковыесредствавыраженияречевогоактажалобы21-25
- 2.3.1 Повтор21
- 2.3.2 Интонация21-22
- 2.3.3 Вопросительноепредложение22-23
- 2.3.4 Побудительноепредложение23
- 2.3.5 Восклицательноепредложение23-24
- 2.3.6 Косвенныеспособывыраженияжалобы24-25
- 2.4 РечевойактжалобыивежливостьГлава 3 Гендерныйанализречевогоактажалобы25-29
- Глава 3 Гендерный анализ речевого акта жалобы29-37
- 3.1 Гендерныеисследования29-31
- 3.2 Гендерныйподходкречувомуактужалобы31-37
- 3.2.1 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аягендерология31-34
- 3.2.2 Различиявупотребленииречевогоактажалобымеждумужчинамииженщинами34-37
- Глава 4 Откликадресатанаречевойактжалобыговорящего37-42
- 4.1 Перлокутивныйакт37-38
- 4.2 Откликадресатанаречевойактпрямойжалобы38-40
- 4.3 Откликадресатанаречевойакткосвеннойжалобы40-42
- Заключение42-43
- Литература43-4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段袁冰;;“恭維”言語行為成功實施問題探討[J];云南電大學報;2011年02期
2 李少彥;;口譯中超語言信息探析[J];中國翻譯;2011年03期
3 周丹;;不禮貌言語行為研究綜述[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8期
4 李明霞;;插入語在英語中的語用[J];天津市經(jīng)理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5 瞧秀梅;王海芬;;言語與情緒[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6 曾胤春;;電視女性談話節(jié)目中語碼轉(zhuǎn)換現(xiàn)象探析[J];華章;2011年24期
7 韓曉;;言語行為的雙重結(jié)構(gòu)與譯本研究——一個交往行為理論的視角[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楊曉;;“言外之意”的理解[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6期
9 周佳;;淺析禮貌策略[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8期
10 李韶麗;;教師積極禮貌策略用語的語用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大津;;論言語行為“得體性”探討中的概念混亂[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唐炎;龔堅;郭禮;張新;;基于言語行為的體育教師課堂角色的實證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3 胡友信;;“THANK YOU”用語的言語行為與作用[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6年
4 胡范鑄;;中國新聞言語行為構(gòu)成性規(guī)則的演繹分析[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徐學會;付伊;;短信語言語用研究[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趙永青;孫鑫;王琴;;“CCTV杯”英語演講中提問前過渡語使用的研究[A];全球化中的英語演講:挑戰(zhàn)與創(chuàng)新——首屆全國英語演講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聶桂蘭;;標語口號在鄉(xiāng)村——江西吉安鄉(xiāng)村戶外標語口號的田野調(diào)查[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王曉卉;;英漢形式與意義不一致的文化語用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9 陳俊;張積家;張艷輝;;教師管教言語行為語效的比較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胡范鑄;;中國新聞?wù)Z言研究范式的若干思考[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江曉紅 肇慶學院外國語學院;多元與融合:語用研究的認知視角[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2 向明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困境求變”:語用研究的經(jīng)濟分析視角[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3 張國功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重構(gòu):邏輯起點的重立與內(nèi)涵構(gòu)建[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簡方;在語用邏輯里收獲思想[N];光明日報;2002年
5 本報記者 楊曙光;游離在城鄉(xiāng)之間[N];農(nóng)民日報;2003年
6 王偉;心理為啥影響藥效[N];民族醫(yī)藥報;2007年
7 馮驥才;年文化[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8 羅建湖;您做好服藥心理準備了嗎[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7年
9 煙臺大學法學院教師、法理學博士 程朝陽;西方古典修辭技巧與我國的法庭調(diào)解語言研究[N];人民法院報;2008年
10 田永勝;“針眼”中的世人百態(tài)[N];中華讀書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文兵;漢英維護言語行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樊小玲;漢語指令言語行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于秀成;漢語中非真誠性邀請行為語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呂晶晶;合意性原則與刑事庭審轉(zhuǎn)述行為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5 莫愛屏;漢語話語中推理照應(yīng)的語用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3年
6 梁曉玲;現(xiàn)代漢語引發(fā)句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7 韓仲謙;心理詞匯的語用研究及其對二語詞匯教學的意義[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8 金立;合作與會話——合作原則及其應(yīng)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9 趙明煒;會話的交互言語行為模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10 彭建平;商品說明語的語法語義語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葉慧;漢語虛假言語行為語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2 王麗梅;俄語疑問句的語用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3 胡巍葳;俄語祝愿言語行為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3年
4 劉君紅;中美電影中的恭維言語行為跨文化比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5 孫曉佳;俄語抱怨言語行為的語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6 郭晉媛;漢語教學語境下不贊同言語行為的語用學分析[D];山西大學;2004年
7 凌來芳;[D];安徽大學;2004年
8 程進軍;贊揚言語行為的跨文化研究:培養(yǎng)外語學習中的交際能力[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9 孫亞琳;從拒絕言語行為反觀外語學習對學習者文化身份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董臻;中美文化差異之言語行為比較——“承諾”的文化差異[D];大連海事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6368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eyulunwen/636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