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世言校注》訂補
發(fā)布時間:2021-08-01 20:11
韓國學者樸在淵先生1991年發(fā)現(xiàn)了奎章閣本《型世言》后,進行了標點、校勘、注釋等綜合研究,于1993年出版了《型世言校注》。本文從漢語史料、文獻學角度,綜合運用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訓詁學、漢語史等方面的知識,具體運用比較法、陳垣?彼姆ā⑴疟葰w納法以及統(tǒng)計法,對樸在淵所作的整理工作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糾其所誤,補其所失,以期恢復《型世言》文本原貌。本文主體部分共分為三章,第一章從校勘入手,對《型世言》校注本的失校和誤校逐一提出訂補意見,為下一步標點及注釋整理工作提供一個較為真實的版本。第二章為標點糾誤,對樸本當斷未斷、不當斷而誤斷等四種類型的標點錯誤加以糾正。第三章為注釋訂補,糾正其錯誤的注釋,補釋其當注未注未注的詞語。
【文章來源】:江蘇師范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9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目錄
一、 緒論
(一) 《型世言》及樸在淵校注本研究的意義
(二) 《型世言》整理研究工作概述
(三) 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和研究方法
二、 《型世言校注》?毖a正
(一) 失校
(二) 誤校
三、 《型世言校注》標點糾誤
(一) 當斷未斷
(二) 不當斷而誤斷
(三) 當屬上而誤屬下
(四) 當屬下而誤屬上
四、 《型世言校注》注釋訂補
(一) 當注未注
(二) 誤注
(三) 注釋的其他問題
五、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明清小說中的“盔洗”和“梅洗”[J]. 趙紅梅,程志兵. 中國語文. 2011(03)
[2]《型世言》中“來”字的一種特殊用法[J]. 楊正超. 平頂山學院學報. 2010(04)
[3]《型世言》表將來時間副詞考察[J]. 劉麗.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9(10)
[4]《型世言》介詞“以”用法分析[J]. 宿丹萍. 語文學刊. 2009(15)
[5]關(guān)于《〈型世言〉評注》若干問題的商榷[J]. 楊朝霞,王曉霞.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09(06)
[6]《型世言》中“和”類虛詞用法分布計量考察[J]. 郭才正,曹煒. 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 2008(05)
[7]《型世言》詞語補釋[J]. 趙紅梅. 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3)
[8]《型世言》“甚”組程度副詞計量考察[J]. 鄭燕萍. 懷化學院學報. 2008(04)
[9]《型世言》“VO過”“V得O過”研究[J]. 陸曉華. 滁州學院學報. 2008(02)
[10]《型世言》多義程度副詞計量考察[J]. 鄭秋娟. 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1)
碩士論文
[1]《型世言》語氣詞研究[D]. 王桂峰.山東師范大學 2010
[2]《型世言》中的處置式研究[D]. 楊正超.福建師范大學 2009
[3]《型世言》親屬稱謂研究[D]. 張錦文.南京師范大學 2007
[4]《型世言》程度副詞研究[D]. 王麗潔.山東大學 2007
[5]《型世言》詞語重疊研究[D]. 胡飛君.四川大學 2007
[6]《型世言》疑問句研究[D]. 盛曉楠.山東師范大學 2005
[7]《型世言》助詞研究[D]. 呂傳峰.蘇州大學 2003
[8]《型世言》介詞研究[D]. 張云峰.蘇州大學 2003
[9]《型世言》代詞研究[D]. 施建平.蘇州大學 2003
[10]《型世言》初探[D]. 吉玉萍.南京師范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316172
【文章來源】:江蘇師范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9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目錄
一、 緒論
(一) 《型世言》及樸在淵校注本研究的意義
(二) 《型世言》整理研究工作概述
(三) 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和研究方法
二、 《型世言校注》?毖a正
(一) 失校
(二) 誤校
三、 《型世言校注》標點糾誤
(一) 當斷未斷
(二) 不當斷而誤斷
(三) 當屬上而誤屬下
(四) 當屬下而誤屬上
四、 《型世言校注》注釋訂補
(一) 當注未注
(二) 誤注
(三) 注釋的其他問題
五、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明清小說中的“盔洗”和“梅洗”[J]. 趙紅梅,程志兵. 中國語文. 2011(03)
[2]《型世言》中“來”字的一種特殊用法[J]. 楊正超. 平頂山學院學報. 2010(04)
[3]《型世言》表將來時間副詞考察[J]. 劉麗.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9(10)
[4]《型世言》介詞“以”用法分析[J]. 宿丹萍. 語文學刊. 2009(15)
[5]關(guān)于《〈型世言〉評注》若干問題的商榷[J]. 楊朝霞,王曉霞.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09(06)
[6]《型世言》中“和”類虛詞用法分布計量考察[J]. 郭才正,曹煒. 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 2008(05)
[7]《型世言》詞語補釋[J]. 趙紅梅. 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3)
[8]《型世言》“甚”組程度副詞計量考察[J]. 鄭燕萍. 懷化學院學報. 2008(04)
[9]《型世言》“VO過”“V得O過”研究[J]. 陸曉華. 滁州學院學報. 2008(02)
[10]《型世言》多義程度副詞計量考察[J]. 鄭秋娟. 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1)
碩士論文
[1]《型世言》語氣詞研究[D]. 王桂峰.山東師范大學 2010
[2]《型世言》中的處置式研究[D]. 楊正超.福建師范大學 2009
[3]《型世言》親屬稱謂研究[D]. 張錦文.南京師范大學 2007
[4]《型世言》程度副詞研究[D]. 王麗潔.山東大學 2007
[5]《型世言》詞語重疊研究[D]. 胡飛君.四川大學 2007
[6]《型世言》疑問句研究[D]. 盛曉楠.山東師范大學 2005
[7]《型世言》助詞研究[D]. 呂傳峰.蘇州大學 2003
[8]《型世言》介詞研究[D]. 張云峰.蘇州大學 2003
[9]《型世言》代詞研究[D]. 施建平.蘇州大學 2003
[10]《型世言》初探[D]. 吉玉萍.南京師范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3161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3316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