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章閣本《文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14 06:59
奎章閣本《文選》是朝鮮世宗十年(1428)以北宋元祐九年(1094)秀州本為底本的刻本,它保存了歷史上第一部五臣李善合注本——秀州本的基本面貌。在秀州本已經(jīng)亡佚的情況下,奎章閣本的文獻價值顯得尤為重要。首先,通過奎章閣本《文選》,可以了解《文選》從單注本到合注本發(fā)生的內(nèi)容與形式方面的變化,歸納《文選》從單注本到合注本的演變規(guī)律,從而推動《文選》版本的研究。其次,奎章閣本《文選》可以為李善注和五臣注的整理、探尋兩者的原貌提供重要依據(jù)!段倪x》李善注、五臣注自唐代問世以來,版本甚眾,內(nèi)容各異。其原貌究竟如何,學界對此爭論不休?麻w本依據(jù)的李善注和五臣注,均為較早的本子,更接近李善注和五臣注的原貌。因此,奎章閣本可以作為整理研究李善注和五臣注的權威底本,亦可作為評價其他版本的重要參照。再次,奎章閣本《文選》可以為《文選》定本和新注本提供底本和依據(jù)。因版本眾多且各有不同,《文選》至今尚無學界公認的定本,《文選》新注也是現(xiàn)代一直被關注卻難以解決的問題,原因之一即底本如何選擇的問題。通過對奎章閣本《文選》細致的文本校讀發(fā)現(xiàn),它有資格成為《文選》定本和新注本的可靠底本和斷定依據(jù)。本文以奎章閣本《文...
【文章來源】:河南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24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奎章閣本《文選》概述
第一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的刊刻
第二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的來源
第三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研究綜述
第二章 奎章閣本《文選》正文研究
第一節(jié) 從五臣本之處
一 此處用字不同
二 此處五臣無、李善有
三 此處五臣有、李善無
四 此處語句不同
五 此處語序不同
第二節(jié) 從李善本之處
一 此處用字不同
二 此處五臣無、李善有
三 此處語序不同
第三節(jié) 兩本皆不從之處
一 三本實際相同
二 實從五臣本
三 實從李善本
四 奎章閣本自成一家
第四節(jié) 主依五臣本、偶參李善本
第三章 奎章閣本《文選》斷句位置研究
第一節(jié) 只有五臣本斷句時的處理方法
一 保持原貌
二 并作一處
三 移至李善本獨有斷句處
四 移至兩本共有斷句處
五 拆分它處李善注以就五臣本獨有斷句處
第二節(jié) 只有李善本斷句時的處理方法
一 保持原貌
二 取消本處
三 并作一處
四 移至五臣本獨有斷句處
五 移至兩本共有斷句處
六 拆分它處五臣注以就李善本獨有斷句處
第三節(jié) 五臣本與李善本同時斷句下注時的處理方法
一 保持原貌
二 同時移動
第四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斷句的基本原則
第四章 奎章閣本《文選》音注研究
第一節(jié) 李善單注本音注體例簡述
一 從音注方法來看
二 從音注內(nèi)容來看
三 從音注位置來看
第二節(jié) 五臣單注本音注體例簡述
一 以《上林賦》為例
二 五臣音注的方法
三 五臣音注的形式
四 偶有失誤之處
第三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五臣音注形式變化考
一 改“反”為“切”字
二 增“音、切、聲”字
三 刪“音、反、聲”字
第四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增添五臣音注考
一 基本情況
二 來源探究
三 原因蠡測
第五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刪除五臣音注考
一 因善注有而刪
二 疑秀州本誤脫
三 奎章閣本誤脫
四 誤作正文字體
五 改為李善音注
第六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刪除李善音注考
一 因五臣注有而刪
二 改為句中校語
三 改為五臣音注
第七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處理音注的方法和原則
一 處理方法
二 處理原則
第五章 奎章閣本《文選》五臣注研究
第一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省略五臣注研究
一 省略五臣注之處
二 省略之處的同異
三 省略五臣注的原則
第二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刪減五臣注研究
一 刪減五臣注之處
二 刪減之處的同異
三 刪減五臣注的原因
第三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增添五臣注研究
一 因合注而增
二 因省略或刪減李善注而增
三 因誤、脫注者名而增
四 因校語入注而增
五 因善注闌入而增
六 因糾正訛誤而增
第四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拆分五臣注研究
一 拆分五臣注之處
二 拆分五臣注的方式
三 拆分五臣注的類型
四 拆分五臣注的原因
第六章 奎章閣本《文選》李善注研究
第一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省略李善注研究
一 省略李善注之處
二 省略之處的同異
三 省略的原因
第二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刪減李善注研究
一 刪減李善注之處
二 刪減之處的同異
三 刪減李善注的原因
第三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增添李善注研究
一 因合注而增
二 因五臣注闌入而增
三 因糾正訛誤而增
四 疑為奎章閣本衍
五 疑為秀州本衍或監(jiān)本脫
第四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拆分李善注研究
一 拆分李善注的方式
二 拆分的類型
三 拆分李善注的原因
第七章 奎章閣本《文選》五臣注和李善注比較研究
第一節(jié) 略注
第二節(jié) 刪注
第三節(jié) 增注
第四節(jié) 拆注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文選》三家注:唐代《文選》的詮釋歷程[J]. 郭寶軍. 文學評論. 2012(06)
[2]六臣本《文選》李善注研究[J]. 王立群. 內(nèi)江師范學院學報. 2012(05)
[3]從抄本到刻本的清整——北宋國子監(jiān)本《文選》研究之一[J]. 郭寶軍.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 2012(01)
[4]敦煌白文無注本《文選》與宋刻《文選》[J]. 王立群.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 2012(01)
[5]胡刻本《文選》底本的幾個問題[J]. 郭寶軍. 中州學刊. 2012(01)
[6]宋人對《文選》李善注、五臣注的評議[J]. 郭寶軍.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6)
[7]《文選集注》研究——以李善注為中心的一個考察[J]. 王立群. 漢語言文學研究. 2011(03)
[8]《文選集注》的發(fā)現(xiàn)、流傳與整理[J]. 傅剛. 文學遺產(chǎn). 2011(05)
[9]尤刻本《文選》增注研究——以《吳都賦》為例的一個考察[J]. 王立群.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5)
[10]廣都裴氏本《文選》刊刻年代考[J]. 郭寶軍. 中國韻文學刊. 2011(02)
本文編號:3185204
【文章來源】:河南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24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奎章閣本《文選》概述
第一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的刊刻
第二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的來源
第三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研究綜述
第二章 奎章閣本《文選》正文研究
第一節(jié) 從五臣本之處
一 此處用字不同
二 此處五臣無、李善有
三 此處五臣有、李善無
四 此處語句不同
五 此處語序不同
第二節(jié) 從李善本之處
一 此處用字不同
二 此處五臣無、李善有
三 此處語序不同
第三節(jié) 兩本皆不從之處
一 三本實際相同
二 實從五臣本
三 實從李善本
四 奎章閣本自成一家
第四節(jié) 主依五臣本、偶參李善本
第三章 奎章閣本《文選》斷句位置研究
第一節(jié) 只有五臣本斷句時的處理方法
一 保持原貌
二 并作一處
三 移至李善本獨有斷句處
四 移至兩本共有斷句處
五 拆分它處李善注以就五臣本獨有斷句處
第二節(jié) 只有李善本斷句時的處理方法
一 保持原貌
二 取消本處
三 并作一處
四 移至五臣本獨有斷句處
五 移至兩本共有斷句處
六 拆分它處五臣注以就李善本獨有斷句處
第三節(jié) 五臣本與李善本同時斷句下注時的處理方法
一 保持原貌
二 同時移動
第四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斷句的基本原則
第四章 奎章閣本《文選》音注研究
第一節(jié) 李善單注本音注體例簡述
一 從音注方法來看
二 從音注內(nèi)容來看
三 從音注位置來看
第二節(jié) 五臣單注本音注體例簡述
一 以《上林賦》為例
二 五臣音注的方法
三 五臣音注的形式
四 偶有失誤之處
第三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五臣音注形式變化考
一 改“反”為“切”字
二 增“音、切、聲”字
三 刪“音、反、聲”字
第四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增添五臣音注考
一 基本情況
二 來源探究
三 原因蠡測
第五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刪除五臣音注考
一 因善注有而刪
二 疑秀州本誤脫
三 奎章閣本誤脫
四 誤作正文字體
五 改為李善音注
第六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刪除李善音注考
一 因五臣注有而刪
二 改為句中校語
三 改為五臣音注
第七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處理音注的方法和原則
一 處理方法
二 處理原則
第五章 奎章閣本《文選》五臣注研究
第一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省略五臣注研究
一 省略五臣注之處
二 省略之處的同異
三 省略五臣注的原則
第二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刪減五臣注研究
一 刪減五臣注之處
二 刪減之處的同異
三 刪減五臣注的原因
第三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增添五臣注研究
一 因合注而增
二 因省略或刪減李善注而增
三 因誤、脫注者名而增
四 因校語入注而增
五 因善注闌入而增
六 因糾正訛誤而增
第四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拆分五臣注研究
一 拆分五臣注之處
二 拆分五臣注的方式
三 拆分五臣注的類型
四 拆分五臣注的原因
第六章 奎章閣本《文選》李善注研究
第一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省略李善注研究
一 省略李善注之處
二 省略之處的同異
三 省略的原因
第二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刪減李善注研究
一 刪減李善注之處
二 刪減之處的同異
三 刪減李善注的原因
第三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增添李善注研究
一 因合注而增
二 因五臣注闌入而增
三 因糾正訛誤而增
四 疑為奎章閣本衍
五 疑為秀州本衍或監(jiān)本脫
第四節(jié) 奎章閣本《文選》拆分李善注研究
一 拆分李善注的方式
二 拆分的類型
三 拆分李善注的原因
第七章 奎章閣本《文選》五臣注和李善注比較研究
第一節(jié) 略注
第二節(jié) 刪注
第三節(jié) 增注
第四節(jié) 拆注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文選》三家注:唐代《文選》的詮釋歷程[J]. 郭寶軍. 文學評論. 2012(06)
[2]六臣本《文選》李善注研究[J]. 王立群. 內(nèi)江師范學院學報. 2012(05)
[3]從抄本到刻本的清整——北宋國子監(jiān)本《文選》研究之一[J]. 郭寶軍.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 2012(01)
[4]敦煌白文無注本《文選》與宋刻《文選》[J]. 王立群.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 2012(01)
[5]胡刻本《文選》底本的幾個問題[J]. 郭寶軍. 中州學刊. 2012(01)
[6]宋人對《文選》李善注、五臣注的評議[J]. 郭寶軍.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6)
[7]《文選集注》研究——以李善注為中心的一個考察[J]. 王立群. 漢語言文學研究. 2011(03)
[8]《文選集注》的發(fā)現(xiàn)、流傳與整理[J]. 傅剛. 文學遺產(chǎn). 2011(05)
[9]尤刻本《文選》增注研究——以《吳都賦》為例的一個考察[J]. 王立群.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5)
[10]廣都裴氏本《文選》刊刻年代考[J]. 郭寶軍. 中國韻文學刊. 2011(02)
本文編號:31852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3185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