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建設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12 20:47
數字化平臺建設有助于加強西安歷史文化宣傳力度,可使公眾深度共享歷史文化資源,有利于資源信息互動整合,促進西安數字文化產業(yè)發(fā)展。西安已建設了一些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但總體上對其認知不夠、市級層面的平臺還較為缺乏,存在系統(tǒng)分割、文化和科技融合不深、更多趨于展示而缺雙邊或多邊互動等問題,平臺的數字文化產業(yè)經濟效益有待開發(fā)提升。針對此,西安市應高度重視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建設,不斷深化平臺建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處理好省市平臺的關系,關注研究平臺的數字文化產業(yè)經濟效益,鼓勵探索PPP模式的平臺建設。
【文章來源】:唐都學刊. 2020年03期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一、西安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西安歷史文化資源傳播宣傳展示力度
(二)深度共享西安豐富而優(yōu)質的歷史文化資源
(三)加強西安歷史文化資源信息互動整合
(四)促進西安數字文化產業(yè)發(fā)展
二、西安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建設現狀
(一)文物及博物館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古籍文獻
(四)綜合性平臺
三、西安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建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一)西安市相對單獨體系的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尚少
(二)對西安歷史文化資源及其數字化平臺建設認知不足
(三)現有數字館、數據庫平臺更多趨于展示,缺少雙邊或多邊互動
(四)系統(tǒng)分割,文化和科技融合不深,綜合性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建設任重道遠
(五)平臺的數字文化產業(yè)經濟效益有待開發(fā)提升
四、西安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建設的建議與對策
(一)高度重視西安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建設
(二)深化平臺建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三)處理好省市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的關系
(四)關注研究西安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的數字文化產業(yè)經濟效益
(五)鼓勵探索PPP模式的西安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建設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公共文化與文化產業(yè)互動的區(qū)隔與融合[J]. 李炎. 學術論壇. 2018(01)
[2]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J]. 紀東東,文立杰. 江漢論壇. 2017(11)
[3]公共文化與文化產業(yè)融合發(fā)展:內在邏輯、現實困境與推進路徑[J]. 胡守勇. 圖書館. 2017(10)
[4]平臺經濟的崛起[J]. Martin Kenney,John Zysman,賈開. 經濟導刊. 2016(06)
[5]平臺經濟的特點分析[J]. 葉秀敏.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2)
[6]PPP模式理論闡釋及其現實例證[J]. 劉薇. 改革. 2015(01)
[7]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知識整合平臺建設[J]. 宋麗華,李萬社,董濤. 圖書館雜志. 2015(01)
[8]資源內涵的新拓展:歷史文化資源[J]. 趙東. 人文雜志. 2014(04)
[9]平臺戰(zhàn)略研究評述及展望[J]. 張小寧. 經濟管理. 2014(03)
[10]音樂院校數據庫建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以“西安鼓樂數據庫”為例[J]. 楊國棟. 音樂天地. 2013(10)
本文編號:2913249
【文章來源】:唐都學刊. 2020年03期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一、西安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西安歷史文化資源傳播宣傳展示力度
(二)深度共享西安豐富而優(yōu)質的歷史文化資源
(三)加強西安歷史文化資源信息互動整合
(四)促進西安數字文化產業(yè)發(fā)展
二、西安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建設現狀
(一)文物及博物館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古籍文獻
(四)綜合性平臺
三、西安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建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一)西安市相對單獨體系的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尚少
(二)對西安歷史文化資源及其數字化平臺建設認知不足
(三)現有數字館、數據庫平臺更多趨于展示,缺少雙邊或多邊互動
(四)系統(tǒng)分割,文化和科技融合不深,綜合性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建設任重道遠
(五)平臺的數字文化產業(yè)經濟效益有待開發(fā)提升
四、西安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建設的建議與對策
(一)高度重視西安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建設
(二)深化平臺建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三)處理好省市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的關系
(四)關注研究西安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的數字文化產業(yè)經濟效益
(五)鼓勵探索PPP模式的西安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建設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公共文化與文化產業(yè)互動的區(qū)隔與融合[J]. 李炎. 學術論壇. 2018(01)
[2]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J]. 紀東東,文立杰. 江漢論壇. 2017(11)
[3]公共文化與文化產業(yè)融合發(fā)展:內在邏輯、現實困境與推進路徑[J]. 胡守勇. 圖書館. 2017(10)
[4]平臺經濟的崛起[J]. Martin Kenney,John Zysman,賈開. 經濟導刊. 2016(06)
[5]平臺經濟的特點分析[J]. 葉秀敏.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2)
[6]PPP模式理論闡釋及其現實例證[J]. 劉薇. 改革. 2015(01)
[7]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知識整合平臺建設[J]. 宋麗華,李萬社,董濤. 圖書館雜志. 2015(01)
[8]資源內涵的新拓展:歷史文化資源[J]. 趙東. 人文雜志. 2014(04)
[9]平臺戰(zhàn)略研究評述及展望[J]. 張小寧. 經濟管理. 2014(03)
[10]音樂院校數據庫建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以“西安鼓樂數據庫”為例[J]. 楊國棟. 音樂天地. 2013(10)
本文編號:29132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2913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