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中抗“博物館疲勞”的展陳設計研究
【學位單位】:長春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G265
【部分圖文】:
第 4 章 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中抗“博物館疲勞”的展陳設計應用分析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是一座國家級專題博物館,秉承著保護雕版印刷文物和傳承雕版印刷技藝的宗旨弘揚中國雕版印刷文化。常設兩大主題展廳為“中國雕版印刷展廳”和“揚州與雕版印刷展廳”。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中展陳設計優(yōu)良巧思頗多,值得深入分析研究,為后續(xù)的博物館展陳設計提供借鑒參考。筆者從如下三方面進行了具體分析:4.1 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中展陳空間設計分析4.1.1 合理的空間規(guī)劃
第 4 章 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中抗“博物館疲勞”的展陳設計應用分析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是一座國家級專題博物館,秉承著保護雕版印刷文物和傳承雕版印刷技藝的宗旨弘揚中國雕版印刷文化。常設兩大主題展廳為“中國雕版印刷展廳”和“揚州與雕版印刷展廳”。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中展陳設計優(yōu)良巧思頗多,值得深入分析研究,為后續(xù)的博物館展陳設計提供借鑒參考。筆者從如下三方面進行了具體分析:4.1 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中展陳空間設計分析4.1.1 合理的空間規(guī)劃
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使用各種弧形的自然形態(tài)來構(gòu)建空間,打破了傳統(tǒng)的具有強制意味的矩狀空間或展廳間相互對望的“套筒式”空間格局,避免了呆板或?qū)ν目臻g減弱參觀者觀展興趣或分散參觀者的觀展注意力。館內(nèi)中庭區(qū)域不以實體界面來分割空間,設以綠植、造型物虛擬分割空間,模糊了空間界限使空間具有一定個性,活潑而又有變化,營造了一種輕松自由的氛圍。展廳內(nèi)部采用隱性的隔斷,主要以改變空間形態(tài)、變換地面鋪裝及使用展板提示來劃分各展陳單元,使得人流順暢,提高了觀眾在展廳內(nèi)的流動率。館內(nèi)主要的休息區(qū)域設在了二樓中庭內(nèi),這里擁有自然采光,周圍放置若干綠植,能暫時緩解參觀者的生理疲勞。休息區(qū)不遠處,非遺傳承人們正在為參觀者現(xiàn)場演示雕版印刷的流程。4.1.2 流暢的動線設計動線設計應和整體布局一并規(guī)劃,遵循最優(yōu)化原則:不宜過長,要使參觀者經(jīng)過并觀賞到所有展陳要點的同時盡量少走路,在角度的處理上,圓角優(yōu)于鈍角,鈍角優(yōu)于直角,應避免銳角的出現(xiàn),同時還應注意給予參觀者路線自主選擇權(quán)。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莉莉;;智慧博物館建設路徑探索[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年19期
2 王璐;;淺談新時期的博物館與大學[J];遼寧省博物館館刊;2015年00期
3 張建國;俞益武;;基于消費者認可的杭州博物館業(yè)發(fā)展思路研究[J];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4 雷學剛;溫相君;;抓好博物館可持續(xù)發(fā)展 打造直轄市人文新名片[J];新重慶;2007年03期
5 周繼洋;;5G時代的智慧博物館建設[J];中國建設信息化;2019年09期
6 黎杏芬;;簡析中小型智慧博物館的建設[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年06期
7 畢玉霞;;智慧博物館建設中的機遇和挑戰(zhàn)[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年09期
8 黃杰;;以應用為導向推進智慧博物館建設[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年13期
9 丁航;呂靜;熊蕾;;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推動智慧博物館建設的分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年16期
10 魏浩浩;;忘卻時光,難忘你——屬于青島的博物館時間[J];走向世界;2017年5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付淑華;;淺談博物館人在博物館建設中的作用[A];博物館學文集.13[C];2018年
2 程京生;;非國有博物館應成為未來博物館建設的方向[A];中國博物館通訊(2016年12月總第352期)[C];2016年
3 雍玲玲;;淺談博物館與社會公眾的互動[A];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博物館學專業(yè)委員會2016年“博物館的社會價值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6年
4 ;領導關懷與博物館建設[A];博物館致力于社會和諧——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第三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胡瑜;;縣級博物館建設芻議(論文摘要)[A];博物館學文集3[C];1990年
6 陳峻;;試論免費開放條件下博物館建設與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A];博物館學文集6[C];2010年
7 喻九林;;博物館建設的時代課題[A];博物館學文集4[C];1994年
8 王蕾;;博物館免費開放利國利民[A];春草集——吉林省博物館協(xié)會第一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9 楊麗美;;民族地區(qū)博物館建設與發(fā)展思考——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為例[A];中國民族文博(第五輯)[C];2013年
10 許垛律;;社會革新中的博物館建設與藏品保護[A];城市記憶的變奏——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城市博物館專業(yè)委員會論文集(2013-2014)[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季征 張雁群;合作共建國家植物博物館[N];云南日報;2019年
2 本報記者 王卉;農(nóng)民工博物館:為中國變革留影[N];科學時報;2011年
3 陳媛媛;要多建博物館,更要培育博物館文明[N];新華每日電訊;2015年
4 本報記者 王聰聰;博物館應成為民眾的大學[N];中國青年報;2011年
5 雷倩萍 代培培;“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館的建設”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N];中國文物報;2019年
6 記者 高小進;國家植物博物館招投標有序推進[N];昆明日報;2019年
7 記者 崔波 見習記者 盧陽;當代博物館建設及展覽詮釋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辦[N];中國文物報;2019年
8 本報記者 呼群 冉娃迪;鄂爾多斯:著力打造“博物館之城”[N];鄂爾多斯日報;2019年
9 本報記者 曹麗娟;東莞博物館建設百花齊放[N];東莞日報;2018年
10 李綰心;博物館發(fā)展要“對癥下藥”[N];中國文化報;201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俊杰;河南省鄉(xiāng)村博物館研究[D];河南大學;2019年
2 陳晨;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中抗“博物館疲勞”的展陳設計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9年
3 馬佳星;石拐煤炭開采歷史與石拐煤炭博物館建設[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9年
4 鄭勝尹;淺要分析鼓浪嶼風琴博物館發(fā)展現(xiàn)狀與前景[D];廈門大學;2018年
5 李海梅;“互聯(lián)網(wǎng)+”視野下博物館的智慧管理[D];廈門大學;2018年
6 王琳;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2019年度品牌策劃方案[D];南京大學;2019年
7 何雅暉;主題博物館空間體驗設計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9年
8 穆容冰;基于空間敘事學理論的博物館空間設計研究[D];魯迅美術(shù)學院;2019年
9 孫云珂;地域文化對博物館空間設計的影響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9年
10 涂文琴;跨族群的媒介再現(xiàn)與想象[D];福建師范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262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2826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