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我國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模式構建
發(fā)布時間:2020-08-12 00:39
【摘要】: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計算機、通訊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信息、知識資源浩如煙海,作為高校知識資源重要的存儲與服務場所——高校圖書館正面臨與信息時代所不同的機遇和挑戰(zhàn)。高校圖書館為謀求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發(fā)展,必須從自身的服務觀念、服務內容、服務方式以及圖書館館員素養(yǎng)等多方面進行改變,滿足高校用戶群體特殊的個性化、專業(yè)化知識服務需求,實現高校圖書館新時期的發(fā)展。為此本文從六個章節(jié)闡述了構建我國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模式的設想。論文的體系結構如下: 1.知識服務理論產生背景及其涵義:包括知識服務的起源、知識與信息的含義分析、知識服務與信息服務二者概念及關系分析、國內外知識服務研究與實踐現狀。這部分的闡述為文章后面的論述起到理論引導作用。 2.從現實出發(fā)探討高校圖書館實施知識服務的必然性:內容涵蓋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館藏顯性知識資源與隱性知識資源再認識;高校圖書館服務需求再認識,即從高校教師和高校學生在知識經濟時代對圖書館的新的要求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高校圖書館擁有的現代化技術再認識以及高校圖書館日趨絀化的服務內容再認識。 3.知識服務案例分析——中國知網:以“中國知網”為知識服務實踐案例,分別從“中國知網”的倉儲資源、服務內容、服務特征三個方面進行闡述,總結得出“中國知網”為用戶提供的知識服務模式對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實踐的三點啟示。 4.重點闡述構建我國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模式: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模式的構建分為三方面內容,內容一:建立知識地圖,改變高校圖書館原有檢索方式,為高校圖書館讀者提供非線性化、個性化的檢索服務;內容二:根據學校不同學歷層次、不同知識需求、知識的不同需求為切入點,嘗試性提出針對專家學者與學科帶頭人、教師、本科生及博士與碩士研究生分別開展讀者個性化知識服務;內容三:開辟高校讀者與館員交流空間,拓展館員與讀者之間的顯性知識外顯與隱性知識提升,以提高二者知識挖掘、知識利用素養(yǎng)。 5.著重闡述高校圖書館實施知識服務的策略:文章針對高校圖書館如何有效地實施知識服務這一問題,分別從四個方面提出知識服務的實現策略,即:改變高校圖書館原有服務理念,樹立知識服務管理機制;改進與完善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技術,提高知識存儲、挖掘與整合能力;發(fā)揮高校圖書館地域或系統(tǒng)優(yōu)勢,建立資源共同開發(fā)、共同享用合作機制;高校圖書館從組織層面著手,建設知識服務人才隊伍。 6.總結與展望:文章對構建我國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模式的思考進行了綜合性總結,并提出圖書館知識服務模式在未來實踐中將會遇到的一些問題。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G252;G258.6
【圖文】:
圖4:《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三層知識網絡”模式第一層為源數據庫。“中國知網”源數據庫是該工程建設的核心資《相關期刊論文》、《中國優(yōu)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議論文全文數據庫》、《相關重要報紙文章》、《中國年鑒全文數。其中期刊、博碩士論文、會議論文、報紙四個源數據庫統(tǒng)一產品體結構,被統(tǒng)一劃分為十大專輯,168個專題文獻數據庫,內容涉及理工、藥衛(wèi)生、文史哲、政治軍事與法律、經濟管理、教育與社會科學、電信息科學等多個學科。期刊、博碩士論文、會議論文、報紙、年鑒五獻各具特色優(yōu)勢,并存在廣泛的關聯關系,整合應用,相輔相成,實現足讀者不同層次、不同目的的知識需求。第二層為知識倉庫。根據專業(yè)用途界定知識倉庫的知識范疇和層次,知識體系確定知識模塊、知識點及其內容,信息從源數據庫中選取。現知識倉庫有《中國企業(yè)知識倉庫》、《中國醫(yī)院知識倉庫》、《中國農業(yè)
圖6:北京大學圖書館主頁圖書館聯盟的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我國則是90年代以后提出并著手建設圖書館聯盟。圖書館聯盟實質上就是圖書館間的合作的一種組織形式,是知識資源共建共享的一種實際且有效的方式。通過建立圖書館聯盟,各圖書館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可以開發(fā)與利用的知識資源更為豐富,增強圖書館服務能力。因此,建立區(qū)域化或系統(tǒng)化的高校圖書館聯盟不僅發(fā)揮聯盟圖書館的知識資源挖掘與整合能力,而且提高知識資源的利用效率,密切各圖書館館員間的合作,進而更好地開發(fā)圖書館館員的隱性知識資源,為讀者提供有效的知識服務。為能更好地實現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筆者認為在建立與實施區(qū)域化或系統(tǒng)化的高校圖書館聯盟時應注意下述幾點:首先,筆者認為:高校圖書館聯盟資源共建的目的:一是資源共享;二是資源共享實現基礎之上的資源使用價值的體現,即:共享資源在融入圖書館館
本文編號:2789781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G252;G258.6
【圖文】:
圖4:《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三層知識網絡”模式第一層為源數據庫。“中國知網”源數據庫是該工程建設的核心資《相關期刊論文》、《中國優(yōu)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議論文全文數據庫》、《相關重要報紙文章》、《中國年鑒全文數。其中期刊、博碩士論文、會議論文、報紙四個源數據庫統(tǒng)一產品體結構,被統(tǒng)一劃分為十大專輯,168個專題文獻數據庫,內容涉及理工、藥衛(wèi)生、文史哲、政治軍事與法律、經濟管理、教育與社會科學、電信息科學等多個學科。期刊、博碩士論文、會議論文、報紙、年鑒五獻各具特色優(yōu)勢,并存在廣泛的關聯關系,整合應用,相輔相成,實現足讀者不同層次、不同目的的知識需求。第二層為知識倉庫。根據專業(yè)用途界定知識倉庫的知識范疇和層次,知識體系確定知識模塊、知識點及其內容,信息從源數據庫中選取。現知識倉庫有《中國企業(yè)知識倉庫》、《中國醫(yī)院知識倉庫》、《中國農業(yè)
圖6:北京大學圖書館主頁圖書館聯盟的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我國則是90年代以后提出并著手建設圖書館聯盟。圖書館聯盟實質上就是圖書館間的合作的一種組織形式,是知識資源共建共享的一種實際且有效的方式。通過建立圖書館聯盟,各圖書館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可以開發(fā)與利用的知識資源更為豐富,增強圖書館服務能力。因此,建立區(qū)域化或系統(tǒng)化的高校圖書館聯盟不僅發(fā)揮聯盟圖書館的知識資源挖掘與整合能力,而且提高知識資源的利用效率,密切各圖書館館員間的合作,進而更好地開發(fā)圖書館館員的隱性知識資源,為讀者提供有效的知識服務。為能更好地實現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筆者認為在建立與實施區(qū)域化或系統(tǒng)化的高校圖書館聯盟時應注意下述幾點:首先,筆者認為:高校圖書館聯盟資源共建的目的:一是資源共享;二是資源共享實現基礎之上的資源使用價值的體現,即:共享資源在融入圖書館館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胡暉;孫德強;張靜平;;論知識服務在高校圖書館的開展[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8年28期
2 劉瑩;;關于高職人文教育誤區(qū)的思考[J];百色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3 徐麗曉;;國內圖書館知識服務典型案例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0年11期
4 顏海亮;;我國知識服務研究現狀及發(fā)展趨勢[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0年04期
5 任萍萍;;國內圖書館知識服務研究綜述(1999-2011)[J];圖書情報工作;2012年07期
6 朱燕平;;圖書館知識服務發(fā)展趨勢[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2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幸婭;面向決策的公共圖書館知識服務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2 劉治;數字出版企業(yè)的知識服務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3 劉偉;上海市高校知識服務能力評價研究[D];東華大學;2012年
4 曹菲菲;面向圖書情報領域的知識服務體系構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5 王華;河北省高校圖書館用戶信息服務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7897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278978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