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館藏空間研究
【圖文】:
12圖 2 1986-2003 年 ARL 成員館文獻購置經費圖國內公共圖書館的情況:據《中國圖書館年鑒》中有關公共圖書館館藏量的統(tǒng)計數據所揭示的,相對于1996年,2002年報刊與圖書的館藏量的增長率分別為18%、16%。并且在1996-2003年期間,報刊與圖書的館藏總量是逐年增長的。但2002年公共圖書館的機構數為2,697個,與1999年的數字相比有所下降,比1996年也只多了66個(見表1)。[27]并且在同一年里圖書館個數的漲幅比印本館藏量的漲幅低。所以可以得出:國內公共圖書館在過去幾年里,,從一般意義上說每一個館的印本館藏是在增加的。
15圖 3 1986-2003 年 ARL 成員館需求與服務提供情況圖3.1.2 對第二大矛盾的影響1 數字時代圖書館的保存印本文獻的保存方法主要有兩種:對原件的保護以及對原件的數據進行格式變化(reformatting,例如對印本文獻進行影印、縮微化等)。(1) 原件保存方面:遠程合作存儲的發(fā)展1999 年的 ARL SPEC Kit #242 報告——《圖書館存儲設備、管理和服務》中顯示:在對 58 個 ARL 成員館的調查中發(fā)現圖書館空間緊張問題的嚴重性,并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文獻情報中心)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G25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瑞琪;;如何在數字時代占領影像傳播制高點[J];中國記者;2011年08期
2 丁莉;;比特級的創(chuàng)造力:數字時代的電影創(chuàng)作[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年07期
3 李幼紅;區(qū)旭坤;鄭惠萍;;數字時代高校圖書館閱讀教育功能淺探[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趙鑫;;數字時代現代圖書館的音像服務研究[J];電子技術;2011年07期
5 楊東旭;;論數字時代視覺傳達設計的新特征[J];工業(yè)設計;2011年05期
6 呂國良;;數字時代小型資料室的定位與發(fā)展思考[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5期
7 王建波;;數字時代的影視制作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年07期
8 喬瑞雪;;數字時代傳統(tǒng)出版業(yè)發(fā)展的新出路[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9 葛紅;;數字時代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fā)利用[J];科技與企業(yè);2010年06期
10 楊曉晨;;數字時代科技期刊出版產業(yè)鏈分析及發(fā)展策略[J];河南科技;2011年1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羅寧;;走向數字時代的博物館管理[A];北京博物館學會第三屆學術會議文集[C];2000年
2 常河;;數字時代的全能記者[A];開創(chuàng)新聞攝影科學發(fā)展新境界——新中國新聞攝影60年高峰論壇暨第九屆全國報紙總編輯新聞攝影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丁乃剛;;數字時代期刊簡析[A];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文集[C];2003年
4 段榮婷;;論數字時代的檔案多級著錄[A];中國檔案學會第六次全國檔案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5 劉春林;呂鳴;謝萱;;數字時代軍隊院校圖書館的建設[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上冊)[C];2001年
6 單依群;李秋玲;;數字時代的讀者閱讀研究[A];新環(huán)境下圖書館建設與發(fā)展——第六屆中國社區(qū)和鄉(xiāng)鎮(zhèn)圖書館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征文集(上冊)[C];2007年
7 徐紅霞;王安文;;論數字時代與圖書館[A];新環(huán)境下圖書館建設與發(fā)展——第六屆中國社區(qū)和鄉(xiāng)鎮(zhèn)圖書館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征文集(上冊)[C];2007年
8 余建群;;數字時代的閱讀研究[A];新環(huán)境下圖書館建設與發(fā)展——第六屆中國社區(qū)和鄉(xiāng)鎮(zhèn)圖書館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征文集(下冊)[C];2007年
9 楊敏;;數字時代讀者閱讀的變化特點及對策[A];新環(huán)境下圖書館建設與發(fā)展——第六屆中國社區(qū)和鄉(xiāng)鎮(zhèn)圖書館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征文集(下冊)[C];2007年
10 艾春紅;余民莉;梁玉蘭;;數字時代的少兒閱讀分析與研究[A];新環(huán)境下圖書館建設與發(fā)展——第六屆中國社區(qū)和鄉(xiāng)鎮(zhèn)圖書館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征文集(下冊)[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欣然;數字時代紙介圖書如何生存[N];中國財經報;2009年
2 湖南科技出版社 孫桂均;數字時代的書本文化憂思[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3 刁琳波;我們礦進入了數字時代[N];中國安全生產報;2009年
4 記者 聶云;印度擬建首個月球基地[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5 本報記者 秦海波;數字時代遭遇健康難題[N];經濟日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操秀英;數字時代,你還買書嗎?[N];科技日報;2008年
7 雷源;誰來關注數字時代的健康[N];中國經營報;2004年
8 記者 王坤寧;數字時代要提供更多更有意義內容[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年
9 高賽;數字時代我們更需關注健康[N];光明日報;2004年
10 呂俊峰;數字時代哪兒賺錢[N];中國商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一鳴;王鐸書法的形式與空間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08年
2 張世柱;數字時代網路環(huán)境中合理使用原則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3 喬觀民;大城市非正規(guī)就業(yè)行為空間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姚準;景觀空間演變的文化解釋[D];東南大學;2006年
5 胡華;夜態(tài)城市[D];天津大學;2008年
6 張雪偉;日常生活空間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7 鄧文華;海峽兩岸數字藝術產業(yè)比較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8 楊卡;我國大都市郊區(qū)新城社會空間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9 馬振華;日常生活視野下的都市空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10 楊為剛;唐代“長安—洛陽”文學地理與文學空間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禮妹;數字時代館藏空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文獻情報中心);2005年
2 甘寧;基于建筑教育理念演變的高校建筑系館空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3 鄧曉君;基于健康城市理念的老年人生活空間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唐莉英;城市兒童游戲場空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5 周之燦;長沙市城區(qū)老年人戶外公共休憩空間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6 李樂;數字時代網絡出版及其人性化表現[D];河南大學;2003年
7 沈軼;伊東豐雄形式語言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8 諶揚;雕塑工作室的空間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張斌;敦煌莫高窟本生故事壁畫的圖式與空間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10 墨玉;數字時代的紀錄片探究[D];山東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6808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2680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