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
本文關鍵詞:現(xiàn)代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中南民族大學》 2012年
現(xiàn)代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
李宏博
【摘要】: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依托的現(xiàn)代大眾傳媒迅速地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網(wǎng)絡、博客以及最近一年多才出現(xiàn)的微博等媒介的影響已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速度快,超越時空限制,特別是其包含圖文音像的現(xiàn)代大眾傳媒在傳播信息上的特點使得外界的信息更迅速、直觀、生動地被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高校學生所接受。高校學生是祖國未來的脊梁,胡錦濤總書記曾指出:“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碑敶母咝W生視野更加寬闊、思想活躍,在重視學習、求知欲強的同時也易受到外部影響,思想趨于多樣化、面對新鮮事物產(chǎn)生困惑和迷茫。由于現(xiàn)代大眾傳媒的蓬勃發(fā)展,他們更加充分地享受到了互聯(lián)網(wǎng)所帶來的豐富信息資源,其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上受到現(xiàn)代大眾傳媒的影響也更大。高校學生在通過大眾傳媒接受新鮮信息和知識的同時,思想道德上也潛移默化的被這些信息所滲透,從而對他們的道德行為產(chǎn)生引導和影響的作用。在“轉型期”,如何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正確利用現(xiàn)代大眾傳媒增強主流道德文化信息在校園的傳遞功能,提高高校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運用現(xiàn)代大眾傳媒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全社會重視和關注的問題。 現(xiàn)代大眾傳媒是大眾傳播的重要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從本質上說也屬于傳播范疇,它是以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為核心內容的價值觀念的傳播。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具有正面影響,還具有許多負面影響,面對其挑戰(zhàn),我們應深化認識,加強研究,提出對策。現(xiàn)代大眾傳播媒介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和現(xiàn)實環(huán)境,對思想政治教育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一方面,現(xiàn)代大眾傳媒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手段、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促進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轉變。但另一方面,信息量的無度飛漲,過度市場化發(fā)展和大眾傳媒中有害信息的傳播等,都不可避免地對思想政治教育產(chǎn)生了消極影響。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對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如何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如何正確引導新大眾傳媒的娛樂化傾向對大學生的影響,如何增強主流道德文化信息在校園的傳遞功能、提升“公信力”,就需要將現(xiàn)代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做個系統(tǒng)研究。 可以看出,現(xiàn)代大眾傳媒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是把“雙刃劍”,在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發(fā)揮其積極影響,探索有效途徑,消除消極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將消極影響轉化為積極影響。利用現(xiàn)代大眾傳媒的優(yōu)勢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做到利用社會各方面力量,做到齊抓共管。將加強政府對現(xiàn)代大眾傳媒的引導,促進傳播工作者自身素質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水平、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建設等幾個方面相結合,為高校學生創(chuàng)造積極健康的現(xiàn)代傳媒文化環(huán)境、不斷優(yōu)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另外,要充分利用發(fā)揮現(xiàn)代大眾傳媒優(yōu)勢,增強教育實效。積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類網(wǎng)站、在論壇中增加關于思想政治的欄目以及以鼓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開微博,擴大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力,使網(wǎng)站真正成為高校學生學習的第二個課堂,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本文著眼于學科理論與現(xiàn)實問題的實踐對接,從現(xiàn)代大眾傳媒傳播特點與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特點的相似性關系入手,分析了兩者傳播載體的一致性,并結合大眾傳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進一步闡述了大眾傳媒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客觀必然性。繼而,本文再立足于現(xiàn)代大眾傳媒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fā)揮的功能,圍繞傳播過程中的重要要素,著重從不同側面分析了現(xiàn)代大眾傳媒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博客以及微博作為一種新興的網(wǎng)絡文化現(xiàn)象,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青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當積極探索這一新的文化現(xiàn)象,加強新興網(wǎng)絡文化的學習與管理,使微博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鞏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建設。但目前很少有文章對新興的傳媒方式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進行研究,導致相關的理論研究貧乏。本文將重點對現(xiàn)代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進行重點調查研究,對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進行一定的補充。 高度重視現(xiàn)代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從理論上講,該課題的研究涉及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觀念、內容、方式、途徑和如何應對大眾傳媒的挑戰(zhàn)而做出了相應的調整等問題,可以為我國高校在大眾傳媒環(huán)境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論指導。從實踐上講,它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轉變觀念,應對挑戰(zhàn),開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天地,使現(xiàn)代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時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和現(xiàn)代化。希望對這一課題的探討,能引起社會各界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眾傳媒環(huán)境進一步關注,能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可資借鑒的意義。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64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文靜;劉鵬;;試析現(xiàn)代傳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青年文學家;2013年33期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昆雄;楊斌;;大眾傳媒與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困惑問題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08年03期
2 韓柏光;大眾傳媒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劉東建;;大眾傳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淺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年01期
4 于洪卿;;論傳播學視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湖湘論壇;2008年02期
5 秦泰;當代大眾傳媒與思想政治工作[J];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01期
6 葉德明;;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淺論[J];教育評論;2009年03期
7 王春媚;大眾傳播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應用[J];前沿;2004年12期
8 邢瑞煜;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探微[J];求實;2003年08期
9 付長海;論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途徑[J];求實;2004年09期
10 劉紹庭;傳播學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礎價值[J];求實;2005年07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勇兵;;科學發(fā)展觀——科學的執(zhí)政哲學[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3期
2 欒淳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活動載體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1期
3 何麗;劉管平;巫叢;;海外對華城市史研究綜述[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2期
4 謝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wǎng)絡化的思考[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5 邵顯松;;析哈代小說在傳統(tǒng)框架內表現(xiàn)出的超前意識[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6 鄭明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拓理論發(fā)展的新境界[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7 吳學琴;挑戰(zhàn)單向度全球化——馬克思關于全球化進程中的民族化理論評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8 羅鋒;;文化 建筑 傳播——傳播文化學視野中的徽州牌坊[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9 張能為;;論薩特倫理學的評價維度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10 陳海燕;;外國文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瑩;;博物館場館虛擬現(xiàn)實展示中的對話與反饋[A];創(chuàng)意科技助力數(shù)字博物館[C];2011年
2 顏杰峰;;黨內民主建設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李懷濤;;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基本問題研究[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5 楊生平;;新中國60年我國意識形態(tài)理論回顧與反思[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6 陳明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共和國的靈魂[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7 趙春明;;改革: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8 王璐璐;曹華;孫志強;;淺談實現(xiàn)大學生教育機會平等中輔導員的作用[A];2009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趙夢影;姜劍;萬慧琳;;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德育功能及實現(xiàn)途徑[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李培龍;;試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的根基及其實踐[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仇賢根;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田鵬;認同視角下的歐盟語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楊雪蓮;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jīng)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胡雪梅;科學人才觀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曉亮;阿富汗戰(zhàn)爭:蘇聯(lián)高層決策研究(1979-1989年)[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龍秀雄;中國共產(chǎn)黨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陶麗;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的大學生成長軌跡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10 田慶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尤永;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家庭消費中的意見領袖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吳三三;基于新農(nóng)村視角下的農(nóng)民宗教信仰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朱世昭;農(nóng)村社區(qū)既有與新興意見領袖的博弈[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4 高冬梅;客家地區(qū)農(nóng)村女性閑暇生活方式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5 鄭俊杰;我國網(wǎng)絡新聞專題探析[D];河北大學;2007年
6 韓家勤;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當代價值及其實現(xiàn)路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7 路明;企業(yè)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機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8 黃桂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構建[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9 趙廣香;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10 胡孝忠;基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何純芳;現(xiàn)代傳媒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2 秦泰;當代大眾傳媒與思想政治工作[J];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惠曙光,黃天丞;互聯(lián)網(wǎng)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及對策研究[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秦章;關于“互聯(lián)網(wǎng)政治”的一些資料[J];當代思潮;2000年06期
3 靳一;;中國大眾媒介公信力影響因素分析[J];國際新聞界;2006年09期
4 石義彬,單波;20世紀西方新聞與大眾傳播理論概觀[J];國外社會科學;2000年04期
5 王澤羽,楊玲;網(wǎng)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來自傳播學視角的全新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年07期
6 莊漢文;當前大學生價值觀嬗變與校園文化的建構淺議[J];經(jīng)濟師;2003年01期
7 許瑩;;媒介審判何時休?——對張金柱個案的分析[J];今日湖北(理論版);2007年03期
8 郭毅然;;交往理性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更新[J];理論與改革;2007年01期
9 徐志遠;論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范疇的邏輯特征[J];求實;2001年12期
10 邢思珍;社會學視角下的教師話語權[J];當代教育科學;2004年07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游清富;論大眾傳媒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渝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2 張世愛;大眾傳媒對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內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倪明勝;李昱;;倫理 導向 交互——網(wǎng)絡博客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05期
4 胡忠青;;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5 吳曉麗;;從超級女聲看大眾傳播媒介與中國高校德育[J];大學時代(B版);2006年10期
6 馮榮娜;;從“超女”看傳媒與高校德育[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7 謝麗萍;;論大眾傳媒與大學生國情教育——觀《國情備忘錄》有感[J];學理論;2010年11期
8 胡偉,池阿海;大眾傳媒與大學生政治社會化[J];張家口師專學報;2004年02期
9 曲世璉;;教育孩子正確篩選信息[J];現(xiàn)代家教;1998年10期
10 劉建明;;大眾傳媒不應為科學退化推波助瀾[J];同舟共進;1999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利云;鄧敏;;論現(xiàn)代大眾傳媒的八大德育功能[A];討論“三個代表”哲學思考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李瑋;;大眾傳媒與俄羅斯語言文化的變遷[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張曉非;;大眾傳媒對大眾心理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李紅秀;;新世紀文學與大眾傳媒[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黃金娟;彭望清;張流祥;鄺海沙;;醫(yī)院與大眾傳媒合作樹立形象初探[A];第十九屆全國腫瘤醫(yī)院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6 紀新青;;我國政府信息公開與大眾傳媒的角色定位[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論文集[C];2004年
7 孫瑋;;以大眾的名義——當前大眾傳媒的文化民粹主義傾向分析[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8 范玉吉;;完善傳播立法 構建和諧社會[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7年
9 王丹;;大眾傳媒與性別塑造[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何晶;;中國大眾傳媒對本土中產(chǎn)階層的話語建構現(xiàn)象初探[A];中國傳播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九次全國傳播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飛;[N];解放軍報;2000年
2 冉茂金;[N];中國藝術報;2006年
3 林永勝;[N];中國國防報;2000年
4 姜紅;[N];中華新聞報;2007年
5 哲學所 孔明安;[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6 濮端華;[N];中華新聞報;2008年
7 佟賀豐 劉潤生 武夷山;[N];科技日報;2006年
8 田麗娟 李曉玲;[N];中華新聞報;2006年
9 向曉薇;[N];中華新聞報;2007年
10 孫樺;[N];中華新聞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慶婷;大眾傳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2 盧迎春;論當代中國大眾傳媒的政治功能[D];蘇州大學;2010年
3 龍運榮;大眾傳媒與民族社會文化變遷[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4 羅樂;大眾傳媒體育再現(xiàn)中的贏利創(chuàng)新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年
5 鄧莊;城市化進程中的大眾傳媒[D];武漢大學;2010年
6 葉曉濱;大眾傳媒與城市形象傳播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7 劉衛(wèi)軍;我國職業(yè)體育與大眾傳媒互動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8 金苗;大眾傳媒與非戰(zhàn)爭軍事行動互動傳播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9 廖宇翃;大眾傳媒對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的作用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10 蔣曉麗;中國近代大眾傳媒與中國近代文學[D];四川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景;大眾傳媒對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山西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2 張曉龍;大眾傳媒與思想政治教育若干問題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0年
3 陳妍;論大眾傳媒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影響力及其對策[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何鋼;大學生媒體素養(yǎng)教育及其SDL學習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5 沈建松;論大眾傳媒與青少年價值觀教育[D];河南大學;2009年
6 馬守敏;大眾傳媒中的性別岐視[D];鄭州大學;2000年
7 李愛芹;大眾傳媒對青少年偏差行為的影響分析及對策[D];河海大學;2003年
8 王靜;傳媒文學批評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9 鮑楓;運用廣告符號學探究英國電視廣告[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代婷婷;中西傳媒政治溝通比較[D];武漢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現(xiàn)代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946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izhenglunwen/94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