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關懷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尋
本文關鍵詞:基于人文關懷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2010年3月第2期(總第144期)山東省青年管;JournalofShandongYouthAd;No.2Mar.No.144;基于人文關懷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尋;楊林;(揚州大學,江蘇揚州225009);摘要:人文關懷是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是思想政;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路徑;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Abst
2010年3月第2期(總第144期)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JournalofShandongYouthAdministrativeCadresCollegeMar,2010
No.2Mar.No.144
基于人文關懷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尋
楊 林
(揚州大學,江蘇揚州225009)
摘要:人文關懷是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題中應有之義。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不足,其重要原因就是人文關懷的缺失。因此,在人文關懷視閾下,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完善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突出心理疏導。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605(2010)02-0067-04
Abstract:Humanecareisthesoul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tisalsoofgreatimportancefor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tpresent,thework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lackseffectiveness,averyimportantreasonisthelackofhumanecare.Therefore,intheviewofhumanecare,tostrengthentheeffectivenessof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wemustensuretheleadingroleofthestudents,respectthepersonalitydifferencesofeverystudent.Itisalsoveryimportantforustoimprovethecontentofcoursesandadoptnewmethods.Atthesametime,wemustoptimizetheeducationenvironmentandpayattentiontomentalityguidance.
keyword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humanecare;route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加
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比宋年P懷的提出,進一步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涵,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視野。所謂人文關懷,就是人對自身的生存與發(fā)展狀態(tài)的關懷,是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豐富人、發(fā)展人、完善人,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是人對自身生活得更幸福、美好、自由的文化關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人類存在和發(fā)展的重要方式,是建構在“人”的基礎上的對象性活動,它不可能脫離人而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人,思想政治教育最本原的目的是促進人類更好地生存和發(fā)展,其終極價值追求是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是使人從動物性存在提升到人性存在。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缺失人文關懷,就會缺失生命,也就缺乏了思想政治教育應有的邏輯起點。因此,讓思想政治教育充滿人文關懷,是對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根基的探尋,
收稿日期:2009-12-03
也是解決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關鍵。
一、定位不準: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缺失的表現(xiàn)人是通過教育使自己成為人的。教育開啟了通向靈魂的大門。一個以人為本的時代的到來,呼喚教育回歸到生命的本真,教育也就是一種人文關懷。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教育現(xiàn)象中的一種特殊現(xiàn)象,其
終極目的是對生命的祈求與追求,其邏輯起點應該是人文關懷。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強調了社會本位、意識形態(tài)的作用,淡化甚至忽視個體需求與個性自由,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缺失,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教育普世價值的作用,效果欠佳。
1.在價值主體上,重教師、輕學生。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往往不把教育過程看作是師生雙邊活動的整體,而是過分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價值研究”(09SJB880141)成果作者簡介:楊林(1968-),江蘇揚州人,揚州大學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片面強調教師的權威。教師很少顧及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特點,一味從自己的主觀愿望出發(fā),使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雙邊關系”成為教育者的“單打一”,忽視了大學生受教育的能動性和主動性,忽視了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積極判斷、篩選、理解和內化過程的重要作用。教師高估自己的價值和能力,以自己為中心、為本位。學生被當作物來對待,被作為“美德之袋”進行社會政治思想和道德規(guī)范的純粹灌輸,教育活動被看成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活動。從而使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受到壓制,進取心和創(chuàng)造能力受到扼殺,造成知行脫節(jié)。
2.在價值取向上,重社會價值、輕個體價值。長期以來,圍繞著教育應以社會價值還是個體價值為中心,人們展開了激烈的論戰(zhàn),并形成了“社會本位論”和“個人本位論”的對峙。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堅持“社會本位論”,重社會“整體”輕成員“個體”,習慣于抽象地談論社會、社會關系和社會規(guī)律,單方面強調人是歷史的產物,忽視社會歷史的研究始終是以人作為社會歷史的本體基礎,沒有真正理解“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這種重社會價值輕個體價值思想政治教育,勢必提出同樣的規(guī)定要求,追求一種規(guī)格目標,只注重塑造人的共性,只按照社會需要的統(tǒng)一模式生產“標準件”,無視受教育者的內在需要差異性,過分注意確立各種受教育者不易理解與接受的外在規(guī)范,而忽視了現(xiàn)實的層次性要求,最終導致“要求人去做的,高不可攀,做不到;應當去做的,卻失之規(guī)范,無所適從”。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在價值定位上的偏頗是導致其長期以來不能完全深入人心,不能充分實現(xiàn)其應有的人文關懷價值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3.在管理模式上,重管理、輕關愛。教育和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兩個輪子,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然而,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再加上現(xiàn)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力量薄弱,特別是專業(yè)輔導員的數(shù)量嚴重不足等因素,致使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現(xiàn)了“一邊倒”現(xiàn)象,為了維護學校的穩(wěn)定和學生的安全,學校加強了對學生的管理,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和心理疏導。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自覺或不自覺地充當了對付突發(fā)事件的“消防隊”的角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從“人”轉到了“事”,從對人的思想引導、精神感化和心靈溝通轉到了對學生的行為的規(guī)范、監(jiān)督和約束。其結果是學校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但實際上卻危機四
伏。學生思想上的迷茫、心理上的困惑和精神上的空虛隨時都會引發(fā)一系列問題,近幾年來高校學生由于心理問題導致的自殺或殺人的事件不斷涌現(xiàn)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4.在教育方法上,重灌輸、輕疏導。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僅僅向學生進行空洞的說教,往往回避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矛盾、新問題以及學生關注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和敏感問題。這樣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思想上的一些困惑,再加上所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比較陳舊、單調,使學生產生了被愚弄的感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難以滿足學生的需要,引起學生的共鳴。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也由單一走向多元,而多元化的價值觀帶給大學生多種選擇。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沿襲傳統(tǒng)的單一價值標準和價值取向,忽略了對大學生在多種價值觀選擇方面的引導,導致大學生在價值觀選擇中的困惑。5.在教育內容上,重意識形態(tài)、輕思想道德。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一般包括政治信念、思想觀念、道德品質等方面的教育。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政治教育,幾乎把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作為教育的全部內容,忽視了對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形成和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的研究,缺少對受教育者系統(tǒng)進行思想道德品質教育的內容。意識形態(tài)、政策方針是黨和國家政治立場的集中體現(xiàn),一般具有惟一性,要保持高度一致,沒有討論的余地。意識形態(tài)教育就是要解決人們的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行為的問題,使之高度統(tǒng)一起來。
二、轉換視閾: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路徑探尋1.發(fā)揮主體作用,建立參與機制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人的素質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而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和出發(fā)點,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歸宿。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啟發(fā)人的自覺性,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性。造就具有自主思想意識、道德行為的社會成員和教育主體。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就是尊重學生在整個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的主動性的發(fā)揮,給他們以平等自由參與的機會,讓他們能充分地自我認識、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激勵和自我完善,從而學會對自我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以達到思想道德教育目的。其次,就是要引導和鼓
勵學生主動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如引導大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辯論演講、情景模擬等活動;利用課余和寒暑假讓大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與實踐,開展社會服務活動與義務勞動,參與校內外的志愿者活動,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參加系班級組織的各項主題活動等,促使大學生主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促使大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再次,就是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知情權、決定權、參與權和選擇權,在大學管理中特別是在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中,“無視學生權利的存在將被證明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學生應該在學校事務中擁有自己的發(fā)言權”。學生權利必須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否則,就談不上其主體地位的確立,也談不上以人為本的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
2.尊重個性差異,實施素質教育
馬克思主義歷來重視人的個性發(fā)展,認為個性的全面發(fā)展就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集中體現(xiàn)。馬克思指出:個性的充分發(fā)展就是“一切天賦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作為個體的受教育者,不僅有獨特的興趣愛好、心理特征和才能,還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體驗方式,有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追求向往,所有的一切都打上了個性的烙印。一方面,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認識、道德標準、價值取向、心理素質等呈現(xiàn)差異性,另一方面,大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需要具有層次性,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個性特點、志趣愛好等呈現(xiàn)多樣性。因此,在教育過程中,也有很大差異。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在尊重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同時,也要滿足學生個體發(fā)展的需要。在具體工作中,轉變簡單依賴制度規(guī)范的做法,充分考慮到受教育者的群體特點和個體差異,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制定、工作的實施上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同時努力將其作為制定各項制度規(guī)范和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fā)點。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心理需要和發(fā)展方向,設置、規(guī)劃不同的方案和措施,充分保證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意識和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受教育的積極性,在張揚學生個性的基礎上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品行。
3.完善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人的活動,每個社會的發(fā)展階段都有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甚至在同一
階段針對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要與時俱進,求得發(fā)展,在內容上就要不斷創(chuàng)新,使之體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特征,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和現(xiàn)實性要求。江澤民同志曾反復強調過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他說:“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思想政治工作在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基礎上,必須在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機制等方面努力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進,特別要在增強時代感,加強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上下功夫。這要成為今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克服傳統(tǒng)教育中所存在的教育同人的實際相脫離的某些教條主義傾向。在方法上要遵循教育的內在規(guī)律,調整學科與專業(yè)設置,建設文理結合、寬口徑、適應性強的學科、專業(yè)。加強課程設置和教學上的綜合性,把人文關懷與專業(yè)教學緊密結合,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人文教育的全過程中去,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營造一個良好的人文氛圍。在內容上要關注傳統(tǒng)文化精神,加強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注重培育學術文化。隨著全球化的一體化程度的加深,多元文化的交流與沖突也日益劇烈,不同的文化中均包含著合理的思想內核,對多元文化包括母體文化進行反思、批判性的吸收,對于延續(xù)傳統(tǒng),培育創(chuàng)新意識等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高等學校是追求真理、探究真理的圣地,高校的人文精神內在地體現(xiàn)了學術精神,要著力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加強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溝通與融合,滿足大學生多元化、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4.倡導和諧理念,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
思想政治教育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實施,人的思想道德素質也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才能形成,從本質上講這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這一過程是個體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通過與他人的交互作用而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這一交互作用的過程,需要依賴于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離開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就難以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因此,社會環(huán)境對于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能促進人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同時,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也是一種無形的感召力量,具有強烈的導向和規(guī)范作用,可以引導、約束個體的行為,推動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和基本道德規(guī)范的養(yǎng)成。這就要求全社會都要關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合全社會的力量,努力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提高人們的思想政治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也表明,重視高校
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fā)揮其育人功能,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根本。因此,高校要將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非常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的就是這個道理。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強人文關懷,就絕不能忽視環(huán)境的作用。學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要首先營造一個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包括建立符合人性的制度環(huán)境、建立寬松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建立健全科學的思想環(huán)境,要大力繁榮校園文化,使學生社團組織成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人文關懷的最好最優(yōu)資源。
5.注重情感需求,突出心理疏導
“感人先者,莫先乎情”。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必須注重并掌握人的情感需求,加大教育者的情感投入,才能實現(xiàn)從“動之以情”到“曉之以理”。人對情感的需要貫穿著整個生命的歷程,現(xiàn)代社會中人對情感需要的凸顯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產物。因此,要尊重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承認他們情感需求的特殊性、合理性與客觀性,樹立“尊重人的需要”的觀念。即使是一些不合理的情感需求,也應給予足夠的關注,而不能采取無動于衷、冷漠輕視的態(tài)度。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問題,要認真研究,加大情感投入力度,可通過座談、個別談心、心理測試等方式加以解決,讓受教育者感覺到溫暖,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各種競爭日趨激烈,當代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日益紛繁復雜,面臨的學習、就業(yè)、工作、生活和婚戀等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種種心理問題,急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如果說青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引導的話,那么人們的許多思想問題和心理困惑,最根本的還要靠恰當、有效的心理疏導,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敞開心扉、平等溝通的過程中,幫助受教育者化解矛盾、釋疑解惑。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者應掌
握豐富的心理健康知識。通過心理衛(wèi)生理論的學習,了解和掌握人的發(fā)展的身心特點,健康的心理特征和異常心理表現(xiàn),保持心理健康的做法等等。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研究和掌握人們在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中,存在哪些心理障礙以及產生的原因,不斷深入分析和掌握社會組織成員的思想新動向、新問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技巧。學會借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某些先進的理論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次,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人們所在的一切場所都是影響心理狀態(tài)的具體環(huán)境,優(yōu)化這些育人環(huán)境,參與社會組織管理的各方面人員都要發(fā)揮積極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給社會組織成員創(chuàng)造互相交往、接觸的機會,向他們介紹人際關系的知識和技巧,使他們獲得友誼和減少孤獨感,形成自尊的品德,促進人格的健康發(fā)展和人的全面進步。再次,正確對待有心理疾病和心理不健康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有心理疾病和心理不健康的人,要做到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引導,既不能忽略不管,視而不見,更不能靠硬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批評等去解決問題。在對患有身心疾病的人,要給予熱情的、細致的關心,了解他們疾病的原因,主動與心理機構聯(lián)系,反映情況,配合心理治療。在向社會組織成員灌輸正確思想的同時有的放矢,幫助人們排除致病因素,潤物無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參考文獻:
[1]徐金超.加強人文關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4).
[2]周國良.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J].湖湘論壇,2009,(2).
[3]陳思坤.論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的理論淵源及實踐價值[J].學術論壇,2009,(4).
[4]劉順厚.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注重人文關懷[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2).
(責任編輯:孫書平)
三億文庫3y.uu456.com包含各類專業(yè)文獻、行業(yè)資料、專業(yè)論文、應用寫作文書、外語學習資料、基于人文關懷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尋_楊林 (1)73等內容。
下載地址:基于人文關懷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尋_楊林 (1)73.Doc
【】最新搜索
基于人文關懷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尋_楊林 (1)
第六章第一節(jié)實戰(zhàn)演練輕松闖關
傳輸專線模板
駕駛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將被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列入黑名單,并向
二級C筆試資料
零星用工簽證表、工程現(xiàn)場簽證表的使用
繪畫中的透視現(xiàn)象教案
2 生物與非生物
元末群雄割據形勢圖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2015-2016學年高二物理下學期期中試
本文關鍵詞:基于人文關懷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886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izhenglunwen/88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