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紅色文化的功能
發(fā)布時間:2017-05-23 07:18
本文關鍵詞:論紅色文化的功能,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文化是社會變革的內燃機、是社會常態(tài)的調控器、是凝聚社會的粘合劑、是經濟發(fā)展的助推器。對一個國家而言,文化可以創(chuàng)造生產力、提高競爭力、增強吸引力、形成凝聚力。它事關立國之本、治國之道、興國之路。紅色文化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特定歷史時期交互作用的產物。它是由中國共產黨人及其精英分子和人民群眾在革命實踐中共同創(chuàng)造的一種極具中國特色的文化體系。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改造)、社會主義建設(1950-1978)和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等不同歷史時期的建設實踐中,起到了強大的凝聚和激勵作用。因此,對紅色文化的功能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和研究,,不僅在理論上可以豐富馬克思主義文化建設的思想寶庫,而且在現實意義上還能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和時代化發(fā)展的步伐,進而指導社會主義現代化文化的建設和發(fā)展。 紅色文化是指在新民主主義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革命精神為核心,在長期的革命實踐過程中,不斷理論聯系實際,在對傳統(tǒng)文化和中外優(yōu)秀文化思想進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它包括“先進觀念體系”和“先進觀念的載體形態(tài)體系”兩部分。紅色文化作為特定歷史時期產生的文化類型,從近代到“五四”時期,再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yōu)的一個曲折上升并最終成為主基調的發(fā)展過程,不斷的成熟與發(fā)展,不斷地被賦予新的內容,不斷地豐富和完善。 經過歷史的積淀,紅色文化形成了多種的表現形態(tài),經過梳理概括,紅色文化的表現形態(tài)可分為紅色物質文化、紅色制度文化、紅色精神文化和紅色行為文化四個部分,其內部各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間在空間或時間方面有機聯系并相互作用。 紅色文化的功能,從一般性功能來看,它具有載道功能、歷史印證功能、規(guī)約功能、整合功能、塑造功能、認同功能和經濟價值功能;作為獨特的民族文化,從其個性化功能來看,紅色文化又具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載體功能、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能力的提升功能。 紅色文化作為一種特定的精神文化,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各個歷史階段都發(fā)揮了難以估量的作用,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值得我們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并將其精神發(fā)揚光大。
【關鍵詞】:紅色文化 內涵 表現形態(tài) 功能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64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緒論10-16
- 第一章 紅色文化的內涵16-22
- 1.1 紅色文化的內涵解析16-18
- 1.1.1 紅色文化的先進觀念體系及內涵17-18
- 1.1.2 紅色文化的先進觀念的載體形態(tài)體系及表現18
- 1.2 紅色文化的主要特征18-19
- 1.2.1 紅色文化是具有階級性和革命性的文化18-19
- 1.2.2 紅色文化是具有歷史傳承性的文化19
- 1.3 紅色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區(qū)別與聯系19-22
- 1.3.1 紅色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區(qū)別20
- 1.3.2 紅色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聯系20-22
- 第二章 紅色文化的表現形態(tài)22-30
- 2.1 紅色物質文化22-25
- 2.1.1 紅色物質文化概述22-24
- 2.1.2 紅色物質文化的意義24-25
- 2.2 紅色制度文化25-26
- 2.3 紅色精神文化26-29
- 2.3.1 革命時期的紅色精神文化代表26-28
- 2.3.2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紅色精神文化代表28-29
- 2.4 紅色行為文化29-30
- 第三章 紅色文化的功能30-40
- 3.1 紅色文化的一般性功能30-36
- 3.1.1 載道功能30-31
- 3.1.2 歷史印證功能31-32
- 3.1.3 規(guī)約功能32-33
- 3.1.4 整合功能33
- 3.1.5 塑造功能33-34
- 3.1.6 認同功能34-35
- 3.1.7 經濟價值功能35-36
- 3.2 紅色文化的個性化功能36-40
- 3.2.1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載體功能36-38
- 3.2.2 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能力的提升功能38-40
- 結語40-42
- 參考文獻42-44
- 致謝44-46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46-4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鐘家全;;紅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網絡化探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7期
2 李康平;李正興;;紅色資源開發(f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J];道德與文明;2008年01期
3 王碩;;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法制建設[J];黨史文苑;2010年22期
4 姚麗;;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看中國共產黨的成長[J];法制與社會;2009年09期
5 劉浩林;;利用紅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J];消費導刊;2008年02期
6 汪勇;;紅色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7 羅洪保;熊艷華;;紅色文化資源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8 傅小清;龔玉秀;張國芳;;試論紅色文化的生成機制[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9 李水弟;傅小清;楊艷春;;歷史與現實:紅色文化的傳承價值探析[J];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06期
10 羅春洪;周世新;;淺析弘揚紅色文化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支持[J];理論導報;2009年08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付小清;紅色文化的傳承價值探析[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論紅色文化的功能,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871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izhenglunwen/387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