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林區(qū)紅松人工土壤及針葉鈣、鎂、硫養(yǎng)分的分布特征
發(fā)布時間:2017-09-16 09:34
本文關鍵詞:東北林區(qū)紅松人工土壤及針葉鈣、鎂、硫養(yǎng)分的分布特征
【摘要】:本文以紅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土壤及針葉為研究對象,測定并分析了山地、崗地和平地等不同地形條件下,土壤交換性Ca2+、交換性Mg2+和有效S的含量以及針葉Ca、Mg和S的含量及其空間分布特征,結(jié)果表明:(1)山地環(huán)境下,紅松人工林土壤交換性Ca2+和Mg2+含量的水平分布特征與坡位有關,上坡處的含量比下坡處低;崗地和平地環(huán)境下,紅松人工林土壤交換性Ca2+和Mg2+含量的水平分布特征與海拔有關,基本上是隨著海拔的降低而逐漸升高;土壤中有效S含量的水平分布特征并不明顯;不同地形條件下,在0-20cm和20-40cm土層,崗地環(huán)境下土壤交換性Ca2\Mg2+和有效S的含量較高,在40-60cm土層,山地環(huán)境下交換性Ca2+和Mg2+的含量較高,崗地環(huán)境下有效S的含量較高。(2)紅松人工林土壤交換性Ca2+和Mg2+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非常明顯,各樣地基本上是隨著土壤深度的增加,含量逐漸降低,土壤有效S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不明顯。不同地形條件下,土壤交換性Ca2+的含量均是隨著土壤深度的增加,含量逐漸降低,交換性Mg2+和有效S的含量均是在0-20cm土層最高,20-40cm和40-60cm土層含量相差不大。(3)紅松人工林針葉營養(yǎng)含量與緯度有關。山地環(huán)境下,隨著緯度的降低,Ca的含量升高,Mg的含量降低,S含量沒有明顯的分布特征;崗地環(huán)境下,1年生針葉Ca和Mg的含量隨緯度的降低而降低,2年生針葉Ca的含量隨緯度的降低而升高,Mg的含量隨緯度的降低而降低;平地環(huán)境下,無論1年生還是2年生的針葉,Mg和S的含量都是隨緯度的降低而降低,針葉Ca沒有明顯的分布特征;不同地形環(huán)境下,無論是1年生針葉還是2年生針葉,Ca和S的含量均是在山地環(huán)境下較高,Mg的含量在崗地環(huán)境下較高。2年生針葉Ca、Mg和S的含量比1年生針葉的高。(4)無論在山地、崗地還是平地環(huán)境下,土壤交換性Ca2+、交換性Mg2+和有效S的含量以及針葉Ca, Mg和S含量的變異性基本上屬于中等變異性,且變異系數(shù)較大。不同地形條件下,土壤交換性Ca2、Mg2+和有效S含量的水平變異性基本上屬于弱變異性,變異系數(shù)較;垂直變異性均屬于中等變異性,變異系數(shù)較大;針葉Ca、Mg和S含量的變異性屬于中等變異性,但其變異系數(shù)較小。(5)紅松針葉Ca含量與土壤中交換性Ca2+含量不相關,紅松針葉Mg含量與土壤中交換性Mg2+含量呈顯著正相關,紅松針葉S含量與土壤中有效S含量不相關。針葉Ca含量與坡位呈極顯著負相關,與坡度呈顯著正相關;針葉Mg含量與緯度呈極顯著正相關,與海拔呈極顯著負相關;針葉S含量與坡位呈極顯著負相關。
【關鍵詞】:紅松 土壤 針葉 鈣 鎂 硫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林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S714;S791.247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緒論8-11
- 1.1 紅松樹種簡介8
- 1.2 紅松人工林的現(xiàn)狀8-9
- 1.3 植物中Ca、Mg、S的作用與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9-10
- 1.3.1 植物中Ca的作用9
- 1.3.2 植物中Mg的作用9-10
- 1.3.3 植物中S的作用10
- 1.4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10-11
- 2 采樣地概況及研究方法11-19
- 2.1 采樣地簡介11-16
- 2.1.1 采樣地的確定11-12
- 2.1.2 樣品的采集及處理12
- 2.1.3 山地采樣點的自然概況12-13
- 2.1.4 崗地采樣點的自然概況13-14
- 2.1.5 平地采樣點的自然概況14-16
- 2.2 研究方法16-19
- 2.2.1 土壤交換性Ca~(2+)和Mg~(2+)的測定16-17
- 2.2.2 土壤有效S的測定17-18
- 2.2.3 針葉Ca和Mg的測定18
- 2.2.4 針葉S的測定18-19
- 3 山地環(huán)境下紅松人工林土壤及針葉Ca、Mg、S養(yǎng)分的分布特征19-26
- 3.1 土壤交換性Ca~(2+)、Mg~(2+)、有效S含量的水平分布特征19-21
- 3.2 土壤交換性Ca~(2+)、Mg~(2+)、有效S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21-23
- 3.3 紅松針葉Ca、Mg、S含量的分布特征23-25
- 3.4 本章小結(jié)25-26
- 4 崗地環(huán)境下紅松人工林土壤及針葉Ca、Mg、S養(yǎng)分的分布特征26-30
- 4.1 土壤交換性Ca~(2+)、Mg~(2+)、有效S的水平分布特征26-27
- 4.2 土壤交換性Ca~(2+)、Mg~(2+)、有效S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27-28
- 4.3 紅松針葉Ca、Mg、S含量的分布特征28-29
- 4.4 本章小結(jié)29-30
- 5 平地環(huán)境下紅松人工林土壤及針葉Ca、Mg、S養(yǎng)分的分布特征30-36
- 5.1 土壤交換性Ca~(2+)、Mg~(2+)、有效S含量的水平分布特征30-32
- 5.2 土壤交換性Ca~(2+)、Mg~(2+)、有效S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32-34
- 5.3 紅松針葉Ca、Mg、S含量的分布特征34-35
- 5.4 本章小結(jié)35-36
- 6 不同地形條件下紅松人工林土壤及針葉Ca、Mg、S養(yǎng)分的比較36-41
- 6.1 土壤交換性Ca~(2+)、Mg~(2+)、有效S含量的比較36-39
- 6.2 紅松針葉Ca、Mg、S含量的比較39-40
- 6.3 本章小結(jié)40-41
- 7 針葉Ca、Mg、S含量與土壤養(yǎng)分及地理緯度的關系41-46
- 7.1 針葉及土壤營養(yǎng)元素含量分析特征41-42
- 7.1.1 針葉營養(yǎng)元素含量分析特征41
- 7.1.2 土壤營養(yǎng)元素含量分析特征41-42
- 7.2 不同地區(qū)紅松營養(yǎng)元素比較研究42-44
- 7.2.1 針葉及土壤Ca含量的比較42-43
- 7.2.2 針葉及土壤Mg含量的比較43
- 7.2.3 針葉及土壤S含量的比較43-44
- 7.3 紅松針葉及土壤中營養(yǎng)元素相關性分析44
- 7.4 紅松針葉營養(yǎng)與地形因子之間的相關性分析44
- 7.5 本章小結(jié)44-46
- 討論46-47
- 結(jié)論47-49
- 參考文獻49-53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53-54
- 致謝54-5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肖常沛,楊竹青;不同鈣、鎂肥對蔬菜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影響[J];長江蔬菜;2000年04期
2 尹迪信,,閻獻芳,肖厚軍,朱青;貴州省耕地土壤硫素狀況及影響因素調(diào)查[J];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1995年01期
3 齊秀東;鈣在果樹生理代謝中的作用(綜述)[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4 代東明;;中量營養(yǎng)元素與施肥[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科技;2013年03期
5 馬小偉;胡東;華振鈴;李滿良;王桂忠;;土壤水分、鹽分對野鴨湖濕地植物群落演替的影響[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1期
6 周衛(wèi);林葆;;植物鈣素營養(yǎng)機理研究進展[J];土壤學進展;1995年02期
7 張忠華;胡剛;祝介東;倪健;;喀斯特森林土壤養(yǎng)分的空間異質(zhì)性及其對樹種分布的影響[J];植物生態(tài)學報;2011年10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董飛;大蔥需肥規(guī)律及鈣、鎂、硫、硅對其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影響[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8622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8622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