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區(qū)腹瀉仔豬群豬圓環(huán)病毒Ⅱ型感染情況的調查
本文關鍵詞:四川地區(qū)腹瀉仔豬群豬圓環(huán)病毒Ⅱ型感染情況的調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豬圓環(huán)病毒Ⅱ型(PCV2)是可以引起仔豬多系統(tǒng)衰竭綜合征(PMWS)、呼吸道疾病綜合征(PRDC)、皮炎與腎病綜合征(PNDS)、肉芽腫性腸炎、壞死性淋巴結炎等多種臨床癥狀的一種免疫抑制病毒。PCV2誘發(fā)仔豬相關腸炎疾病是PCVAD的臨床癥狀之一,其表現(xiàn)為仔豬腹瀉、消瘦、脫水,抗生素治療無效后死亡;在腸道和相關淋巴結中均能夠檢出PCV2病原,剖檢可發(fā)現(xiàn)腸道有組織學的特征性病變。本文針對2013-2014年四川省13市腹瀉仔豬群的PCV2感染情況進行了較全面的流行病學調查,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四川地區(qū)腹瀉仔豬群PCV2感染率的統(tǒng)計本研究對來自四川省13個地市的腹瀉仔豬樣品436份運用PCR方法進行檢測并分析,結果顯示,436份腹瀉樣品中PCV2陽性樣本312份,總陽性率為71.55%。本次所采樣本的13市中腹瀉仔豬群PCV2陽性率最高的是攀枝花市為88.89%,最低的是德陽市陽性率為64.51%,同時PCV2與TGEV、PEDV兩種仔豬腹瀉的相關病毒的混合感染率依次為4.35%、42.88%。1-6周齡腹瀉仔豬PCV2核酸陽性率分別為82.88%、86.66%、57.38%、44.11%、45.83%和36.84%。全年四季度采集樣本的PCV2核酸陽性率依次為65.78%、66.90%、64.06%、81.52%。各周齡段PCV2陽性腹瀉仔豬全血、血清、糞便的總檢出率分別為36.67%、30%、83.33%,各組織器官PCV2總檢出率由高到低依次為76.92%(腹股溝淋巴結)、71.15%(腸系膜淋巴結)、61.53%(腸)、54.81%(脾臟)、47.11%(肺臟)、29.80%(肝臟)、25%(頜下淋巴結)、14.42%(腎臟)、0(腦)。以上結果表明,腹瀉仔豬群內PCV2存在較高的感染率,且除淋巴器官和淋巴組織外,腸道可能為PCV2感染的另一重要靶器官。2、四川地區(qū)腹瀉仔豬群PCV2分子流行病學調查通過PCR及分子克隆等分子生物學相關技術,對收集的312份PCV2陽性組織病料進行不同基因型PCV2分析。結果顯示,PCV2a單獨感染占15.12%,PCV2b單獨感染率占63.44%,二者混合感染率占21.84%。表明2014年度四川省內腹瀉仔豬群不論從單獨還是混合感染PCV2b的感染率遠大于PCV2a;本試驗獲得的四川省19株PCV2毒株之間的同源性為94.3%-100%;四川省19株PCV2毒株中16株屬于GroupI,3株屬于GroupⅡ。19株四川省PCV2毒株間Rep蛋白氨基酸同源性為96.8%-100%,表明Rep基因確屬PCV2高度保守序列,變異程度遠低于全基因序列。Cap蛋白的核苷酸序列分析結果顯示19株四川省PCV2毒株ORF2基因核苷酸同源性為91.3%-99.9%,推導的氨基酸同源性為94.5%-100%。與世界和國內參考株的最大Kimura距離分別為6.09%和4.84%;轉換/顛換平均值(R)為0.94和0.68;氨基酸替代傾向指數(shù)為3.8%和2.5%。與美國株(FJ218000)相比共有25個氨基酸的突變。Cap蛋白這些位點氨基酸突變的積累效應可能會引起抗原漂移,可能會使PCV2免疫原性的發(fā)生改變。
【關鍵詞】:四川省 仔豬腹瀉 豬圓環(huán)病毒Ⅱ型 感染情況 分子流行病學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S858.28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縮略詞表8-11
- 第一章 文獻綜述及選題的目的和意義11-21
- 1. 豬圓環(huán)病毒概述11-14
- 1.1 豬圓環(huán)病毒Ⅱ型分類簡介11-12
- 1.2 豬圓環(huán)病毒Ⅱ型的相關特性12
- 1.3 豬圓環(huán)病毒Ⅱ型的基因組結構12-13
- 1.4 豬圓環(huán)病毒Ⅱ型的基因型的劃分13
- 1.5 豬圓環(huán)病毒Ⅱ型的編碼蛋白13-14
- 2. 豬圓環(huán)病毒(PCV2)病的流行病學14-19
- 2.1 PCV2引發(fā)的相關性疾病(PCVD)14-15
- 2.2 PCV2感染引起相關腸炎性疾病及作用機制15-17
- 2.2.1 PCV2單獨感染引起的仔豬腸炎性疾病15-16
- 2.2.2 PCV2與多病原混合感染引起的仔豬腸炎性疾病16-17
- 2.3 PCVD的診斷17-19
- 2.3.1 聚合酶鏈式反應17-18
- 2.3.2 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18
- 2.3.3 間接免疫突光技術18-19
- 2.3.4 免疫過氧化物酶細胞單層試驗19
- 2.3.5 病毒的分離與鑒定19
- 3.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19-21
- 第二章 四川地區(qū)腹瀉仔豬圓環(huán)病毒Ⅱ型感染率的統(tǒng)計21-34
- 1 材料與方法21-22
- 1.1 實驗毒株21
- 1.2 主要試劑及溶液配制21-22
- 1.3 主要設備儀器22
- 2. 實驗方法22-26
- 2.1 樣本采集22-23
- 2.2 引物的設計與合成23-24
- 2.3 病毒DNA的抽提及PCR擴增24-25
- 2.4 腹瀉仔豬PCV2核酸的檢測25-26
- 2.4.1 不同地區(qū)腹瀉仔豬PCV2流行情況調查25
- 2.4.2 不同周齡腹瀉仔豬PCV2流行情況調查25-26
- 2.4.3 不同季度腹瀉仔豬PCV2感染情況調查26
- 2.4.4 PCV2與其他引起腹瀉的病毒混合感染情況調查26
- 2.4.5 PCV2在豬各臟器及排泄物檢出率的統(tǒng)計26
- 2.4.6 數(shù)據(jù)處理26
- 3. 結果26-31
- 3.1 四川地區(qū)豬群PCV2病原學監(jiān)測26-31
- 3.1.1 腹瀉仔豬組織樣品PCV2與其他腹瀉病毒的檢測結果26-28
- 3.1.2 不同周齡腹瀉仔豬PCV2流行情況調查結果28-29
- 3.1.3 不同季度腹瀉仔豬PCV2感染情況調查結果29
- 3.1.4 腹瀉仔豬血液和排泄物PCV2的檢出率29-30
- 3.1.5 腹瀉仔豬主要組織器官PCV2的檢出率30-31
- 4 討論31-34
- 第三章 四川地區(qū)腹瀉仔豬中PCV2分子流行病學調查34-53
- 1 材料34-35
- 1.1 試劑34
- 1.2 樣品34
- 1.3 引物34-35
- 2. 方法35-37
- 2.1 PCV2a與PCV2b的鑒別35
- 2.2 PCV2全基因的克隆與序列測定35-36
- 2.3 PCV2全基因序列特點及進化分析36
- 2.4 ORF1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分析36
- 2.5 ORF2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分析36-37
- 3. 結果37-50
- 3.1 PCV2不同基因型在四川腹瀉仔豬群的流行情況37-39
- 3.2 PCV2全基因組的擴增與序列測定39-41
- 3.3 PCV2全基因組序列分析41-50
- 3.3.1 全基因組序列結構分析41
- 3.3.2 同源性與進化分析41-43
- 3.3.3 ORF1及其推導氨基酸序列分析43-46
- 3.3.4 ORF2其推導氨基酸序列分析46-50
- 4. 討論50-53
- 全文結論53-54
- 參考文獻54-58
- 致謝5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鳳;徐大騰;;加味止嗽散治療仔豬群發(fā)性肺熱咳嗽[J];中獸醫(yī)醫(yī)藥雜志;2010年06期
2 趙有;;仔豬群的每日健康保護措施[J];中國動物保健;1999年10期
3 高龍;;用纈草酊消除應激[J];上海畜牧獸醫(yī)通訊;1984年02期
4 錢自昌;仔豬群發(fā)性痘病的診治[J];云南畜牧獸醫(yī);1997年04期
5 孫紅梅;婁紅紅;;提高仔豬群免疫效果的措施[J];養(yǎng)殖技術顧問;2012年07期
6 劉興民;巴一明;王喜智;符錫明;;仔豬群暴發(fā)類大腸肝菌病的診斷報告[J];獸醫(yī)導刊;1992年04期
7 周永連;王開功;;在仔豬群中一次豬瘟暴發(fā)流行的報告[J];貴州畜牧獸醫(yī)科技;1985年01期
8 李京偉;碘酊可防治仔豬欄尾癥[J];養(yǎng)豬;1994年04期
9 李文;仔豬快速增重法[J];兵團工運;2002年04期
10 杜俊成;;工廠化豬場不同豬群死亡率與季節(jié)的關系初探[J];家畜生態(tài)學報;2005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周桐楓;四川地區(qū)腹瀉仔豬群豬圓環(huán)病毒Ⅱ型感染情況的調查[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四川地區(qū)腹瀉仔豬群豬圓環(huán)病毒Ⅱ型感染情況的調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84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448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