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粒棘球絳蟲TSP14以及TSP33基因的克
發(fā)布時間:2023-03-11 17:22
包蟲病是由中絳期細粒棘球絳蟲引起的,該病在全球范圍內(nèi)均有分布,我國是該病高發(fā)的國家和地區(qū)之一。該病危害性大,患者10年病死率高達94%。防控措施以吡喹酮犬犬投藥月月驅(qū)蟲為主,盡管有效,但是在基層難以長期堅持,而且流浪狗難以管理;針對中間宿主的EG95疫苗對移行期內(nèi)的病原防控有效,但是終末宿主與中間宿主數(shù)量比達到45:1,防控成本很高;因此,建立針對終末宿主有效的免疫預防方法是防控該病的一致研究方向。國內(nèi)外研究表明,四跨膜蛋白家族(TSP)在寄生蟲的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免疫原價值,因此,本試驗針對Eg-TSP14和Eg-TSP33進行了克隆、原核表達以及免疫原性初步研究,以期為Eg-TSP14和Eg-TSP33是否具有作為疫苗候選抗原的潛力提供理論基礎。目的:克隆Eg-TSP14以及Eg-TSP33基因,并構(gòu)建重組pET-32a-TSP14以及pET-32a-TSP33質(zhì)粒,轉(zhuǎn)化至大腸桿菌中進行原核表達,并將重組蛋白免疫小鼠對其免疫原性進行初步研究。方法:(1)以細粒棘球絳蟲成蟲、原頭蚴和包囊壁的cDNA為模板,利用熒光定量PCR技術進行擴增,分析兩個基因在蟲體不同發(fā)育階段的差異表達情況。(...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 E.granulosus形態(tài)學特點
2 E.g.生活史
3 流行病學
3.1 流行狀況
3.2 流行因素
4 診斷方法
4.1 常規(guī)診斷方法
4.2 血清學診斷
5 細粒棘球蚴病防治策略
5.1 EG95
5.2 EgM蛋白家族
5.3 EgA31
5.4 Eg14-3-3 蛋白
6 四跨膜蛋白
6.1 四跨膜蛋白的生物功能
6.2 四跨膜蛋白在寄生蟲中的研究進展
第二章 試驗部分
試驗一 細粒棘球絳蟲TSP14、TSP33 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不同發(fā)育階段表達分析
1 材料
1.1 細粒棘球蚴、包囊壁和成蟲
1.2 主要儀器設備
1.3 主要試劑
2 方法
2.1 總RNA提取及反轉(zhuǎn)錄
2.2 引物設計與合成
2.3 Eg-TSP14 以及Eg-TSP33 基因的擴增
2.4 基因擴增產(chǎn)物的回收
2.5 載體的連接
2.6 連接產(chǎn)物的轉(zhuǎn)化
2.7 菌液PCR
2.8 Eg-TSP14 以及Eg-TSP33生物信息學分析
2.9 Eg-TSP14 以及Eg-TSP33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
3 結(jié)果
3.1 Eg-TSP14 以及Eg-TSP33 基因的克隆
3.2 Eg-TSP14 以及Eg-TSP33 基因的序列分析
3.3 Eg-TSP14 以及Eg-TSP33二級結(jié)構(gòu)和三級結(jié)構(gòu)
3.4 Eg-TSP14 以及Eg-TSP33 結(jié)構(gòu)域分析
3.5 B細胞表位預測
3.6 同源序列比對
3.7 Eg-TSP14 以及Eg-TSP33 RT-PCR檢測結(jié)果
4 討論
5 小結(jié)
試驗二 細粒棘球絳蟲TSP14 以及TSP33 非跨膜區(qū)的克隆及原核表達
1 材料
1.1 cDNA
1.2 主要儀器設備
1.3 主要試劑與耗材
1.4 主要溶液配制
2 方法
2.1 總RNA提取
2.2 引物設計
2.3 Eg-TSP14 以及Eg-TSP33 非跨膜區(qū)片段的克隆
2.4 Eg-TSP14 以及Eg-TSP33 非跨膜區(qū)片段的原核表達
3 結(jié)果
3.1 Eg-TSP14 以及Eg-TSP33 非跨膜區(qū)片段的擴增
3.2 重組質(zhì)粒的構(gòu)建及雙酶切鑒定
3.3 重組蛋白的誘導表達
3.4 重組蛋白表達形式分析、純化及定量
4 討論
5 小結(jié)
試驗三 Eg-TSP14及Eg-TSP33 蛋白免疫原性初步探究
1 材料
1.1 試驗材料
1.2 主要儀器與設備
1.3 主要試劑
1.4 試劑的配方
2 方法
2.1 Eg-TSP14及Eg-TSP33 高免血清的制備
2.2 Western Blotting
2.3 ELISA檢測免疫小鼠的血清抗體滴度
2.4 qPCR測定細胞因子動態(tài)變化
3 結(jié)果
3.1 Western Blot
3.2 間接ELISA檢測免疫后小鼠抗體IgG
3.3 免疫后小鼠細胞因子檢測
4 討論
5 小結(jié)
全文結(jié)論
創(chuàng)新點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附件
本文編號:3759933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 E.granulosus形態(tài)學特點
2 E.g.生活史
3 流行病學
3.1 流行狀況
3.2 流行因素
4 診斷方法
4.1 常規(guī)診斷方法
4.2 血清學診斷
5 細粒棘球蚴病防治策略
5.1 EG95
5.2 EgM蛋白家族
5.3 EgA31
5.4 Eg14-3-3 蛋白
6 四跨膜蛋白
6.1 四跨膜蛋白的生物功能
6.2 四跨膜蛋白在寄生蟲中的研究進展
第二章 試驗部分
試驗一 細粒棘球絳蟲TSP14、TSP33 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不同發(fā)育階段表達分析
1 材料
1.1 細粒棘球蚴、包囊壁和成蟲
1.2 主要儀器設備
1.3 主要試劑
2 方法
2.1 總RNA提取及反轉(zhuǎn)錄
2.2 引物設計與合成
2.3 Eg-TSP14 以及Eg-TSP33 基因的擴增
2.4 基因擴增產(chǎn)物的回收
2.5 載體的連接
2.6 連接產(chǎn)物的轉(zhuǎn)化
2.7 菌液PCR
2.8 Eg-TSP14 以及Eg-TSP33生物信息學分析
2.9 Eg-TSP14 以及Eg-TSP33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
3 結(jié)果
3.1 Eg-TSP14 以及Eg-TSP33 基因的克隆
3.2 Eg-TSP14 以及Eg-TSP33 基因的序列分析
3.3 Eg-TSP14 以及Eg-TSP33二級結(jié)構(gòu)和三級結(jié)構(gòu)
3.4 Eg-TSP14 以及Eg-TSP33 結(jié)構(gòu)域分析
3.5 B細胞表位預測
3.6 同源序列比對
3.7 Eg-TSP14 以及Eg-TSP33 RT-PCR檢測結(jié)果
4 討論
5 小結(jié)
試驗二 細粒棘球絳蟲TSP14 以及TSP33 非跨膜區(qū)的克隆及原核表達
1 材料
1.1 cDNA
1.2 主要儀器設備
1.3 主要試劑與耗材
1.4 主要溶液配制
2 方法
2.1 總RNA提取
2.2 引物設計
2.3 Eg-TSP14 以及Eg-TSP33 非跨膜區(qū)片段的克隆
2.4 Eg-TSP14 以及Eg-TSP33 非跨膜區(qū)片段的原核表達
3 結(jié)果
3.1 Eg-TSP14 以及Eg-TSP33 非跨膜區(qū)片段的擴增
3.2 重組質(zhì)粒的構(gòu)建及雙酶切鑒定
3.3 重組蛋白的誘導表達
3.4 重組蛋白表達形式分析、純化及定量
4 討論
5 小結(jié)
試驗三 Eg-TSP14及Eg-TSP33 蛋白免疫原性初步探究
1 材料
1.1 試驗材料
1.2 主要儀器與設備
1.3 主要試劑
1.4 試劑的配方
2 方法
2.1 Eg-TSP14及Eg-TSP33 高免血清的制備
2.2 Western Blotting
2.3 ELISA檢測免疫小鼠的血清抗體滴度
2.4 qPCR測定細胞因子動態(tài)變化
3 結(jié)果
3.1 Western Blot
3.2 間接ELISA檢測免疫后小鼠抗體IgG
3.3 免疫后小鼠細胞因子檢測
4 討論
5 小結(jié)
全文結(jié)論
創(chuàng)新點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附件
本文編號:37599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7599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