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疫霉誘導下HT-6抑菌物質的初步分析及防病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3-02-08 16:08
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因其耐寒、耐旱、易儲存、營養(yǎng)價值豐富且能預防高血壓、糖尿病等特點,在全世界范圍內有廣泛的種植。但是馬鈴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的流行和頻發(fā),成為馬鈴薯生產的一個重要障礙。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馬鈴薯晚疫病每年給全球帶來高達70億美元的損失,而我國因晚疫病發(fā)生造成的損失亦達到17億美元左右。當前,生產中主要利用甲霜靈等化學藥劑或者選育抗病品種來防治晚疫病,但由于化學農藥帶來的環(huán)境問題和漫長的品種選育過程,使得許多學者逐漸意識到生物防治的重要性。目前研究發(fā)現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等均能對致病疫霉生長產生強烈的抑制作用。不同種類的拮抗菌產生的抑菌物質不同,即使同一類拮抗菌,其中不同的菌株產生的抑菌物質也可能不同,如短小芽孢桿菌產生的溶桿菌素、枯草芽孢桿菌WL2產生的脂肽物質Iturin A和Surfactin均對致病疫霉菌絲生長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拮抗菌不僅可以產生抑菌物質抑制致病疫霉的生長,還可以增強馬鈴薯植株體內的抗性酶活,提升馬鈴薯的抗病性而不易感染晚疫病...
【文章頁數】: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馬鈴薯晚疫病
1.1.1 病害癥狀
1.1.2 病原菌的形態(tài)特征
1.1.3 病原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1.2 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1.2.1 農業(yè)防治
1.2.2 抗病品種的選育
1.2.3 化學防治
1.2.4 生物防治
1.3 微生物共培養(yǎng)
1.3.1 協同代謝作用
1.3.2 競爭抑制作用
1.3.3 誘導作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第二章 致病疫霉對HT-6產生抑菌物質的誘導及其阻斷
2.1 試驗材料
2.1.1 供試菌株
2.1.2 供試培養(yǎng)基
2.1.3 試驗儀器
2.1.4 試驗試劑
2.2 試驗方法
2.2.1 HT-6經LBL培養(yǎng)后抑制致病疫霉菌絲生長的檢測
2.2.2 HT-6經RL培養(yǎng)后抑制致病疫霉菌絲生長的檢測
2.2.3 HT-6 菌液對致病疫霉菌絲形態(tài)的影響
2.2.4 單獨培養(yǎng)HT-6 菌株后胞內及胞壁物質的抑菌作用測定
2.2.5 HT-6 菌株的抑菌物質是否為揮發(fā)性氣體的確定
2.2.6 對峙培養(yǎng)不同時間后抑菌帶中無菌體瓊脂塊抑菌作用的測定
2.2.7 對峙培養(yǎng)后抑菌帶中不同數量無菌體瓊脂塊抑菌作用的測定
2.2.8 不同試劑阻斷HT-6 產生抑菌物質的檢測
2.2.9 統(tǒng)計分析
2.3 結果與分析
2.3.1 HT-6經LBL培養(yǎng)后抑制致病疫霉菌絲生長的驗證
2.3.2 HT-6經RL培養(yǎng)后抑制致病疫霉菌絲生長的驗證
2.3.3 HT-6 菌液對致病疫霉菌絲形態(tài)的影響
2.3.4 單獨培養(yǎng)HT-6 后胞內及胞壁物質對致病疫霉菌絲生長的抑制作用
2.3.5 HT-6 菌株的抑菌物質是否為揮發(fā)性物質的確定
2.3.6 對峙培養(yǎng)不同時間抑菌帶中無菌體瓊脂塊的抑菌作用
2.3.7 對峙培養(yǎng)后抑菌帶中不同數量無菌體瓊脂塊的抑菌作用
2.3.8 不同試劑對HT-6 產生抑菌物質的阻斷效果
2.4 討論
2.5 小結
第三章 致病疫霉誘導后HT-6抑菌物質的浸提及抑菌防病作用
3.1 試驗材料
3.1.1 供試菌株
3.1.2 供試培養(yǎng)基
3.1.3 試驗儀器
3.1.4 試驗試劑
3.2 試驗方法
3.2.1 致病疫霉與HT-6 液體混合培養(yǎng)后抑菌效果分析
3.2.2 致病疫霉與HT-6 對峙培養(yǎng)后抑菌物質的浸提及抑菌效果
3.2.3 不同溶劑浸提液對孢子囊釋放游動孢子和直接萌發(fā)的影響
3.2.4 不同溶劑浸提液在馬鈴薯塊莖上的防病作用
3.2.5 不同溶劑浸提液在馬鈴薯葉片上的防病作用
3.3 結果與分析
3.3.1 液體混合培養(yǎng)后抑菌效果分析
3.3.2 平板對峙培養(yǎng)后抑菌帶中抑菌物質的浸提及抑菌作用
3.3.3 不同溶劑浸提液對孢子囊釋放游動孢子和直接萌發(fā)的影響
3.3.4 不同溶劑浸提液在馬鈴薯塊莖切片上的防病作用
3.3.5 不同溶劑浸提液在葉片上的防病作用
3.4 討論
3.5 小結
第四章 HT-6抑菌物質的穩(wěn)定性及對馬鈴薯抗性相關物質的影響
4.1 試驗材料
4.1.1 供試菌株
4.1.2 供試培養(yǎng)基
4.1.3 試驗儀器
4.1.4 試驗試劑
4.2 試驗方法
4.2.1 致病疫霉與HT-6 對峙培養(yǎng)后抑菌物質甲醇浸提液的制備
4.2.2 甲醇浸提液中抑菌物質含量的測定
4.2.3 不同濃度甲醇浸提液影響致病疫霉菌絲體生長的觀察
4.2.4 甲醇浸提液影響馬鈴薯塊莖切片中防御性酶活的測定
4.2.4.1 酶液的提取
4.2.4.2 過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測定
4.2.4.3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測定
4.2.4.4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檢測
4.2.5 甲醇浸提液影響馬鈴薯塊莖可溶性蛋白的測定
4.2.6 甲醇浸提液中抑菌物質的穩(wěn)定性
4.3 結果與分析
4.3.1 甲醇浸提液中抑菌物質的含量測定
4.3.2 不同濃度甲醇浸提液對菌絲體生長的影響
4.3.3 甲醇浸提液對馬鈴薯塊莖防御性酶活的影響
4.3.4 甲醇浸提液對馬鈴薯塊莖可溶性蛋白的影響
4.3.5 甲醇浸提液中抑菌物質的穩(wěn)定性
4.4 討論
4.4.1 防御酶系統(tǒng)可能的作用機制
4.4.2 甲醇浸提液的穩(wěn)定性
4.5 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編號:3737975
【文章頁數】: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馬鈴薯晚疫病
1.1.1 病害癥狀
1.1.2 病原菌的形態(tài)特征
1.1.3 病原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1.2 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1.2.1 農業(yè)防治
1.2.2 抗病品種的選育
1.2.3 化學防治
1.2.4 生物防治
1.3 微生物共培養(yǎng)
1.3.1 協同代謝作用
1.3.2 競爭抑制作用
1.3.3 誘導作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第二章 致病疫霉對HT-6產生抑菌物質的誘導及其阻斷
2.1 試驗材料
2.1.1 供試菌株
2.1.2 供試培養(yǎng)基
2.1.3 試驗儀器
2.1.4 試驗試劑
2.2 試驗方法
2.2.1 HT-6經LBL培養(yǎng)后抑制致病疫霉菌絲生長的檢測
2.2.2 HT-6經RL培養(yǎng)后抑制致病疫霉菌絲生長的檢測
2.2.3 HT-6 菌液對致病疫霉菌絲形態(tài)的影響
2.2.4 單獨培養(yǎng)HT-6 菌株后胞內及胞壁物質的抑菌作用測定
2.2.5 HT-6 菌株的抑菌物質是否為揮發(fā)性氣體的確定
2.2.6 對峙培養(yǎng)不同時間后抑菌帶中無菌體瓊脂塊抑菌作用的測定
2.2.7 對峙培養(yǎng)后抑菌帶中不同數量無菌體瓊脂塊抑菌作用的測定
2.2.8 不同試劑阻斷HT-6 產生抑菌物質的檢測
2.2.9 統(tǒng)計分析
2.3 結果與分析
2.3.1 HT-6經LBL培養(yǎng)后抑制致病疫霉菌絲生長的驗證
2.3.2 HT-6經RL培養(yǎng)后抑制致病疫霉菌絲生長的驗證
2.3.3 HT-6 菌液對致病疫霉菌絲形態(tài)的影響
2.3.4 單獨培養(yǎng)HT-6 后胞內及胞壁物質對致病疫霉菌絲生長的抑制作用
2.3.5 HT-6 菌株的抑菌物質是否為揮發(fā)性物質的確定
2.3.6 對峙培養(yǎng)不同時間抑菌帶中無菌體瓊脂塊的抑菌作用
2.3.7 對峙培養(yǎng)后抑菌帶中不同數量無菌體瓊脂塊的抑菌作用
2.3.8 不同試劑對HT-6 產生抑菌物質的阻斷效果
2.4 討論
2.5 小結
第三章 致病疫霉誘導后HT-6抑菌物質的浸提及抑菌防病作用
3.1 試驗材料
3.1.1 供試菌株
3.1.2 供試培養(yǎng)基
3.1.3 試驗儀器
3.1.4 試驗試劑
3.2 試驗方法
3.2.1 致病疫霉與HT-6 液體混合培養(yǎng)后抑菌效果分析
3.2.2 致病疫霉與HT-6 對峙培養(yǎng)后抑菌物質的浸提及抑菌效果
3.2.3 不同溶劑浸提液對孢子囊釋放游動孢子和直接萌發(fā)的影響
3.2.4 不同溶劑浸提液在馬鈴薯塊莖上的防病作用
3.2.5 不同溶劑浸提液在馬鈴薯葉片上的防病作用
3.3 結果與分析
3.3.1 液體混合培養(yǎng)后抑菌效果分析
3.3.2 平板對峙培養(yǎng)后抑菌帶中抑菌物質的浸提及抑菌作用
3.3.3 不同溶劑浸提液對孢子囊釋放游動孢子和直接萌發(fā)的影響
3.3.4 不同溶劑浸提液在馬鈴薯塊莖切片上的防病作用
3.3.5 不同溶劑浸提液在葉片上的防病作用
3.4 討論
3.5 小結
第四章 HT-6抑菌物質的穩(wěn)定性及對馬鈴薯抗性相關物質的影響
4.1 試驗材料
4.1.1 供試菌株
4.1.2 供試培養(yǎng)基
4.1.3 試驗儀器
4.1.4 試驗試劑
4.2 試驗方法
4.2.1 致病疫霉與HT-6 對峙培養(yǎng)后抑菌物質甲醇浸提液的制備
4.2.2 甲醇浸提液中抑菌物質含量的測定
4.2.3 不同濃度甲醇浸提液影響致病疫霉菌絲體生長的觀察
4.2.4 甲醇浸提液影響馬鈴薯塊莖切片中防御性酶活的測定
4.2.4.1 酶液的提取
4.2.4.2 過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測定
4.2.4.3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測定
4.2.4.4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檢測
4.2.5 甲醇浸提液影響馬鈴薯塊莖可溶性蛋白的測定
4.2.6 甲醇浸提液中抑菌物質的穩(wěn)定性
4.3 結果與分析
4.3.1 甲醇浸提液中抑菌物質的含量測定
4.3.2 不同濃度甲醇浸提液對菌絲體生長的影響
4.3.3 甲醇浸提液對馬鈴薯塊莖防御性酶活的影響
4.3.4 甲醇浸提液對馬鈴薯塊莖可溶性蛋白的影響
4.3.5 甲醇浸提液中抑菌物質的穩(wěn)定性
4.4 討論
4.4.1 防御酶系統(tǒng)可能的作用機制
4.4.2 甲醇浸提液的穩(wěn)定性
4.5 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編號:37379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7379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