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光環(huán)境下入侵植物瘤突蒼耳對大豆菌根真菌和根瘤菌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11-06 15:40
外來植物入侵已成為人類面臨的重大環(huán)境問題,菌根真菌和根瘤菌與外來植物的入侵性密切相關,外來入侵植物對本地植物共生微生物的影響已成為外來植物入侵機理研究的熱點之一,但我們對此還知之甚少。菌根真菌和根瘤菌高度依賴宿主植物的光合產(chǎn)物,因此光照對植物與微生物的共生關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探討外來植物入侵的土壤微生物機制,本文以我國東北地區(qū)惡性外來入侵植瘤突蒼耳(Xanthium strumarium)為材料,在不同光強(全光和遮光58%)下,研究其對本地植物大豆(Glycine max)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共生的影響。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正常光照條件下,與瘤突蒼耳混種時,大豆的菌根真菌侵染率(MYC)沒發(fā)生顯著變化;門水平下,混種大豆菌根真菌的群落組成和結構均未發(fā)生顯著改變。然而,在屬水平下,混種大豆的球囊霉屬(Glomus)豐度顯著降低。這說明叢枝菌根真菌(AMF)的響應可能是多樣性的,不同屬的響應存在差別,可能具有屬水平上的特異性。正常光照下,瘤突蒼耳對大豆根瘤數(shù)(NN)和根瘤生物量(NB)的影響顯著,但對單個根瘤生物量(SNB)無顯著影響,根瘤菌的群落組成也無變化,但大豆固氮基因nif...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菌根真菌的功能及其對植物的作用
1.2.2 入侵植物對本地植物菌根真菌的影響
1.2.3 根瘤菌的功能及其對植物的作用
1.2.4 入侵植物對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影響
1.2.5 光照對菌根真菌以及根瘤菌的影響
1.3 研究內容及目標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地概況
2.2 研究材料
2.3 實驗方法
2.4 指標測定
2.5 數(shù)據(jù)分析
第三章 結果與分析
3.1 光照和競爭對入侵植物瘤突蒼耳和本地植物大豆生長的影響
3.2 光照和競爭對瘤突蒼耳和大豆根化學成分的影響
3.3 光照和競爭對瘤突蒼耳和大豆葉片性狀及化學成分的影響
3.4 光照和競爭對瘤突蒼耳和大豆菌根真菌侵染率的影響
3.5 不同光照條件下瘤突蒼耳對大豆菌根真菌群落多樣性的影響
3.6 不同光照條件下入侵植物瘤突蒼耳對本地植物大豆根瘤的影響
3.7 不同光強下瘤突蒼耳對大豆根瘤菌群落多樣性的影響
3.8 光照和競爭對入侵植物瘤突蒼耳和本地植物大豆土壤特性的影響
第四章 討論與結論
4.1 瘤突蒼耳對大豆養(yǎng)分吸收策略的影響:菌根策略的變化
4.2 瘤突蒼耳對大豆養(yǎng)分吸收策略的影響:根瘤策略的變化
4.3 菌根策略和根瘤策略的關系
4.4 菌根策略和根系策略的關系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文章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豌豆與根瘤共生對水分脅迫的生理響應[J]. 馬蕾,馬紹英,陳貴平,柴強,李勝. 草業(yè)學報. 2019(09)
[2]叢枝菌根真菌對鎘脅迫下鳳仙花生理特征的影響[J]. 彭昌琴,徐玲玲,陳興銀,楊鵬,韓淑梅,關萍.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 2019(14)
[3]芘污染土壤的根瘤菌-植物修復效應研究[J]. 黃河,張超蘭,周永信,謝湉,廖長君.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9(07)
[4]DNA-SIP鑒定甘蔗//大豆間作土壤15N-DNA富集位置的氮循環(huán)功能基因qPCR方法[J]. 茍永剛,余玲玲,許霞,王建武. 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9(01)
[5]葉生態(tài)特征及其相關性對下墊面熱效應的生態(tài)權衡[J]. 朱濟友,于強,DI Yang,何韋均,徐程揚,孔祥琦. 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 2018(11)
[6]生物固氮與有效氮的關系:從分子到群落[J]. 車榮曉,鄧永翠,吳伊波,張靜,王芳,唐立,李林峰,馬雙,劉瀚科,趙星,王艷芬,郝彥賓,崔驍勇. 生態(tài)學雜志. 2017(01)
[7]大豆共生固氮在農(nóng)業(yè)減肥增效中的貢獻及應用潛力[J]. 李欣欣,許銳能,廖紅. 大豆科學. 2016(04)
[8]菌根形成對不同成熟度的森林優(yōu)勢樹種磷吸收的影響[J]. 童琳,唐旭利,張靜,張倩媚. 生態(tài)科學. 2015(04)
[9]5種染色劑對生姜根系叢枝菌根(AM)真菌的染色效果比較[J]. 汪茜,龍艷艷,李冬萍,張金蓮,宋娟,周生茂,車江旅,陳廷速. 南方農(nóng)業(yè)學報. 2015(08)
[10]叢枝菌根共生體中碳、氮代謝及其相互關系[J]. 李元敬,劉智蕾,何興元,田春杰.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4(03)
博士論文
[1]外來入侵植物與伴生非入侵植物葉片功能性狀比較研究[D]. 劉明超.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 2017
碩士論文
[1]入侵植物對本地植物菌根真菌侵染及機制的影響[D]. 張海艷.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 2019
[2]外來入侵植物瘤突蒼耳化學成分的純化和結構鑒定[D]. 韋瀟林.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 2018
[3]叢枝菌根對吉貝和木棉抗旱性及其根區(qū)營養(yǎng)的影響[D]. 楊建軍.西南林業(yè)大學 2015
[4]叢枝菌根(AM)對根瘤菌趨化性研究[D]. 賈永.浙江林學院 2008
本文編號:3703764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菌根真菌的功能及其對植物的作用
1.2.2 入侵植物對本地植物菌根真菌的影響
1.2.3 根瘤菌的功能及其對植物的作用
1.2.4 入侵植物對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影響
1.2.5 光照對菌根真菌以及根瘤菌的影響
1.3 研究內容及目標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地概況
2.2 研究材料
2.3 實驗方法
2.4 指標測定
2.5 數(shù)據(jù)分析
第三章 結果與分析
3.1 光照和競爭對入侵植物瘤突蒼耳和本地植物大豆生長的影響
3.2 光照和競爭對瘤突蒼耳和大豆根化學成分的影響
3.3 光照和競爭對瘤突蒼耳和大豆葉片性狀及化學成分的影響
3.4 光照和競爭對瘤突蒼耳和大豆菌根真菌侵染率的影響
3.5 不同光照條件下瘤突蒼耳對大豆菌根真菌群落多樣性的影響
3.6 不同光照條件下入侵植物瘤突蒼耳對本地植物大豆根瘤的影響
3.7 不同光強下瘤突蒼耳對大豆根瘤菌群落多樣性的影響
3.8 光照和競爭對入侵植物瘤突蒼耳和本地植物大豆土壤特性的影響
第四章 討論與結論
4.1 瘤突蒼耳對大豆養(yǎng)分吸收策略的影響:菌根策略的變化
4.2 瘤突蒼耳對大豆養(yǎng)分吸收策略的影響:根瘤策略的變化
4.3 菌根策略和根瘤策略的關系
4.4 菌根策略和根系策略的關系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文章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豌豆與根瘤共生對水分脅迫的生理響應[J]. 馬蕾,馬紹英,陳貴平,柴強,李勝. 草業(yè)學報. 2019(09)
[2]叢枝菌根真菌對鎘脅迫下鳳仙花生理特征的影響[J]. 彭昌琴,徐玲玲,陳興銀,楊鵬,韓淑梅,關萍.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 2019(14)
[3]芘污染土壤的根瘤菌-植物修復效應研究[J]. 黃河,張超蘭,周永信,謝湉,廖長君.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9(07)
[4]DNA-SIP鑒定甘蔗//大豆間作土壤15N-DNA富集位置的氮循環(huán)功能基因qPCR方法[J]. 茍永剛,余玲玲,許霞,王建武. 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9(01)
[5]葉生態(tài)特征及其相關性對下墊面熱效應的生態(tài)權衡[J]. 朱濟友,于強,DI Yang,何韋均,徐程揚,孔祥琦. 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 2018(11)
[6]生物固氮與有效氮的關系:從分子到群落[J]. 車榮曉,鄧永翠,吳伊波,張靜,王芳,唐立,李林峰,馬雙,劉瀚科,趙星,王艷芬,郝彥賓,崔驍勇. 生態(tài)學雜志. 2017(01)
[7]大豆共生固氮在農(nóng)業(yè)減肥增效中的貢獻及應用潛力[J]. 李欣欣,許銳能,廖紅. 大豆科學. 2016(04)
[8]菌根形成對不同成熟度的森林優(yōu)勢樹種磷吸收的影響[J]. 童琳,唐旭利,張靜,張倩媚. 生態(tài)科學. 2015(04)
[9]5種染色劑對生姜根系叢枝菌根(AM)真菌的染色效果比較[J]. 汪茜,龍艷艷,李冬萍,張金蓮,宋娟,周生茂,車江旅,陳廷速. 南方農(nóng)業(yè)學報. 2015(08)
[10]叢枝菌根共生體中碳、氮代謝及其相互關系[J]. 李元敬,劉智蕾,何興元,田春杰.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4(03)
博士論文
[1]外來入侵植物與伴生非入侵植物葉片功能性狀比較研究[D]. 劉明超.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 2017
碩士論文
[1]入侵植物對本地植物菌根真菌侵染及機制的影響[D]. 張海艷.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 2019
[2]外來入侵植物瘤突蒼耳化學成分的純化和結構鑒定[D]. 韋瀟林.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 2018
[3]叢枝菌根對吉貝和木棉抗旱性及其根區(qū)營養(yǎng)的影響[D]. 楊建軍.西南林業(yè)大學 2015
[4]叢枝菌根(AM)對根瘤菌趨化性研究[D]. 賈永.浙江林學院 2008
本文編號:37037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70376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