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喂模式對生長豬養(yǎng)分消化率、胴體品質(zhì)和腸道微生物組成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3-11 21:38
本研究主要探究飼喂模式對生長豬養(yǎng)分消化率、胴體品質(zhì)和腸道微生物組成的影響,具體包括以下三個部分:試驗一:本試驗旨在研究飼喂模式對生長育肥豬生長性能、胴體品質(zhì)和脂質(zhì)代謝的影響。試驗選擇48頭平均初始體重為(61.4±2.5)kg的杜×長×大三元雜交去勢公豬,根據(jù)體重按隨機(jī)區(qū)組設(shè)計分到自由采食組(自由采食)和低飼喂頻率組(每天飼喂2次)。整個試驗共持續(xù)8周,屠宰體重為120kg左右。結(jié)果表明:限制飼喂頻率組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胴體重、屠宰率和平均背膘厚均顯著低于自由采食組(P<0.05);限制飼喂頻率組脂肪組織中脂肪酸合成酶和過氧化物酶體增生物激活受體γ的mRNA表達(dá)量顯著低于自由采食組(P<0.05)。綜上分析,低飼喂頻率組降低了生長育肥豬的生長性能、胴體品質(zhì)和脂肪沉積,但對肉品質(zhì)無顯著影響,其中限制飼喂頻率主要是通過降低脂肪合成減少脂質(zhì)沉積。試驗二:為研究飼喂頻率對生長豬總能和養(yǎng)分的表觀回腸消化率和表觀全腸道消化率的影響,24頭平均初始體重為(40.7±1.3)kg的生長豬隨機(jī)分到低飼喂頻率組(每天飼喂2次)和高飼喂頻率組(每天飼喂12次)。試驗期9天。結(jié)果表明:平...
【文章來源】:西南科技大學(xué)四川省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不同飼喂模式對組腸道微生物門水平上的分布
不同飼喂模式在腸道微生物門水平上的分布熱圖
飼喂模式對豬糞便微生物在綱水平上的影響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基于16S RNA序列的哺乳仔豬和斷奶仔豬回腸微生物多樣性分析(英文)[J]. 王升平,柏美娟,孔祥峰,吳信,黃瑞林,李鐵軍,印遇龍.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2009(Z1)
本文編號:3077137
【文章來源】:西南科技大學(xué)四川省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不同飼喂模式對組腸道微生物門水平上的分布
不同飼喂模式在腸道微生物門水平上的分布熱圖
飼喂模式對豬糞便微生物在綱水平上的影響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基于16S RNA序列的哺乳仔豬和斷奶仔豬回腸微生物多樣性分析(英文)[J]. 王升平,柏美娟,孔祥峰,吳信,黃瑞林,李鐵軍,印遇龍.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2009(Z1)
本文編號:30771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0771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