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癥反應相關基因多態(tài)性及其與奶牛乳房炎發(fā)生的相關性分析
【學位單位】: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20
【中圖分類】:S858.23
【部分圖文】:
結果與分析173結果與分析3.1DNA提取結果檢測3.1.1紫外分光光度計檢測取出1μL的DNA樣品,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檢測濃度和OD260/280的比值。檢測到的DNA濃度與標準一致,比值均在1.8-2.0之間,表明該DNA是高純度的,并且符合使用要求,如表3-1所示。表3-1牛血液DNA提取濃度Table3-1BloodDNAextractionconcentrationofthedairycows牛號濃度(μg/μL)260/230260/2801611966.51.771.801505465.41.831.721523777.81.801.791708258.31.731.871319868.31.791.761614978.21.751.831614969.11.821.901611966.51.831.803.1.2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用1%瓊脂糖凝膠電泳法對所提取的牛血液基因組DNA條帶進行PCR檢測,檢測結果表明,DNA條帶清晰且單一,符合試驗要求,可以用作后續(xù)試驗。如圖3-1。圖3-1牛血液DNA基因組PCR檢測圖Fig.3-1DairycowsbloodDNAgenomePCRmap注:M為Marker;泳道1為陰性對照;泳道2-11為牛血液DNA。
良好且清晰單一,可以滿足試驗和后續(xù)測序的要求。CBLB 基因引物的擴增片段大小為 1240 bp(圖 3-3),與目標片段一致,條帶特異性良好且清晰單一,可以滿足試驗和后續(xù)測序的要求。CXCL2 基因引物的擴增片段大小為 875 bp(圖 3-4),與目標片段一致,條帶特異性良好且清晰單一,可以滿足試驗和后續(xù)測序的要求。IL-12B、IL-17A、IL-18、TLR2、PYCR1、CXCL1 基因部分片段引物 PCR 擴增結果如圖 3-5,與設計的目的片段已知,特異性良好且條帶單一,符合試驗需求,可用于后續(xù)測序使用。
CBLB基因引物PCR產物電泳圖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龍海;李新圃;楊峰;羅金印;王旭榮;張哲;李宏勝;;奶牛乳房炎綜合防控關鍵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草食動物科學;2015年05期
2 劉裕田;;奶牛乳房炎的發(fā)病原因及防治[J];當代畜牧;2015年23期
3 李馨;鄒天紅;邵廣;李崢;楊海濤;;奶牛乳體細胞數(shù)與泌乳月份和乳成分的相關分析[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5年01期
4 陳亞冰;蘭道亮;黃勇;林寶山;黃偲;李鍵;;麥洼牦牛TLR1基因組織表達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1期
5 李瑤;呂德官;陳臨溪;;IL-8及其受體藥物與疾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4年03期
6 葉倩;王禮偉;屈勇剛;楊一鳴;梁晏;李飛;楊亞東;;奶牛乳房炎防治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畜牧獸醫(yī);2014年01期
7 廖艷;黃先奇;沈愛梅;;奶牛乳房炎的診斷及治療[J];中國畜牧獸醫(yī)文摘;2013年12期
8 甘宗輝;楊章平;李云龍;毛永江;劉賢慧;陳飛;;奶牛乳房炎的細菌感染與奶中體細胞數(shù)及乳成分的關系[J];畜牧獸醫(yī)學報;2013年06期
9 王相根;胡書梅;汪聰勇;;奶牛體細胞數(shù)(SCC)和隱性乳房炎變化規(guī)律的統(tǒng)計調查[J];中國奶牛;2012年14期
10 毛永江;陳瑩;陳仁金;常玲玲;施雪奎;楊章平;梁祥煥;尹召華;;乳房炎對中國荷斯坦牛測定日泌乳性能及體細胞數(shù)變化的影響[J];畜牧獸醫(yī)學報;2011年1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洋;CXCL2通過抑制成骨細胞分化影響骨質疏松發(fā)病的機制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李桂宇;奶牛乳房炎三種主要致病菌多重PCR檢測方法的建立[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8年
2 熊文斌;奶牛乳房炎對血液相關指標和乳汁性狀的影響及致病菌的調查[D];揚州大學;2017年
3 甘林茂;奶牛隱性乳房炎致病菌分離鑒定及LAMP檢測方法的建立[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年
4 趙占龍;武漢地區(qū)荷斯坦奶牛產奶和繁殖性狀遺傳分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5年
5 于恩琪;江蘇部分地區(qū)奶牛乳房炎葡萄球菌調查及其部分耐藥基因的分析[D];揚州大學;2014年
6 包特日格樂;奶牛乳樣SCC和細菌對DHI主要指標的影響[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4年
7 高潮;奶牛隱性乳房炎病原微生物區(qū)系分析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基因分型[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3年
8 冀芳;巴盟地區(qū)奶牛場的DHI報告分析及對牧場管理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8679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867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