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降解菌的分離鑒定及其抑制雞糞氨氣揮發(fā)效果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3-30 22:02
本文關(guān)鍵詞:氨氮降解菌的分離鑒定及其抑制雞糞氨氣揮發(fā)效果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畜禽糞便氨氣排放是養(yǎng)殖業(yè)污染排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有研究表明,環(huán)境中的氨氣直接危害到動物和人類的健康,例如誘發(fā)呼吸道疾病、促進可吸入顆粒物(PM2.5)的形成,并且氨氣也可與大氣中與一些酸性物質(zhì)反應,形成銨鹽氣溶膠,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富營養(yǎng)化和酸化。本研究以減少雞糞中的氨氮含量為切入點,篩選具有高效氨氮降解能力的硝化微生物,并對其抑制雞糞氨氣揮發(fā)的效果進行研究,為進一步研制生物除臭飼料添加劑提供研究基礎(chǔ)。試驗一以雞糞為分離材料,用富含氨氮的液體培養(yǎng)液對微生物進行富集培養(yǎng),采用平板劃線法進行分離純化,共得到15株能夠利用氨氮的菌株。通過對其氨氮降解效率的研究,進一步篩選得到3株具有高效氨氮降解能力的酵母菌和一株絲狀真菌,分別命名為LSA、NGH、YSA和HL,對其進行形態(tài)學觀察、分子生物學鑒定和生物化學法鑒定,初步認定四株菌為魯假絲酵母LSA(Candida kruse),粉狀畢赤酵母NGH(Pichia farinos),皺落假絲酵母YSA(Candida rugosa)和擬宛氏青霉菌HL(Paecilomyces variotii)。試驗二研究了溫度、pH、碳源、碳氮比和初始氨氮濃度對上述4個菌株氨氮降解能力的影響,其中溫度設(shè)定為20℃、25℃、30℃、35℃和40℃;pH設(shè)定為3、4、5、6、7、8和9;碳源分別為淀粉、甘露醇、檸檬酸鈉、葡萄糖、乙酸鈉和碳酸氫鈉;碳氮比設(shè)定為5、10、20、40;初始氨氮濃度為100、300、600和1200mg/L。結(jié)果表明,菌株對外界環(huán)境有很強的耐受性。菌株LSA的最適降解條件為溫度35℃,pH 3-7,葡萄糖為碳源,C/N 20;YSA的最適降解條件為溫度35℃,pH 3-7,乙酸鈉為碳源,C/N 20;NGH的最適降解條件為溫度30-35℃,pH 3-7,葡萄糖為碳源,C/N 10;HL的最適降解條件為溫度35℃,pH 4-7,葡萄糖為碳源,C/N 40。四株菌都能利用濃度范圍為100-1200mg/L的氨氮進行生長代謝,氨氮的快速降解階段發(fā)生在菌株的生長對數(shù)期。在初始氨氮濃度為300mg/L時,菌株LSA,YSA,NGH和HL的氨氮降解率分別為71.83%,31.89%,43.01%,80.53%;初始氨氮濃度為1200mg/L時,氨氮降解率分別為57.44%,18.05%,35.46%,39.80%。試驗三將四株菌的菌懸液分別與肉雞糞便混合后在密閉的燒杯中發(fā)酵,收集發(fā)酵過程中產(chǎn)生的氨氣,測定其含量,并收集發(fā)酵后的糞便樣品,測定糞便樣品中的氨氮和總氮的含量,計算氨氮在總氮中的比重。同時測定三株酵母菌混合菌液對糞便氨氣產(chǎn)生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除菌株YSA以外,其他三株菌對糞便氨氣散發(fā)量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酵母菌株(LSA、NGH和混合酵母菌)的在接種后的24-48小時間對氨氣的抑制效果最為顯著,酵母菌混合菌液的抑制效果要好于單株酵母菌的作用效果。絲狀真菌HL在接種72-96小時間,對糞便氨氣的抑制效果最佳。與對照組相比,菌株LSA、NGH、HL以及酵母菌混合菌株能夠顯著減少雞糞中氨氮的含量?梢缘贸鲆韵陆Y(jié)論,從雞糞中分離得到的Candida kruse LSA,Pichia farinos NGH,Candida rugosa YSA和Paecilomyces variotii HL,能夠利用氨氮進行生長代謝,降低環(huán)境中的氨氮含量。除菌株YSA外,其他三株菌菌能夠降低雞糞中的氨氣排放。
【關(guān)鍵詞】:雞糞 氨氮 降解 氨氣 微生物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X172;X713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英文縮略表12-13
- 第一章 引言13-20
- 1.1 概述13-14
- 1.2 雞糞氨氣的產(chǎn)生原理14-15
- 1.3 糞便氨氣的控制技術(shù)15-18
- 1.3.1 物理控氨技術(shù)15
- 1.3.2 化學法除氨技術(shù)15-16
- 1.3.3 飼料調(diào)控技術(shù)16
- 1.3.4 改良堆肥技術(shù)16
- 1.3.5 微生物調(diào)控技術(shù)16-18
- 1.4 影響微生物硝化作用的因素18-19
- 1.4.1 溫度18
- 1.4.2 PH18
- 1.4.3 C/N18-19
- 1.4.4 碳源19
- 1.4.5 初始氨氮濃度19
- 1.5 研究目的、內(nèi)容及技術(shù)路線19-20
- 1.5.1 研究目的19
- 1.5.2 研究內(nèi)容19
- 1.5.3 技術(shù)路線19-20
- 第二章 氨氮降解菌的分離篩選20-28
- 2.1 材料和儀器20-22
- 2.1.1 試劑20
- 2.1.2 實驗儀器20
- 2.1.3 糞樣的采集20
- 2.1.4 培養(yǎng)基配方20-21
- 2.1.5 測定方法21-22
- 2.1.6 數(shù)據(jù)分析和處理方法22
- 2.2 方法和步驟22-23
- 2.2.1 氨氮降解菌的初篩22
- 2.2.2 高效氨氮降解菌的復篩22
- 2.2.3 試驗菌株的鑒定22-23
- 2.3 結(jié)果與分析23-26
- 2.3.1 菌株的分離篩選23
- 2.3.2 試驗菌株的鑒定23-26
- 2.4 討論26-27
- 2.5 小結(jié)27-28
- 第三章 環(huán)境因素對氨氮降解菌生長和降解能力的影響28-39
- 3.1 材料和方法28-29
- 3.1.1 試劑和培養(yǎng)基28
- 3.1.2 菌種的活化28
- 3.1.3 菌株生長曲線的測定28
- 3.1.4 培養(yǎng)溫度對菌株生長的影響28-29
- 3.1.5 培養(yǎng)基初始PH對菌株生長的影響29
- 3.1.6 不同碳源對菌株氨氮降解性能的影響29
- 3.1.7 不同C/N對菌株氨氮降解性能的影響29
- 3.1.8 培養(yǎng)基初始氨氮濃度對菌株氨氮降解性能的影響29
- 3.1.9 測定方法和數(shù)據(jù)分析29
- 3.2 結(jié)果與分析29-36
- 3.2.1 菌株的生長曲線29-30
- 3.2.2 溫度對菌株生長的影響30-31
- 3.2.3 PH對菌株生長的影響31-32
- 3.2.4 碳源對菌株氨氮降解性能的影響32-33
- 3.2.5 C/N對菌株氨氮降解性能的影響33-34
- 3.2.6 初始氨氮濃度對菌株LSA氨氮降解性能的影響34-36
- 3.3 討論36-38
- 3.4 小結(jié)38-39
- 第四章 高效氨氮降解菌抑制雞糞氨氣揮發(fā)效果的研究39-44
- 4.1 材料與方法39-40
- 4.1.1 材料與試劑39
- 4.1.2 試驗步驟39
- 4.1.3 測定方法39
- 4.1.4 數(shù)據(jù)處理39-40
- 4.2 結(jié)果與分析40-42
- 4.2.1 菌株對雞糞氨氣揮發(fā)的抑制效果40-41
- 4.2.2 發(fā)酵后糞中不同形態(tài)氮素的含量41-42
- 4.3 討論42-43
- 4.4 小結(jié)43-44
- 第五章 全文結(jié)論44-45
- 5.1 結(jié)論44
- 5.2 創(chuàng)新點44
- 5.3 尚待解決的問題44-45
- 參考文獻45-51
- 附錄51-53
- 致謝53-54
- 作者簡歷5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肖繼波;江惠霞;褚淑yN;;不同氮源下好氧反硝化菌Defluvibacter lusatiensis str.DN7的脫氮特性[J];生態(tài)學報;2012年20期
本文關(guān)鍵詞:氨氮降解菌的分離鑒定及其抑制雞糞氨氣揮發(fā)效果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781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781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