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核雄性不育系“21A”不育株及可育株花藥差異蛋白質組學的研究
本文選題:棉花核雄性不育 + 花藥發(fā)育; 參考:《山東農業(yè)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蛋白質是基因表達的最終產物,是生命功能的執(zhí)行者。利用蛋白質組學來研究生命的現象和本質,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越性。本實驗以棉花新型單隱性核雄性不育系21A不育株與可育株為材料,利用iTRAQ定量蛋白質組學的研究方法,研究棉花核雄性不育機理提供參考。主要結果如下:1.取可育株(F)和不育株(S)的造孢細胞時期(1)和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至四分體形成時期(2)花蕾樣品(分別標記為F1、F2、S1、S2)采用iTRAQ方法結合高效液相串聯(lián)質譜技術,總共鑒定到8123個蛋白質,其中至少有2個肽段的覆蓋3941個蛋白質。2.對鑒定的8123個蛋白,分別進行GO、COG、Pathway的功能注釋:(1)GO注釋:在生物學過程分類中,“代謝過程”(3535,62.97%)、“細胞過程”(3187,56.77%)占得比例最大;在細胞組分中,在“細胞”(3189,56.80%)、“細胞部分”(3189,56.80%)分布的蛋白最多;分子功能中,“催化活力”(3362,59.89%)、“結合”(2738,48.77%)功能的蛋白占得比例最多;(2)COG功能注釋,將蛋白共分為24個類群。其中,一般功能預測的蛋白最多(1244,25.90%),后面依次為翻譯后修飾,蛋白質周轉,伴侶(710,14.78%)翻譯、核糖體結構與生物合成(533,11.10%),能量生產和轉換(459,9.56%),碳水化合物的運輸和代謝(445,9.27%),氨基酸的運輸與代謝(426,8.87%);核結構(2,0.04%)和細胞運動(10,0.21%)功能分類的蛋白質數量最少;(3)在Pathway代謝通路注釋中,鑒定的蛋白質共參與了128條代謝途徑。其中蛋白參與最多的途徑有代謝途徑(1768),次生代謝產物生物合成(1035),核糖體代謝途徑(278),內質網蛋白加工(221),RNA轉運(207),植物病原菌相互作用(183)。3.依據蛋白質豐度水平,當差異倍數達到1.2倍以上,且經統(tǒng)計檢驗p-value值小于0.05時,為差異蛋白。差異蛋白鑒定結果如下:(1)分別在可育株和不育株中,比較兩個花粉發(fā)育時期:F2-VS-F1中共有81個差異表達蛋白,S2-VS-S1中共有181個蛋白差異表達。花藥發(fā)育兩個時期相比,不育株和可育株中表達差異的蛋白不同。(2)在花粉發(fā)育的造孢細胞和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至四分體形成兩個階段,共有差異蛋白1150個。在造孢細胞時期(S1-VS-F1):下調表達蛋白375個,上調表達蛋白295個;在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時期(S2-VS-F2):有442個下調表達蛋白,340個上調表達蛋白。在花藥發(fā)育兩個階段,差異蛋白數目隨花藥發(fā)育而增多,與鏡檢觀察結果結果相一致,這些上調下調表達的差異蛋白可能與GMS有關。4.對差異表達的1150個蛋白,進行進一步的GO富集分析。在生物學過程的“代謝過程”(metabolic process,502)、“細胞過程”(cellular process,449),細胞組分的“細胞”(cell,485)、“細胞部分”(cell part,485)“細胞器”(organelle,364),分子功能的“催化活性”(catalytic activity,410)、“結合”(binding,380)功能富集的差異蛋白最多。在花藥發(fā)育過程中,與可育花藥相比,不育花藥中的上調和下調表達的差異蛋白都主要富集在“分子功能”的催化活性和結合功能。5.對1150個差異蛋白進行COG功能分析,結果表明O(13.4%;翻譯后修飾,蛋白質周轉,和伴侶),J(10.6%;翻譯,核糖體的結構及生物合成)、C(9.3%;能量生產和轉換)三大功能分類的蛋白比例占主導地位,表明轉錄后調控、翻譯,能量生產和轉換在花藥發(fā)育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6.差異表達蛋白Pathway富集分析表明代謝事件,翻譯、核糖體結構及生物合成、碳水化合物合成與代謝、能量生產相關的途徑顯著富集。根據差異表達蛋白的Pathway富集散點圖,在造孢細胞時期,差異表達的473個蛋白參與110條代謝途徑;在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至四分體形成時期,差異表達的576個蛋白共參與了111條代謝途徑。對兩個花粉發(fā)育時期特異表達的蛋白進行分析Pathway富集分析,共有35條途徑富集。這些差異表達蛋白富集的途徑可能為闡明GMS的復雜機制有重要的意義。7.為了驗證蛋白質和轉錄水平的差異是否一致,并確認蛋白質組分析的可靠性,利用qRT-PCR分析了12個差異蛋白在花粉發(fā)育過程中的表達情況。分析表明,除了CotAD_72197在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至四分體形成時期表達模式與蛋白水平不同,其他的表達情況與iTRAQ技術分析結果基本一致,蛋白質組學分析結果比較可靠。
[Abstract]: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 1 .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 1 .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biological process , there are at least 2 peptide fragments covering 3941 proteins .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 1 . The protein is divided into 24 groups .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 1 . The protein involved in the most important pathway is metabolic pathway ( 1768 ) , secondary metabolite biosynthesis ( 1035 ) , ribosome metabolism pathway ( 3187 , 56.77 % ) .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ther culture , there wer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of protein in pollen development .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S5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丁;樊小農;石學敏;;絕對和相對定量的等量異位標簽技術(iTRAQ)在中醫(yī)藥領域的應用[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4年08期
2 鞏紅飛;柳軍璽;邸多隆;;蛋白質組學研究中的分離分析技術及其研究進展[J];氨基酸和生物資源;2014年02期
3 伊風艷;石鳳翎;龍瑞才;王璐;熊梅;高翠萍;;苜蓿雄性不育植株與可育植株現蕾初期花蕾蛋白質組比較[J];西北植物學報;2013年10期
4 Jianhui Ma;Hengling Wei;Ji Liu;Meizhen Song;Chaoyou Pang;Long Wang;Wenxiang Zhang;Shuli Fan;Shuxun Yu;;Sel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Photoperiod-Sensitive Male Sterile Line in Upland Cotton[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13年07期
5 張根連;范術麗;宋美珍;龐朝友;喻樹迅;;植物蛋白質組學技術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通報;2011年07期
6 戴茂華;吳振良;劉麗英;;棉花雜種優(yōu)勢的研究現狀及發(fā)展趨勢[J];河北農業(yè)科學;2009年08期
7 陳蕊紅;葉景秀;張改生;王俊生;牛娜;馬守才;趙繼新;朱建楚;;小麥質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藥差異蛋白質組學分析[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09年04期
8 潘三強;宿寶貴;呂來清;;二維電泳和iTRAQ的實驗比較[J];神經解剖學雜志;2008年05期
9 曾維英;楊守萍;梁江;陳淵;;植物雄性不育的蛋白質組研究概況[J];廣西農業(yè)科學;2008年02期
10 藍家樣;詹先進;張興中;胡志剛;陳全求;;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培育與利用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06年1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玉娟;棉花雄性不育及黃萎病菌誘導相關microRNA的表達分析[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馮雪梅;棉花隱性核雄性不育系“21A”的遺傳和不育機理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754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075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