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和大菱鲆糖代謝及瘦素和脂聯(lián)素相關功能的初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2 03:34
本文關鍵詞:牙鲆和大菱鲆糖代謝及瘦素和脂聯(lián)素相關功能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牙鲆 大菱鲆 糖代謝 糖耐量實驗 代謝組 瘦素 脂聯(lián)素 激素
【摘要】:本文以我國北方海水養(yǎng)殖肉食性魚類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為研究對象,進行基于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技術(GC-MS)的高糖負荷后牙鲆血清代謝組學研究,以及不同飼料糖脂比對大菱鲆瘦素及其受體和脂聯(lián)素受體基因表達影響的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和結果如下:1.高糖負荷后牙鲆血清代謝組學研究本研究采用基于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技術的代謝組學研究方法,分析兩種不同糖耐量實驗(腹腔注射葡萄糖和口腔灌喂葡萄糖)后牙鲆(225±50g)血清中代謝物變化。結果顯示,兩種不同實驗方式對牙鲆血糖、血清胰島素以及代謝變化影響存在很大差異。牙鲆腹腔注射葡萄糖(500mg/ml,1g/kg體重)后,血糖水平在5h達到峰值(20.06±1.92mM),24h時血糖與0h無顯著差異(P0.05);血清胰島素水平在葡萄糖注射后急劇下降,在3h達到最低(1.58±0.21mIU/L),在24h時恢復原值(3.03±0.06mIU/L);與0h相比,注射葡萄糖后3h血清中有6種代謝物水平顯著上調(P0.05),分別為:塔羅糖、木糖、異麥芽糖、半乳糖醛酸、羥基脲和環(huán)己烯四醇β環(huán)氧化物;到第5h血清中有9種代謝物水平顯著上調(P0.05),分別為:塔羅糖、木糖、異麥芽糖、黃嘌呤、乳酸、烏頭酸、茉莉酮酸甲酯、環(huán)己烯四醇β環(huán)氧化物和腎上腺皮質酮;3h與5h的血清中只有1種差異代謝物皮質酮(P0.05)。牙鲆口腔灌喂葡萄糖(500mg/ml, 1.67g/kg體重)后,血糖水平在3h達到最大值(1.90±0.23mM),7h恢復至原來水平(0.89±0.04mM);而血清胰島素水平在3h上升至3.37±0.34mIU/L,5h時恢復至原水平(2.56±0.41mIU/L);與0h相比,灌喂葡萄糖后3h時牙鲆血清中顯著上調的代謝物有5種(P0.05),分別是:塔羅糖、乳酸、3-羥鄰氨基苯甲酸、黃嘌呤和次黃嘌呤;但在5h時血清中沒有顯著增多的代謝物,只有1種代謝物半乳糖酸含量顯著下降(P0.05),而5h時血清中有2種代謝物水平顯著低于3h(P0.05),這2種代謝物是木糖和3-羥鄰氨基苯甲酸。此外,我們還對上述2種不同方式糖負荷后同一時間點的血清代謝物進行了比對,結果顯示在高糖負荷后3h,注射組血清中有4種代謝物水平顯著高于灌喂組(P0.05),分別是:塔羅糖、異麥芽糖、環(huán)己烯四醇p環(huán)氧化物和鄰羥基苯丙酸;5h時注射組血清中有6種代謝物含量顯著高于灌喂組(P0.05),分別是塔羅糖、異麥芽糖、木糖、環(huán)己烯四醇β環(huán)氧化物、烏頭酸和半乳糖酸,但有1種代謝物N-氨甲酰谷氨酸含量顯著低于灌喂組(P0.05)。經(jīng)KEGG數(shù)據(jù)庫比對,以及參考已有報道分析得出,這些差異代謝物表明牙鲆可以通過多種糖代謝途徑進行血糖水平的調節(jié),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環(huán)、糖原合成、戊糖與葡萄糖醛酸互變以及戊糖磷酸途徑,同時氨基酸代謝和腸道微生物的代謝也會對血糖變化產(chǎn)生響應,間接起到加速血糖水平下調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血清中鄰羥基苯丙酸和N-氨甲酰谷氨酸水平與機體內瘦素、胰島素、胰高血糖素和生長抑素等激素水平有一定相關性,這兩種代謝物以及皮質酮水平的變化表明,皮質酮、瘦素、胰島素、胰高血糖素和生長抑素等激素可能在牙鲆體內各糖代謝途徑中起到一定的調控作用。2.大菱鲆瘦素及其受體、脂聯(lián)素受體基因序列全長克隆和分析在本研究中,利用分子克隆和RACE技術克隆到了大菱鲆瘦素(LEP)及其受體(LEPR)和脂聯(lián)素兩種受體(AdipoR1和AdipoR2) cDNA序列全長。大菱鲆LEP cDNA序列全長1126bp,共編碼157個氨基酸。大菱鲆LEP氨基酸序列與人的LEP同源性很低,只有18.8%,但它們預測的三級結構保守性卻很高。大菱鲆LEPR cDNA序列全長4248bp,共編碼1173個氨基酸,大菱鲆LEPR氨基酸序列與人的同源性為28%,與點帶石斑魚的同源性為82%,在脊椎動物中保守存在的所有重要功能域在該序列中均有發(fā)現(xiàn)。組織差異表達結果顯示大菱鲆LEP主要在腦、眼和肝臟中表達,LEPR主要表達的場所是肝臟和腎臟。大菱鲆AdipoR1核苷酸序列全長1125bp,共編碼375個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與其他脊椎的同源性都很高,人為80%,羅非魚為97%。大菱鲆AdipoR2核苷酸序列全長1940bp,共編碼380個氨基酸,氨基酸序列與其他脊椎動物同源性也都很高,人為78%,羅非魚為92%。蛋白跨膜結構域預測得出大菱鲆AdipoRl和AdipoR2都具有7個明顯的跨膜區(qū),最優(yōu)拓撲模型為N端在細胞內側模型,與其他脊椎動物相同。大菱鲆AdipoR分布廣泛,AdipoR1在鰓和腎中表達水平最高,AdipoR2則在鰓、胃、腸、腎和幽門盲囊中的表達量都較多,但在肌肉中表達量較少。3.不同飼料糖脂比對大菱鲆瘦素及其受體、脂聯(lián)素受體基因表達的影響本研究配制不同糖脂比(1:6、1:2、2:1和14:1)的飼料,養(yǎng)殖大菱鲆9周后,利用熒光實時定量PCR技術檢測了大菱鲆肝臟中瘦素,肝臟和肌肉中瘦素受體和脂聯(lián)素受體基因的表達量。結果顯示,飼料糖脂比從l:6升高到2:1對瘦素和瘦素受體基因表達沒有產(chǎn)生顯著影響(P0.05),但在糖脂比上升到14:1時,肝臟瘦素表達量顯著升高(P0.05),而肝臟瘦素受體的nRNA水平卻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與其他2組無顯著差異(P0.05),此時肌肉中瘦素受體的mRNA水平最高,顯著高于其他3組(P0.05)。飼料糖脂比的變化沒有對肝臟中AdipoR的表達產(chǎn)生顯著影響(P0.05),然而,與糖脂比為1:6的對照組相比,大菱鲆肌肉中AdipoR1的表達量在1:2的處理組顯著下調(P0.05),但與其他2組無顯著差異(P0.05)。飼料糖脂比的變化對肌肉中AdipoR2的表達沒有產(chǎn)生顯著影響(P0.05)。該研究結果表明飼料中糖水平變化會對大菱鲆瘦素與脂聯(lián)素作用產(chǎn)生顯著影響。
【關鍵詞】:牙鲆 大菱鲆 糖代謝 糖耐量實驗 代謝組 瘦素 脂聯(lián)素 激素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S917.4
【目錄】:
- 摘要5-8
- Abstract8-14
- 引言14-16
- 第一章 文獻綜述16-26
- 1 魚類糖利用率低的機制研究進展16-17
- 2 哺乳動物糖代謝的激素調控17-22
- 2.1 胰島素主導的糖代謝激素調控17-20
- 2.2 瘦素20-21
- 2.2.1 瘦素及其受體的結構及分布20-21
- 2.3 脂聯(lián)素21-22
- 3 魚類糖代謝調控激素的研究進展22-26
- 3.1 魚類糖代謝調控激素的研究22-23
- 3.2 魚類瘦素和脂聯(lián)素的研究進展23-26
- 第二章 高糖負荷后牙鲆血清代謝組學研究26-46
- 1 引言26-27
- 2 材料和方法27-30
- 2.1 實驗用魚27
- 2.2 糖耐量實驗和取樣27-28
- 2.3 血清常規(guī)指標檢測28
- 2.4 基于GC-MS的血清代謝組學分析28-30
- 3 結果30-32
- 3.1 高糖負荷后牙鲆血糖和血清胰島素水平變化30
- 3.2 牙鲆血清代謝組學分析30-32
- 4 討論32-38
- 4.1 高糖負荷后牙鲆血糖水平變化32-33
- 4.2 高糖負荷后牙鲆血清胰島素水平變化33-34
- 4.3 高糖負荷后牙鲆血清代謝物變化34-38
- 附表和圖38-46
- 第三章 大菱鲆瘦素及其受體和脂聯(lián)素受體基因序列全長克隆和序列分析46-77
- 1 引言46
- 2 材料和方法46-52
- 2.1 實驗用魚和取樣47
- 2.2 基因序列克隆47-51
- 2.3 基因全長序列分析51
- 2.4 基因在不同組織中差異表達分析51-52
- 3 結果52-54
- 3.1 大菱鲆瘦素及其受體基因52-53
- 3.2 大菱鲆脂聯(lián)素受體基因全長序列分析53-54
- 4 討論54-58
- 4.1 大菱鲆瘦素及其受體基因54-56
- 4.2 大菱鲆脂聯(lián)素受體基因56-58
- 附表和圖58-77
- 第四章 不同飼料糖脂比對大菱鲆瘦素及其受體和脂聯(lián)素受體基因表達的影響77-88
- 1 引言77-78
- 2 材料和方法78-80
- 2.1 實驗飼料的設計和配制78
- 2.2 實驗用魚及養(yǎng)殖78
- 2.3 樣品采集78
- 2.4 大菱鲆瘦素及其受體和脂聯(lián)素受體基因表達量檢測78-80
- 2.5 統(tǒng)計分析80
- 3 結果80-81
- 3.1 不同飼料糖脂比對大菱鲆肝臟中瘦素以及肝臟和肌肉中瘦素受體基因表達的影響80-81
- 3.2 飼料不同糖脂比對大菱鲆肝臟和肌肉中脂聯(lián)素受體基因表達的影響81
- 4 討論81-84
- 4.1 不同飼料糖脂比對大菱鲆肝臟中瘦素以及肝臟和肌肉中瘦素受體基因表達的影響81-82
- 4.2 不同飼料糖脂比對大菱鲆肝臟和肌肉中脂聯(lián)素受體表達的影響82-84
- 附表和圖84-88
- 第五章 研究總結與展望88-90
- 參考文獻90-102
- 致謝102-104
- 個人簡歷104-106
- 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10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聶琴;苗惠君;苗淑彥;陳塵悅;李靜;張文兵;麥康森;;不同糖源及糖水平對大菱鲆糖代謝酶活性的影響[J];水生生物學報;2013年03期
2 李娟;任路靜;孫冠男;黃和;;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技術及其在代謝組學中的應用[J];生物工程學報;2013年04期
3 周秋香;余曉斌;涂國全;王強;胡文軍;李漢廣;;代謝組學研究進展及其應用[J];生物技術通報;2013年01期
4 楊偉;葉繼丹;王琨;孫云章;張春曉;翟少偉;宋凱;;斜帶石斑魚經(jīng)葡萄糖灌喂后的代謝反應[J];水生生物學報;2012年03期
5 王廣宇;劉波;謝駿;戈賢平;;魚類糖代謝幾種關鍵酶的研究進展[J];上海水產(chǎn)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6 黃鶴忠,丁磊,宋學宏,王永玲,楊彩根;青魚和草魚葡萄糖耐量的比較研究[J];中國水產(chǎn)科學;2005年04期
7 毛曉明,劉志民;氧化應激在糖尿病糖代謝中的作用[J];江蘇醫(yī)藥;2005年03期
,本文編號:10164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01642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