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考古報告編撰的歷程與范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10-21 15:13
考古報告是考古調查、發(fā)掘和研究成果公布的重要載體,是考古學研究的基礎材料。當前中國考古報告依然基本遵循著1934年發(fā)表的考古報告《城子崖(山東歷城縣龍山鎮(zhèn)之黑陶文化遺址)》編排之體例,隨著田野考古工作水平的提高、考古學理論的發(fā)展、考古學科與自然科學學科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提升了田野考古工作水平、轉變了遺物分類思想、增加了新的研究切入視角,考古報告的質量有了明顯提升。直至今日,已形成了考古資料發(fā)布與考古學研究、多學科研究并重的格局。本文通過整理近代考古學在中國發(fā)展近百年來一千多部考古報告的發(fā)展歷程,整理并統(tǒng)計分析眾多考古報告的“硬件”與“軟件”,包括編寫單位與編者、裝幀設計、出版機構與其級別、報告的章節(jié)安排與編撰體例、遺存發(fā)布單元、多學科的綜合研究方式等諸多要素,從以上各方面分析研究考古報告編撰歷程及其范式轉變,并歸納出我國考古報告的編撰歷程,其經歷的四個階段,受考古學學科發(fā)展環(huán)境的影響,與我國考古學發(fā)展步調基本一致,經歷了20世紀20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的初創(chuàng)與早期發(fā)展、20世紀六十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后期的停滯與恢復期、20世紀70年代后期至20世紀末的全面發(fā)展期、21世紀以來的成熟與轉型...
【文章頁數(shù)】: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綜述
1.1 研究緣起
1.2 研究動態(tài)
1.3 研究的方法與目的
第二章 我國考古報告分析
2.1 考古報告的基本性質
2.1.1 調查報告與發(fā)掘報告
2.1.2 報告中遺存分布時期
2.1.3 歷年發(fā)行出版部數(shù)
2.2 編著者與出版單位分析
2.2.1 編著者(單位)及其合作度分析
2.2.2 出版單位及性質分析
2.2.3 叢刊?捌鋭(chuàng)立機構分析
2.3 考古報告的載體分析
第三章 我國考古報告的范式與范式變遷
3.1 我國考古報告范式及其變遷
3.2 淺談如何促進我國考古報告的范式變遷
第四章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個人簡況及聯(lián)系方式
本文編號:3856087
【文章頁數(shù)】: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綜述
1.1 研究緣起
1.2 研究動態(tài)
1.3 研究的方法與目的
第二章 我國考古報告分析
2.1 考古報告的基本性質
2.1.1 調查報告與發(fā)掘報告
2.1.2 報告中遺存分布時期
2.1.3 歷年發(fā)行出版部數(shù)
2.2 編著者與出版單位分析
2.2.1 編著者(單位)及其合作度分析
2.2.2 出版單位及性質分析
2.2.3 叢刊?捌鋭(chuàng)立機構分析
2.3 考古報告的載體分析
第三章 我國考古報告的范式與范式變遷
3.1 我國考古報告范式及其變遷
3.2 淺談如何促進我國考古報告的范式變遷
第四章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個人簡況及聯(lián)系方式
本文編號:38560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85608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