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代墓志銘看初唐洛陽音的韻母系統(tǒng)
發(fā)布時間:2021-11-28 21:26
在漢語語音發(fā)展史上,初唐是中古時期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結(jié)構(gòu),對于漢語語音史的完善具有重要意義。這一時期的研究材料非常豐富,然而,與傳統(tǒng)的詩文、韻書、域外方音等語音材料相比,墓志作為漢語語音研究的材料,并未得到學(xué)界的廣泛關(guān)注。作為出土文獻(xiàn),墓志具有其他傳世材料不具備的時間地點(diǎn)明確、真實(shí)性強(qiáng)、接近當(dāng)時的實(shí)際語音等優(yōu)點(diǎn),并且韻文數(shù)量豐富,具有較大的研究價值。因此,本文利用墓志材料對初唐洛陽音進(jìn)行歷時研究,利用新的研究材料,采用新的研究角度,對于豐富和完善中古音的研究具有一定意義。本文收集周紹良主編《唐代墓志匯編》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至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的2184篇墓志銘文進(jìn)行研究。其中有效墓志1987篇。本文考訂、整理和提取出墓志銘文的韻腳用字,生成韻段,并確定韻腳所屬的韻部,經(jīng)過分類、歸納和排列、比較,參照《廣韻》和其他材料,歸納出銘文用韻的韻部系統(tǒng),并對特殊的韻字和用韻現(xiàn)象進(jìn)行討論,發(fā)現(xiàn)初唐時期的洛陽音呈現(xiàn)如下特色:一是押韻較《廣韻》更加寬泛,大部分《廣韻》規(guī)定獨(dú)用的韻目都可以同用。二是真實(shí)反映了這一時期的語音現(xiàn)象,包括止攝支脂之韻與微韻的合流,蟹攝佳韻字與止...
【文章來源】:南開大學(xué)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匯編》墓志銘文用韻情況
第一節(jié) 韻部歸納的步驟和方法
2.1.1 銘文的選取
2.1.2 韻腳的歸納
2.1.2.1 辨別韻例
2.1.2.2 歸納韻部
第二節(jié) 訛誤字的糾正和多音、多義字的韻部歸屬
2.2.1 訛誤字的糾正和缺漏字的追補(bǔ)
2.2.2 多音、多義字的韻部歸屬
第三章 唐代墓志銘文用韻分析
第一節(jié) 陰聲韻用韻探討
3.1.1 止攝字的用韻分析
3.1.2 蟹攝字的用韻分析
3.1.3 遇攝字的用韻分析
3.1.4 流攝字的用韻分析
3.1.5 果攝字的用韻分析
3.1.6 假攝字的用韻分析
3.1.7 效攝字的用韻分析
3.1.8 蟹攝與止攝、流攝與遇攝的關(guān)系探討
3.1.8.1 蟹攝與止攝的關(guān)系探討
3.1.8.2 流攝與遇攝的關(guān)系探討
第二節(jié) 陽聲韻用韻探討
3.2.1 通攝字的用韻分析
3.2.2 江攝字的用韻分析
3.2.3 宕攝字的用韻分析
3.2.4 梗攝字的用韻分析
3.2.5 曾攝字的用韻分析
3.2.6 深攝字的用韻分析
3.2.7 咸攝字的用韻分析
3.2.8 臻攝與山攝字的用韻分析
第三節(jié) 入聲韻用韻探討
3.3.1 通攝屋、沃、燭韻
3.3.2 江攝覺韻
3.3.3 臻攝質(zhì)、術(shù)、櫛、物、迄、沒韻
3.3.4 山攝月、曷、末、黠、鎋、屑、薛韻
3.3.5 宕攝藥、鐸韻
3.3.6 梗攝陌、麥、昔、錫韻
3.3.7 曾攝職、德韻
3.3.8 深攝緝韻
3.3.9 咸攝合、盍、葉、帖、洽、狎、業(yè)、乏韻
第四節(jié) 初唐洛陽音韻系試擬
第四章 特殊語音現(xiàn)象的探討
第一節(jié) 銘文中的上去相押現(xiàn)象
第二節(jié) 墓志銘文中的借音現(xiàn)象
第五章 結(jié)語
參考文獻(xiàn)
致謝
個人簡歷 在學(xué)期間發(fā)表的學(xué)術(shù)論文及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中古元部的形成與演變[J]. 唐作藩. 古漢語研究. 2013(03)
[2]《唐代墓志匯編》釋文校補(bǔ)[J]. 趙黎明. 中國歷史文物. 2010(02)
[3]北魏墓志銘用韻研究[J]. 張建坤. 廣東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bào). 2007(04)
[4]唐代墓志俗字辨誤[J]. 姚美玲. 語言研究. 2007(01)
[5]從唐代墓志銘看唐代韻部系統(tǒng)的演變[J]. 金恩柱. 古漢語研究. 1999(04)
[6]爨碑用韻考[J]. 簡啟賢. 云南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bào)(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1995(03)
[7]“中古韻部系統(tǒng)”試擬[J]. 居思信. 齊魯學(xué)刊. 1993(03)
[8]唐宋間止、蟹二攝的分合[J]. 唐作藩. 語言研究. 1991(01)
[9]元魂痕諸韻的歷史考察[J]. 居思信. 齊魯學(xué)刊. 1985(04)
[10]敦煌俗文學(xué)中的別字異文和唐五代西北方音[J]. 邵榮芬. 中國語文. 1963 (03)
博士論文
[1]隋唐五代碑誌銘文用韻研究[D]. 劉本才.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14
碩士論文
[1]隋代墓志銘文用韻研究[D]. 石風(fēng).西北大學(xué) 2012
[2]陜西關(guān)中地區(qū)新出土唐代墓志銘文用韻考[D]. 鄭劍英.陜西師范大學(xué) 2011
本文編號:3525172
【文章來源】:南開大學(xué)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匯編》墓志銘文用韻情況
第一節(jié) 韻部歸納的步驟和方法
2.1.1 銘文的選取
2.1.2 韻腳的歸納
2.1.2.1 辨別韻例
2.1.2.2 歸納韻部
第二節(jié) 訛誤字的糾正和多音、多義字的韻部歸屬
2.2.1 訛誤字的糾正和缺漏字的追補(bǔ)
2.2.2 多音、多義字的韻部歸屬
第三章 唐代墓志銘文用韻分析
第一節(jié) 陰聲韻用韻探討
3.1.1 止攝字的用韻分析
3.1.2 蟹攝字的用韻分析
3.1.3 遇攝字的用韻分析
3.1.4 流攝字的用韻分析
3.1.5 果攝字的用韻分析
3.1.6 假攝字的用韻分析
3.1.7 效攝字的用韻分析
3.1.8 蟹攝與止攝、流攝與遇攝的關(guān)系探討
3.1.8.1 蟹攝與止攝的關(guān)系探討
3.1.8.2 流攝與遇攝的關(guān)系探討
第二節(jié) 陽聲韻用韻探討
3.2.1 通攝字的用韻分析
3.2.2 江攝字的用韻分析
3.2.3 宕攝字的用韻分析
3.2.4 梗攝字的用韻分析
3.2.5 曾攝字的用韻分析
3.2.6 深攝字的用韻分析
3.2.7 咸攝字的用韻分析
3.2.8 臻攝與山攝字的用韻分析
第三節(jié) 入聲韻用韻探討
3.3.1 通攝屋、沃、燭韻
3.3.2 江攝覺韻
3.3.3 臻攝質(zhì)、術(shù)、櫛、物、迄、沒韻
3.3.4 山攝月、曷、末、黠、鎋、屑、薛韻
3.3.5 宕攝藥、鐸韻
3.3.6 梗攝陌、麥、昔、錫韻
3.3.7 曾攝職、德韻
3.3.8 深攝緝韻
3.3.9 咸攝合、盍、葉、帖、洽、狎、業(yè)、乏韻
第四節(jié) 初唐洛陽音韻系試擬
第四章 特殊語音現(xiàn)象的探討
第一節(jié) 銘文中的上去相押現(xiàn)象
第二節(jié) 墓志銘文中的借音現(xiàn)象
第五章 結(jié)語
參考文獻(xiàn)
致謝
個人簡歷 在學(xué)期間發(fā)表的學(xué)術(shù)論文及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中古元部的形成與演變[J]. 唐作藩. 古漢語研究. 2013(03)
[2]《唐代墓志匯編》釋文校補(bǔ)[J]. 趙黎明. 中國歷史文物. 2010(02)
[3]北魏墓志銘用韻研究[J]. 張建坤. 廣東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bào). 2007(04)
[4]唐代墓志俗字辨誤[J]. 姚美玲. 語言研究. 2007(01)
[5]從唐代墓志銘看唐代韻部系統(tǒng)的演變[J]. 金恩柱. 古漢語研究. 1999(04)
[6]爨碑用韻考[J]. 簡啟賢. 云南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bào)(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1995(03)
[7]“中古韻部系統(tǒng)”試擬[J]. 居思信. 齊魯學(xué)刊. 1993(03)
[8]唐宋間止、蟹二攝的分合[J]. 唐作藩. 語言研究. 1991(01)
[9]元魂痕諸韻的歷史考察[J]. 居思信. 齊魯學(xué)刊. 1985(04)
[10]敦煌俗文學(xué)中的別字異文和唐五代西北方音[J]. 邵榮芬. 中國語文. 1963 (03)
博士論文
[1]隋唐五代碑誌銘文用韻研究[D]. 劉本才.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14
碩士論文
[1]隋代墓志銘文用韻研究[D]. 石風(fēng).西北大學(xué) 2012
[2]陜西關(guān)中地區(qū)新出土唐代墓志銘文用韻考[D]. 鄭劍英.陜西師范大學(xué) 2011
本文編號:35251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52517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