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識思維對決策屬性權(quán)重的重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01 17:18
傳統(tǒng)觀點認為,當面對復(fù)雜的決策時,人們習(xí)慣于深思熟慮地解決問題。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提出了相反的觀點,即運用無意識思維比有意識思維更容易做出最優(yōu)決策。研究者們在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人才選拔、道德判斷等領(lǐng)域均發(fā)現(xiàn)了無意識思維的優(yōu)勢效應(yīng);诖,Dijksterhuis和Nordgren提出了無意識思維理論。無意識思維研究打破了“努力思考就有好結(jié)果”這一傳統(tǒng)觀念,成為社會認知領(lǐng)域的研究焦點。無意識思維理論包括六個核心原則,其中權(quán)重原則認為無意識思維更擅于權(quán)衡決策屬性的自然權(quán)重。研究發(fā)現(xiàn),無意識思維可以自動給決策屬性賦予適當?shù)臋?quán)重。以往研究中往往只給被試一個目標問題進行思考,被試只需要給各屬性準確地賦權(quán)一次。但是,我們經(jīng)常會碰到?jīng)Q策目標改變的情況,這時需要我們根據(jù)新的目標對已獲取的決策屬性重新賦予適當?shù)臋?quán)重。研究表明,無意識思維具有靈活性,并且是受目標導(dǎo)向的,因此,本研究通過對實驗材料和目標的操縱,考察了無意識思維是否可以對決策屬性的權(quán)重進行重賦。權(quán)重的重賦通過改變目標和操縱實驗材料實現(xiàn),實驗1在4部手機信息呈現(xiàn)結(jié)束后,將被試分為四組,兩組有意識思維組,兩組無意識思維組,給其中一組有意識思維和一...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xué)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實驗1流程圖
實驗125手機類型的主效應(yīng)不顯著F(1,116)=0.026,P=0.872,η2=0.000,思維類型和目標類型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1,116)=1.351,P=0.248,η2=0.012,手機類型與思維類型交互作用不顯著F(1,116)=0.349,P=0.556,η2=0.003,手機類型與目標類型交互作用顯著F(1,116)=10.631,P=0.001,η2=0.084,思維類型、目標類型與手機類型三者交互作用顯著F(1,116)=30.051,P<0.001,η2=0.084。圖4.2不同實驗條件下被試對手機的評分(誤差線為標準誤)進一步簡單簡單效應(yīng)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當目標不變時(目標為選擇適合老年人選的手機),有意識思維組被試對適合老年人的手機的評分(M=63.000,SD=13.557)與對適合大學(xué)生的手機的評分(M=67.933,SD=11.212)沒有差別,F(xiàn)(1,116)=1.757,P=0.188,η2=0.015;而無意識思維組被試對適合老年人的手機的評分(M=80.766,SD=10.291)顯著高于對適合大學(xué)生的手機的評分(M=63.100,SD=13.734),F(xiàn)(1,116)=22.538,P<0.001,η2=0.163,該結(jié)果與以往研究結(jié)果一致,支持了無意識思維理論(Dijksterhuis,2004;Dijksterhuis&Nordgren,2006)。當目標改變時(目標由選擇適合老年人的手機改變?yōu)檫x擇適合自己的手機),有意識思維組被試的結(jié)果與目標不變時的評分結(jié)果一樣,對適合大學(xué)生的手機的評分(M=64.833,SD=10.211)與對適合老年人的手機的評分(M=68.166,SD=14.171)還是沒有差別,F(xiàn)(1,116)=0.802,P=0.372,η2=0.007;無意識思維組被試的結(jié)果則與目標不變時的評分結(jié)果相反,對適合大學(xué)生的手機的評分(M=77.366,SD=11.514)顯著高于對適合老年人的手機的評分(M=62.500,SD=
實驗228信息呈現(xiàn)結(jié)束后,要求所有被試思考4部手機在多大程度上適合自己使用,目標不變組最后任務(wù)是為4部手機在多大程度上適合自己使用進行評分。目標改變組的新目標是為老年人選手機,最后的任務(wù)是為4部手機在多大程度上適合老年人使用進行評分。圖5.1實驗2流程圖5.2結(jié)果以思維類型、目標類型為被試間變量,手機類型為被試內(nèi)變量,被試對手機評分為因變量,進行2(思維類型:有意識思維,無意識思維)×2(目標類型:目標不變,目標改變)×2(手機類型:適合大學(xué)生的手機,適合老年人的手機)三因素混合實驗設(shè)計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思維類型的主效應(yīng)顯著F(1,120)=17.778,P<0.001,η2=0.129,目標類型的主效應(yīng)不顯著F(1,120)=0.734,P=0.393,η2=0.006,手機類型的主效應(yīng)不顯著F(1,120)=0.029,P=0.866,η2=0,思維類型和目標類型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1,120)=0.256,P=0.614,η2=0.002,手機類型與思維類型交互作用不顯著F(1,120)=0,P=0.996,η2=0,手機類型與目標類型交互作用顯著F(1,120)=14.697,P<0.001,η2=0.109,思維類型、目標類型與手機類型三者交互作用顯著F(1,120)=22.734,P<0.001,η2=0.159。進一步簡單簡單效應(yīng)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當目標不變時(目標為選擇適合自己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無意識思維:理論、質(zhì)疑與回應(yīng)[J]. 李建升,王丹,沈模衛(wèi). 心理科學(xué). 2016(02)
博士論文
[1]無意識思維整體加工方式的研究[D]. 李建升.浙江大學(xué) 2014
本文編號:3470491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xué)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實驗1流程圖
實驗125手機類型的主效應(yīng)不顯著F(1,116)=0.026,P=0.872,η2=0.000,思維類型和目標類型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1,116)=1.351,P=0.248,η2=0.012,手機類型與思維類型交互作用不顯著F(1,116)=0.349,P=0.556,η2=0.003,手機類型與目標類型交互作用顯著F(1,116)=10.631,P=0.001,η2=0.084,思維類型、目標類型與手機類型三者交互作用顯著F(1,116)=30.051,P<0.001,η2=0.084。圖4.2不同實驗條件下被試對手機的評分(誤差線為標準誤)進一步簡單簡單效應(yīng)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當目標不變時(目標為選擇適合老年人選的手機),有意識思維組被試對適合老年人的手機的評分(M=63.000,SD=13.557)與對適合大學(xué)生的手機的評分(M=67.933,SD=11.212)沒有差別,F(xiàn)(1,116)=1.757,P=0.188,η2=0.015;而無意識思維組被試對適合老年人的手機的評分(M=80.766,SD=10.291)顯著高于對適合大學(xué)生的手機的評分(M=63.100,SD=13.734),F(xiàn)(1,116)=22.538,P<0.001,η2=0.163,該結(jié)果與以往研究結(jié)果一致,支持了無意識思維理論(Dijksterhuis,2004;Dijksterhuis&Nordgren,2006)。當目標改變時(目標由選擇適合老年人的手機改變?yōu)檫x擇適合自己的手機),有意識思維組被試的結(jié)果與目標不變時的評分結(jié)果一樣,對適合大學(xué)生的手機的評分(M=64.833,SD=10.211)與對適合老年人的手機的評分(M=68.166,SD=14.171)還是沒有差別,F(xiàn)(1,116)=0.802,P=0.372,η2=0.007;無意識思維組被試的結(jié)果則與目標不變時的評分結(jié)果相反,對適合大學(xué)生的手機的評分(M=77.366,SD=11.514)顯著高于對適合老年人的手機的評分(M=62.500,SD=
實驗228信息呈現(xiàn)結(jié)束后,要求所有被試思考4部手機在多大程度上適合自己使用,目標不變組最后任務(wù)是為4部手機在多大程度上適合自己使用進行評分。目標改變組的新目標是為老年人選手機,最后的任務(wù)是為4部手機在多大程度上適合老年人使用進行評分。圖5.1實驗2流程圖5.2結(jié)果以思維類型、目標類型為被試間變量,手機類型為被試內(nèi)變量,被試對手機評分為因變量,進行2(思維類型:有意識思維,無意識思維)×2(目標類型:目標不變,目標改變)×2(手機類型:適合大學(xué)生的手機,適合老年人的手機)三因素混合實驗設(shè)計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思維類型的主效應(yīng)顯著F(1,120)=17.778,P<0.001,η2=0.129,目標類型的主效應(yīng)不顯著F(1,120)=0.734,P=0.393,η2=0.006,手機類型的主效應(yīng)不顯著F(1,120)=0.029,P=0.866,η2=0,思維類型和目標類型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1,120)=0.256,P=0.614,η2=0.002,手機類型與思維類型交互作用不顯著F(1,120)=0,P=0.996,η2=0,手機類型與目標類型交互作用顯著F(1,120)=14.697,P<0.001,η2=0.109,思維類型、目標類型與手機類型三者交互作用顯著F(1,120)=22.734,P<0.001,η2=0.159。進一步簡單簡單效應(yīng)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當目標不變時(目標為選擇適合自己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無意識思維:理論、質(zhì)疑與回應(yīng)[J]. 李建升,王丹,沈模衛(wèi). 心理科學(xué). 2016(02)
博士論文
[1]無意識思維整體加工方式的研究[D]. 李建升.浙江大學(xué) 2014
本文編號:34704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47049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