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說《嫉妒》主人公看奧列沙的“妥協(xié)”
發(fā)布時間:2021-10-09 21:53
尤里·奧列沙出生于十九世紀末,創(chuàng)作巔峰時期主要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奧列沙憑借小說《嫉妒》一夜成名,一時無人奪其風采。而《嫉妒》之后,奧列沙卻再無在行文篇幅或藝術(shù)構(gòu)思上更完整的作品產(chǎn)出。長篇小說《嫉妒》不僅是天才曇花一現(xiàn)的絕唱,也是一個特殊時代的縮影。二十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二月革命不僅顛覆并重塑了整個世界,特別是俄國國內(nèi)的政治格局,更是在文化領(lǐng)域?qū)蓚世紀分割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奧列沙出身于沒落的白俄貴族家庭,其家族于1508年在賓斯克公國接受封地,到十九世紀逐漸沒落,其父擔任稅吏。全家移居敖德薩后,奧列沙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長為了典型的知識分子。故奧列沙作為沒落的貴族階層的知識分子,必然面臨如何接受世界巨變,如何在新世界中尋求自我定位的問題。《嫉妒》中的主人公卡瓦列羅夫作為一個自傳性的人物,奧列沙除了給予他自身觀察、認識世界的眼光、思維方式和表達才華外,還在他身上投射了自己作為一個邊緣人和一個妥協(xié)了的知識分子的心理狀態(tài)。一方面,奧列沙仰望歷史主流的宏偉壯觀,并懼怕自己作為一個“同路人”,錯失了參與其中的機會,另一方面,加入主流的條件便是放棄其知識分子“感受”的天性,而放棄“...
【文章來源】: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1.緒論
1.1 本課題的研究背景
1.2 本課題擬定突破的主要問題和觀點
1.3 該課題的學術(shù)價值
1.4 研究方法
2.空間維度下卡瓦列羅夫在“此處”的缺位
2.1 大與小
2.2 中心與邊緣
2.3 高處與低處
3.時間維度下卡瓦列羅夫在“此時”的缺位
3.1 童年
3.2 早衰
3.3 生與死的交匯點—安涅奇卡的床
4.奧列沙對嫉妒主題的繼承發(fā)展與卡瓦列羅夫的“自殺”
4.1 奧列沙對于普希金嫉妒主題的繼承與發(fā)展
4.2 卡瓦列羅夫的“自殺”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427066
【文章來源】: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1.緒論
1.1 本課題的研究背景
1.2 本課題擬定突破的主要問題和觀點
1.3 該課題的學術(shù)價值
1.4 研究方法
2.空間維度下卡瓦列羅夫在“此處”的缺位
2.1 大與小
2.2 中心與邊緣
2.3 高處與低處
3.時間維度下卡瓦列羅夫在“此時”的缺位
3.1 童年
3.2 早衰
3.3 生與死的交匯點—安涅奇卡的床
4.奧列沙對嫉妒主題的繼承發(fā)展與卡瓦列羅夫的“自殺”
4.1 奧列沙對于普希金嫉妒主題的繼承與發(fā)展
4.2 卡瓦列羅夫的“自殺”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4270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4270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