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赫塔·米勒小說“集中營”書寫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27 17:33
  赫塔·米勒,德國的女作家和詩人,因“以詩歌的凝練和散文的直白,描寫了被剝奪者的生活圖景”,而獲得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她終其一生都在控訴羅馬尼亞齊奧塞斯庫的極權統(tǒng)治以及斯大林勞動營對無辜德裔的迫害。本論文采用文本細讀的方式,結合米勒本人的經歷及其詩學觀,立足于其小說中的“集中營”書寫,著重探討這種“集中營”書寫的緣由、表現(xiàn)以及意義,希望能對國內赫塔·米勒的研究有所裨益。本論文包括緒論、正文、結語三個部分。緒論部分主要介紹赫塔·米勒的小說在國內外的研究現(xiàn)狀,并指出本選題的緣由以及創(chuàng)新點。正文部分包括四章。第一章結合米勒本人的生平經歷與詩學觀,來探討其“集中營”書寫的緣由。第二章具體分析“集中營”社會圖景在小說中的表現(xiàn),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羅馬尼亞極權“集中營”,二是斯大林勞動營,這兩種“集中營”圖景在本質上是一種“非邏輯”的“荒誕”的社會處境。第三章分析在“集中營”這個“荒誕”處境中的人物群像,其中“集中營”下的人物群像,又可分為具有“自傳性”的主人公形象,以及主人公視角下的他人群像,總之“集中營”下的人物都是一些“不值一提”的“被剝奪者”。第四章探究赫塔·米勒“集中營”書寫的特征...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9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及意義
    二、本選題的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三、本選題的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赫塔·米勒小說中“集中營”書寫緣由
    第一節(jié) 赫塔·米勒的生平經歷與“集中營”書寫
        一、雙重身份
        二、雙重“集中營”經歷
    第二節(jié) 赫塔·米勒的詩學觀與“集中營”書寫
        一、“恐懼”——動因與源泉
        二、“為了抗拒遺忘而寫作”
第二章 “集中營”社會圖景的真實呈現(xiàn)
    第一節(jié) 羅馬尼亞極權“集中營”
        一、極權滲透下的鄉(xiāng)村
        二、極權管控下的城市
    第二節(jié) 斯大林勞動營
        一、強制勞動的煉獄
        二、“饑餓天使”的牢籠
第三章 “集中營”下的人物群像
    第一節(jié) 具有“自傳性”的主人公
        一、極權的反抗者
        二、無所寄托者
    第二節(jié) 主人公視角下的他人群體
        一、代表極權的他人群體
        二、順應極權的他人群體
第四章 赫塔·米勒“集中營”書寫的特征與意義
    第一節(jié) 赫塔·米勒“集中營”書寫的特征
        一、“集中營”的日常性書寫
        二、“集中營”的隱喻性書寫
        三、“集中營”的諷刺性書寫
        四、“集中營”的反抗性書寫
    第二節(jié) 赫塔·米勒“集中營”書寫的意義
        一、揭露人類歷史最黑暗的一幕
        二、展現(xiàn)人與人性的復雜性與陰暗面
        三、為“被剝奪者”發(fā)聲
結語
參考文獻
    (一)赫塔·米勒作品
    (二)專著
    (三)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我望向廣闊的風景,體會到無邊的絕望!薄庾x赫塔·米勒作品中的自然[J]. 余楊.  德國研究. 2018(04)
[2]論赫塔·米勒《呼吸秋千》中的創(chuàng)傷書寫[J]. 余楊.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2)
[3]虛構的感知——赫塔·米勒詩學觀初探[J]. 余楊.  外國文學評論. 2014(02)
[4]心獸的生成——赫塔·米勒小說《心獸》之德勒茲式解讀[J]. 周標.  當代文壇. 2014(01)
[5]論米勒文學創(chuàng)作的獨立與自由精神[J]. 李紅.  求索. 2013(08)
[6]為了抗拒遺忘的寫作——赫塔·米勒《心獸》解讀[J]. 樂萍,熊欣.  求索. 2013(03)
[7]赫塔·米勒與個性自由[J]. 張稷.  青年作家. 2013(03)
[8]鄉(xiāng)土經驗與世界文學——試論莫言與赫塔·米勒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異同[J]. 李雙志.  南京社會科學. 2013(02)
[9]論赫塔·米勒詩歌中的意象拼貼與詩化現(xiàn)實[J]. 張帆,馮曉春.  當代作家評論. 2011(06)
[10]從真實到準確——閱讀赫塔·米勒[J]. 陳言.  上海文化. 2011(06)



本文編號:325329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25329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9e4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