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且”義素連詞的來源及語義演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22 09:23
虛詞“且”的功能十分強大,漢語中以“且”為詞根語素構成的虛詞也非常多,這些詞在使用過程中差異較大,因此厘清相互之間的關系對于辨析這類詞的使用規(guī)律有比較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且”為紐帶,探究其周邊的詞的語義演變路徑,以期對這類詞的來源和形成有更全面的了解。共分為以下七個部分: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對連詞、虛詞“且”和與“且”相關的常用連詞進行了研究綜述,在此基礎上,提出本文的研究范圍和重點,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對語料來源情況進行了說明,提出問題:來源路徑問題是語義演變研究中的重要課題,連詞“且”的語義關系豐富,以“且”字為紐帶探索“且”及含“且”這個義素的連詞來源路徑對把握“且”的演變過程有一定參考價值。第二章本文重點,主要介紹了“且”的來源和語義功能�!扒摇钡谋玖x是“祖”,“且”可以假借“徂”的動詞義,獲得含有空間位移變化“往、到”的意思,隱喻機制作用下,發(fā)展為時間副詞,又從副詞演變?yōu)椴⒘羞B詞,表示并列關系是其他連詞語義關系的發(fā)端,而表示遞進關系是“且”最主要的用法,由遞進義又演變出轉(zhuǎn)折、讓步、選擇、假設等語義。第三章至第六章,按照遞進、轉(zhuǎn)折、讓步、假設四種語義功能標準對含“且”的連詞進行...
【文章來源】:江西師范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選題來源
1.2 研究現(xiàn)狀
1.2.1 連詞相關研究
1.2.2 含“且”義素連詞的研究
1.2.3 語義演變和語法化的理論研究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及語料來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語料來源
2 “且”的語義功能及其語法化
2.1 “且”的本義
2.2 動詞“且”
2.3 副詞“且”
2.3.1 時間副詞
2.3.2 情態(tài)副詞
2.4 連詞“且”
2.4.1 并列連詞
2.4.2 選擇連詞
2.4.3 遞進連詞
2.4.4 轉(zhuǎn)折連詞
2.4.5 讓步連詞
2.4.6 假設連詞
2.5 助詞“且”
2.6 虛詞“且”的語法化
2.6.1 動詞“且”到副詞“且”的語法化
2.6.2 副詞“且”到連詞“且”的語法化
2.7 小結
3 含“且”遞進連詞的來源和語義演變
3.1 而且:并列—遞進
3.1.1 “而”的來源和語義演變
3.1.2 而且:并列-遞進
3.2 并且:偕同—遞進
3.2.1 “并”的語義演變
3.2.2 并且:偕同—遞進
3.3 況且:比況—遞進
3.3.1 “況”的來源和語義演變
3.3.2 況且:比況—遞進
3.4 且夫:強調(diào)—遞進
3.4.1 “夫”的語義演變
3.4.2 “且夫”的語義演變
3.5 小結
4 含“且”轉(zhuǎn)折連詞的來源和語義演變
4.1 要且:強調(diào)—轉(zhuǎn)折
4.1.1 “要”的語義來源及演變
4.1.2 要且:強調(diào)—轉(zhuǎn)折
4.2 然且:順承—遞進—轉(zhuǎn)折
4.3 反且:反轉(zhuǎn)—轉(zhuǎn)折
4.4 且是:強調(diào)—遞進—轉(zhuǎn)折
4.5 小結
5 含“且”讓步連詞的來源和語義演變
5.1 尚且:比況—遞進—讓步
5.1.1 “尚”的語義演變
5.1.2 尚且:比較—遞進—讓步
5.2 猶且(且猶、且由):比況—讓步
5.3 “且做”的來源
5.4 小結
6 含“且”假設連詞的來源和語義演變
6.1 “且使”:條件—假設
6.2 “且如”:遞進—假設
6.3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在讀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著)及科研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語義演變與詞匯演變[J]. 吳福祥. 古漢語研究. 2019(04)
[2]《史記》里“且”的用法分析[J]. 趙菲. 黑龍江工業(yè)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9(04)
[3]“且不利”考辨——兼論上古漢語“且”的語法化[J]. 溫曉萌. 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9(02)
[4]判斷詞“是”的用法及發(fā)展[J]. 文丁芝. 漢字文化. 2018(04)
[5]上古漢語的時間副詞“既”[J]. 焦一和.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6)
[6]基于漢語史的與連接范疇相關的概念空間[J]. 王婭瑋,吳福祥. 當代語言學. 2017(04)
[7]比較義動詞的兩類語法化途徑——以“況”、“比似”為例[J]. 李為政. 新余學院學報. 2017(03)
[8]漢語語義演變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 吳福祥. 古漢語研究. 2015(04)
[9]雙音節(jié)連詞“而且”使用情況歷史考察[J]. 李永春,劉單單,姜莉麗. 牡丹江大學學報. 2015(11)
[10]遞進標記詞語“而且”“并且”“并”和“且”的異同[J]. 劉璐.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15(01)
博士論文
[1]中古漢語聯(lián)合關系連詞研究[D]. 范桂娟.黑龍江大學 2014
[2]現(xiàn)代漢語遞進范疇研究[D]. 周靜.華東師范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齊民要術》連詞研究[D]. 張?zhí)偬?遼寧師范大學 2018
[2]漢語轉(zhuǎn)折義詞的來源考察[D]. 孫雅平.江西師范大學 2017
[3]“尚且”的來源及其使用研究[D]. 楊麗萍.華中師范大學 2016
[4]“況”類連詞功能差異及歷時演變研究[D]. 劉金波.江西師范大學 2011
[5]關聯(lián)連詞“況且”的多角度研究[D]. 戴宗杰.延邊大學 2010
[6]“而且”、“并且”、“況且”的語義、語法、語用分析[D]. 朱四美.中南大學 2009
[7]《荀子》連詞的語法化初探[D]. 白鈺.首都師范大學 2007
[8]遞進類關聯(lián)詞語研究[D]. 沈迪.東北師范大學 2007
[9]漢語并列連詞的歷史演變[D]. 李艷.吉林大學 2004
本文編號:2931527
【文章來源】:江西師范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選題來源
1.2 研究現(xiàn)狀
1.2.1 連詞相關研究
1.2.2 含“且”義素連詞的研究
1.2.3 語義演變和語法化的理論研究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及語料來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語料來源
2 “且”的語義功能及其語法化
2.1 “且”的本義
2.2 動詞“且”
2.3 副詞“且”
2.3.1 時間副詞
2.3.2 情態(tài)副詞
2.4 連詞“且”
2.4.1 并列連詞
2.4.2 選擇連詞
2.4.3 遞進連詞
2.4.4 轉(zhuǎn)折連詞
2.4.5 讓步連詞
2.4.6 假設連詞
2.5 助詞“且”
2.6 虛詞“且”的語法化
2.6.1 動詞“且”到副詞“且”的語法化
2.6.2 副詞“且”到連詞“且”的語法化
2.7 小結
3 含“且”遞進連詞的來源和語義演變
3.1 而且:并列—遞進
3.1.1 “而”的來源和語義演變
3.1.2 而且:并列-遞進
3.2 并且:偕同—遞進
3.2.1 “并”的語義演變
3.2.2 并且:偕同—遞進
3.3 況且:比況—遞進
3.3.1 “況”的來源和語義演變
3.3.2 況且:比況—遞進
3.4 且夫:強調(diào)—遞進
3.4.1 “夫”的語義演變
3.4.2 “且夫”的語義演變
3.5 小結
4 含“且”轉(zhuǎn)折連詞的來源和語義演變
4.1 要且:強調(diào)—轉(zhuǎn)折
4.1.1 “要”的語義來源及演變
4.1.2 要且:強調(diào)—轉(zhuǎn)折
4.2 然且:順承—遞進—轉(zhuǎn)折
4.3 反且:反轉(zhuǎn)—轉(zhuǎn)折
4.4 且是:強調(diào)—遞進—轉(zhuǎn)折
4.5 小結
5 含“且”讓步連詞的來源和語義演變
5.1 尚且:比況—遞進—讓步
5.1.1 “尚”的語義演變
5.1.2 尚且:比較—遞進—讓步
5.2 猶且(且猶、且由):比況—讓步
5.3 “且做”的來源
5.4 小結
6 含“且”假設連詞的來源和語義演變
6.1 “且使”:條件—假設
6.2 “且如”:遞進—假設
6.3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在讀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著)及科研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語義演變與詞匯演變[J]. 吳福祥. 古漢語研究. 2019(04)
[2]《史記》里“且”的用法分析[J]. 趙菲. 黑龍江工業(yè)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9(04)
[3]“且不利”考辨——兼論上古漢語“且”的語法化[J]. 溫曉萌. 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9(02)
[4]判斷詞“是”的用法及發(fā)展[J]. 文丁芝. 漢字文化. 2018(04)
[5]上古漢語的時間副詞“既”[J]. 焦一和.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6)
[6]基于漢語史的與連接范疇相關的概念空間[J]. 王婭瑋,吳福祥. 當代語言學. 2017(04)
[7]比較義動詞的兩類語法化途徑——以“況”、“比似”為例[J]. 李為政. 新余學院學報. 2017(03)
[8]漢語語義演變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 吳福祥. 古漢語研究. 2015(04)
[9]雙音節(jié)連詞“而且”使用情況歷史考察[J]. 李永春,劉單單,姜莉麗. 牡丹江大學學報. 2015(11)
[10]遞進標記詞語“而且”“并且”“并”和“且”的異同[J]. 劉璐.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15(01)
博士論文
[1]中古漢語聯(lián)合關系連詞研究[D]. 范桂娟.黑龍江大學 2014
[2]現(xiàn)代漢語遞進范疇研究[D]. 周靜.華東師范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齊民要術》連詞研究[D]. 張?zhí)偬?遼寧師范大學 2018
[2]漢語轉(zhuǎn)折義詞的來源考察[D]. 孫雅平.江西師范大學 2017
[3]“尚且”的來源及其使用研究[D]. 楊麗萍.華中師范大學 2016
[4]“況”類連詞功能差異及歷時演變研究[D]. 劉金波.江西師范大學 2011
[5]關聯(lián)連詞“況且”的多角度研究[D]. 戴宗杰.延邊大學 2010
[6]“而且”、“并且”、“況且”的語義、語法、語用分析[D]. 朱四美.中南大學 2009
[7]《荀子》連詞的語法化初探[D]. 白鈺.首都師范大學 2007
[8]遞進類關聯(lián)詞語研究[D]. 沈迪.東北師范大學 2007
[9]漢語并列連詞的歷史演變[D]. 李艷.吉林大學 2004
本文編號:29315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93152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