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彝族“阿細跳月”舞蹈傳播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彌勒彝族“阿細跳月”舞蹈傳播研究 出處:《云南藝術(shù)學院》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阿細跳月” 舞蹈傳播 語言符號 傳播意義
【摘要】:從民俗娛樂活動到展演項目活動,“阿細跳月”在傳播中發(fā)展著。一切舞蹈文化活動都是以舞蹈作為信息文本的傳播活動,隨著傳播現(xiàn)象對人類的影響越來越大,對民族民間舞蹈傳播規(guī)律的研究就存在著歷史的必要性。彌勒彝族“阿細跳月”在云南彝族民間舞蹈中是較早被挖掘、整理并向外傳播的舞種,另外在外界流傳中一直占有著不衰的地位。因此,本選題以彌勒彝族“阿細跳月”作為個案研究,在當代云南民間舞蹈傳播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從某種程度上說,對彌勒彝族“阿細跳月”的傳播研究能夠反映出當前云南民間舞蹈傳播的總體文化趨向。本文將彌勒彝族“阿細跳月”的傳播現(xiàn)象作為研究對象,其中以彌勒彝族“阿細跳月”的傳播的載體——舞蹈語言符號及其傳播方式、傳播主體、傳播意義為研究重點。第一章筆者說明“阿細跳月”的形成與傳播的關(guān)系,并按照其傳播過程與舞蹈動作的發(fā)展劃分了“阿細跳月”的四個傳播階段為后續(xù)研究奠定基礎(chǔ)。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論文的重點章節(jié),從符號學、傳播學的角度出發(fā),分析“阿細跳月”符號化傳播及其意義衍變。第二章涉及到的內(nèi)容有不同時期“阿細跳月”的傳播內(nèi)容、主體及其方式的特點。第三章是結(jié)合傳播符號的功能、意義和交流活動的具體分析,探究隱含在文化表象背后其意義的衍變。第四章對前三章進行總結(jié)提出舞蹈符號與舞蹈傳播之間的關(guān)系,進而結(jié)合新媒體的特點對“阿細跳月”舞蹈的發(fā)展傳播之路提出了筆者的思考。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藝術(shù)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G206;J722.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杰雄;;洛特曼文化符號學視角下的舞蹈身體語言探析——以文山州馬關(guān)縣苗族蘆笙舞蹈為個案[J];文山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2 白晨;;舞蹈傳播方式的歷史傳承與審美嬗變[J];藝術(shù)教育;2014年02期
3 王任華;周昌樂;;皮爾斯符號學視角下的隱喻及其意義[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4 張素琴;;舞蹈身體語言的本質(zhì)研究[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5 劉建;;舞蹈身體元語言初探[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6 王微萍;;從皮爾士的符號學看符號的意義[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年07期
7 康澄;文本——洛特曼文化符號學的核心概念[J];當代外國文學;2005年04期
8 薛藝兵;音樂傳播的符號學原理[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9 于平;舞蹈形態(tài)學學科研究之我見[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10 康瘦華;云南部分彝族在歷史上的遷徙與部份彝舞流傳的情況[J];民族藝術(shù)研究;1998年04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袁杰雄;符號學理論視閾下的民族民間舞蹈研究[D];云南藝術(shù)學院;2014年
2 華姐措;藏族民間文化在大眾傳媒中的傳播與發(fā)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4年
3 師紅保;符號學視野下的阿細民間信仰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2年
4 李曉瓊;“阿細跳月”的傳承與變遷——彌勒西三鳳凰村的個案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3493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4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