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英語學習者運動事件概念遷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11 07:18
本文關鍵詞:中國英語學習者運動事件概念遷移研究
【摘要】:概念遷移假設(Jarvis,2007)認為學習者對一種語言的使用模式能夠反映學習者已經掌握的這種語言的概念和概念化模式,而學習者已經習得的一種語言的概念和概念化模式會影響學習者對其自身掌握的所有語言的使用。概念遷移是關于思維怎樣影響語言的研究,換句話說,就是說話者習得的一種語言模式的概念是怎樣影響他對另一種語言的使用(Jarvis,2015)。概念遷移包括八個域,其中運動域主要研究說話者關于運動過程和結果的不同表達方式,也就是關于方式與路徑的關注度問題。Talmy(2000)根據(jù)路徑(Path)要素將語言分為動詞框架語言(動詞表達"路徑")和衛(wèi)星框架語言(小品詞、詞綴等附加成分表達"路徑")。隨后,S1obin(2004)提出語言應分為三類:1)動詞框架語言;2)等義框架語言(路徑和方式由相等的語法形式表達);3)附加語框架語言(即衛(wèi)星框架語言)。不同框架語言的說話者對于方式與路徑的關注度有所不同,對于運動事件的表達也會有所不同。本研究以概念遷移運動域為主要研究內容,就方式與路徑方面研究中國英語學習者使用英語表達運動事件時是否受到漢語的概念遷移影響。被試包括20名中水平中國英語學者,20名高水平中國英語學習者,20名漢語單語者,10名英語單語者。實驗采用語言任務(圖片描述)和非語言任務(選擇相似視頻),以期回答以下研究問題:1.中國英語學習者與英語單語者對運動事件的語言表達是否存在不同?如有,具體是怎樣的?2.中國英語學習者與英語單語者和漢語單語者對運動事件的非語言概念感知是否存在不同?如有,具體是怎樣的?3.中國英語學習者對運動事件的語言表達和非語言概念感知是否受到英語水平影響?如是,具體是怎樣的?研究發(fā)現(xiàn):1.中國英語學習者受漢語運動概念影響與英語單語者對運動事件的語言表達不同。英語單語者在表達運動事件時使用較多的方式動詞,并且能夠使用一些包含更多細節(jié)的高級方式動詞。然而,中國英語學習者在表達運動事件時使用的方式動詞少于英語單語者,路徑動詞多于英語單語者。2.漢語單語者與英語單語者對運動事件方式與路徑方面的關注度不同,漢語單語者對方式與路徑關注度基本一致,而英語單語者更關注方式。中國英語學習者對運動事件的方式與路徑方面關注度與漢語單語者和英語單語者均不同。3.隨著英語水平提升,中國英語學習者對運動事件的表達越趨接近于英語單語者的表達。隨著英語水平的提升中國英語學習者對方式和路徑的關注度與漢語單語者越趨于不同,而越趨接近于英語單語者,但高水平英語學習者仍受漢語概念遷移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H319.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孫鑫;俞理明;;語言相對論在二語習得中的深化和拓展——認知和語境的視角[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2 曾永紅;白解紅;;中國學生英語運動事件表達習得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年06期
3 李錫江;劉永兵;;從對比分析到概念遷移——語言遷移研究理論的嬗變[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4 周長銀;黃銀鴻;;運動事件框架在英漢語言中的結構表征對比研究[J];外國語文;2012年S1期
5 姜孟;;概念遷移:語言遷移研究的新進展[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6 王煥芳;;英漢運動事件框架表征對比及應用探析[J];沈陽大學學報;2009年06期
7 羅杏煥;;英漢運動事件詞匯化模式的類型學研究[J];外語教學;2008年03期
8 文旭;;運動動詞“來/去”的語用意義及其指示條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02期
9 王初明;第二語言習得中的語義重構[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年03期
,本文編號:12775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277562.html
教材專著